標籤:

手抖震顫特發性震顫所表現出來的癥狀

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癥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多數病人發病後即為雙手震顫,也有單手震顫,手部震顫,輕度震顫主要影響精細動作、書寫,中度及嚴重震顫會餐飲,有可能會出現餐飲難以自理。其次為頭部震顫,表現為細小的點頭或搖頭動作,有的病人僅僅表現為頭搖,而無手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本病的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部分病人由於長期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癥狀。

本病起病後緩慢進展,癥狀逐年加重,嚴重時可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會交往、書寫等帶來諸多不便。但對身體健康無危害,屬於病理性良性震顫,一般不出現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如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等,個別合併帕金森氏病例外。

人體的小腦的功能主要是協調運動功能。小腦的皮層負責運動的平衡,小腦內部的神經核尤其是齒狀核負責人體動作精細調節。小腦的彌散性損害導致平衡障礙和精細調節障礙,出現共濟失調和運動性震顫。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將致顫劑注入到預先毀損小腦齒狀核的動物腦中可誘發本病,據此推測其機理是致病基因破壞了齒狀核神經細胞,導致小腦對人體精細動作調節功能障礙的結果。而特發性震顫除了姿勢性震顫外,平衡功能不受影響,也提示只是小腦內部的神經核發生了病變。由於致病基因的破壞只針對齒狀核,所以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局限性疾病。

推薦閱讀:

如何科學的養倉鼠--倉鼠跑輪數據分析
不得了!對大腦電刺激可以提高記憶力?
杏仁核在強化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深度解讀】大腦神經網路拓撲特性
[fMRI Note]Module 4.1 Psychological Inference Part 1

TAG: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