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樣女王》(I,Tonya)-每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真相
1994年的挪威冬季會前夕,奧運頭號代表南希克里根(Nancy Kerrigan)遇襲,矛頭直指其對手、美國首位完成高難度三周半跳的花式溜冰選手托尼亞。最終醜聞纏身的托尼亞被判終身停賽,前途盡毀。電影《我,花樣女王》以這宗最八卦的醜聞切入,追溯托尼亞的成長背景,解構這名極具爭議的溜冰選手,何以本來廣受美國大眾捧上雲霄,一下子被視如棄卒。
《我,花樣女王》以偽紀錄片的形式拍攝,由托尼亞本人、母親、前夫等人分別憶述當年;角色們時而在故事情節發展期間,突然「打破第四面牆」地對著鏡頭向觀眾說話,趣味性十足。這種表達方式,使每個角色都在為自己說話或辯護,孰真孰假委實不得而知,好似《羅生門》。上一幕你以為托尼亞慘遭前夫暴力對待,下一場面卻看到托尼亞兇狠地對著前夫開槍;又或你同情托尼亞自小缺乏母愛,但母親後來解畫說這是「嚴母出高徒」時,你又不得不暗暗贊同。
作為觀眾,看過戲後,你不會加深認識了這宗遇襲案,也不會清楚到客觀的事實;這恰恰呼應電影的主題,亦是托尼亞在結尾說的一句話:「There』s no such thing as truth.Everyone has their own truth.」這一句話,倒是語帶雙關:一謂世間大小事情,眼看均未為真;二來直指美國媒體,未有尋根究底,便胡亂公告「真相」,毀掉他人的事業前途。此外,電影也暗地諷刺了美國的社會問題:即使身懷絕技,卻因出身草根,買不下華美衣裳,便不獲評審青睞;選出美國代表征戰奧運,考慮的不是技術水準,而是選手的家庭經濟環境。對此,托尼亞提出指控:「這是我的錯嗎?」然而,《我,花樣女王》看似要為托尼亞平反,其實又不盡然。「這是我的錯嗎?」這句話,正好反映她自我中心、從不反省的個性;電影也刻畫了她待人無禮、行事衝動的一面,總之就是一個極不討好的人物。
始終,電影對把托尼亞塑造成壞人的媒體予以當頭棒喝,但別忘了這部電影也是媒體之一。「小丑女」瑪格特·羅比擺脫花瓶形象,扮丑演繹托尼亞一角,表現不俗。其中進行最後一場賽事前,獨自面對鏡子時哭時笑,具體化地呈現了成為媒體大眾犧牲品的慘況。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扮成中年的托尼亞對著鏡頭接受訪問的樣子,精準的節奏,演活了人到中年的老態,卻又心有不甘的執念。?在諷刺社會媒介把人一沉百踩的同時,又沒有過分美化主角以搏觀眾同情,《我,花樣女王》恰如其分,角度適當,配以趣味盎然的表達手法,以及瑪格特·羅比和金球獎女配角得主Allison Janney的演技火花,《我,花樣女王》不失為一部佳作。
推薦閱讀:
※我的戰爭 追兇者也 反貪風暴2這三部片子應該是最近最值得期待的電影吧?
※愛而不能的悲情故事---匈牙利新浪潮電影《另一個天堂》
※20部叫做【公路電影】的「准類型片」
※春節電影推薦:借著《美國往事》滄桑的一生,回首過去的一年
※電影《朋友的媽媽2》值得觀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