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微博刪除的「酷兒們」
打開 Queer the map,網頁上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粉色的,原本指代商業地點的橙色圖釘則變成了黑色,上面記錄了 Queer 群體在這些地點發生過的故事。
這裡所說的酷兒(Queer)可不是我們小時候喝的酷兒(Qoo)。
Queer 的本意是古怪的,與通常不同的,原是西方主流文化對同性戀的貶稱,但從1980年代開始,這個詞在同性戀群體中被廣泛的使用。
其中涵蓋了所持立場與傳統標準不同的人,而不一定是同性戀者,還有雙性戀、變性者等非異性戀群體。
一年前,22歲的盧卡斯·拉羅謝爾(Lucas LaRochelle)在蒙特利爾康科迪亞大學讀本科時,開始了這項在線藝術行動:Queering the map。
展開這個項目的契機是,某天,當他騎車經過回家路上的一棵樹時,他想起來,在這裡他遇見了他的伴侶,彼此展開了一系列「艱難的對話」。這棵樹,不僅僅激發了他對那段關係的回憶,還有他們對自身身份的認知,也標誌著酷兒群體的覺醒。對於拉羅謝爾來說,這棵樹已經變成了一個「酷兒空間」。
拉羅謝爾自稱是一位「多學科融合的設計師,圍繞酷兒理論、酷兒身體和技術,以及空間和建築展開工作」。
當他從這棵熟悉的樹上獲得了這種認知之後,拉羅謝爾開始回憶起更多的地點,他開始思考在這些空間和建築上的過往經歷。於此同時,他也不再滿足於自身的故事,他希望得到酷兒群體的參與,讓這件事更開放。
在大學一名技術員的幫助下,拉羅謝爾將酷兒個人經歷分享的數據變成了粉色版本的在線世界地圖,所有人都可以選擇一個位置,點擊添加圖釘,然後提交一段關於他們經歷的簡短描述。
在某段時間內,該地圖上的圖釘數量始終在 600 左右徘徊,而今年二月開始,圖釘數量一下上升到了 6500 個。儘管如此,上面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內容:恐同的、支持特朗普的競選信息……
在網友的幫助下,這個地圖很快恢復了正常,如今由一群志願者進行適度管理。
在這些圖釘上,標記了他們遇見彼此,失去聯繫,意識到自己是跨性別者的地點,甚至還有 LGBT 激進分子的大本營。
可以說,這張地圖,在物理空間上將酷兒群體聯繫在了一起。
去年,BBC Four 重磅推出了以 LGBT 為題材的劇集《酷兒們》,共 8 集,在豆瓣評分高達 9.0 分。單集只有不到 20 分鐘的片長,由 8 位不同演員的獨白構成,展現了過去 100 年裡,英國歷史里同志(同妻)的生活和遭遇。
在第一集《The man on the platform》里,本·衛肖飾演了一位從一戰戰壕中歸來的士兵:
他回憶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全家人在火車站等車時,突然人群一陣騷動,他看到了一名由獄警看押的囚犯:大塊頭,臉部鬆弛,還有點微胖,但是眼中閃著流光:
而這名囚犯就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王爾德,1895年,王爾德與昆斯貝理伯爵的兒子阿爾弗雷德·道格拉斯的地下戀情被伯爵發現後,將王爾德告上了法庭,後者被判處「嚴重猥褻」罪,在監獄中服了兩年苦役。
英國雖然被稱為「腐國」,但是在歷史上,同性戀者會受到極刑處罰。1886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Act)獲得國君主維多利亞女王許可生效,在英國本土歷史上首次將男性間性行為單獨作為一種罪名。
1967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取消同性戀罪名,蘇格蘭直到 1980 年才廢除同性戀「違法」的條款。看過《模仿遊戲》的應該記得,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就因為同性戀傾向而遭到迫害,被強迫選擇注射療法進行「治療」。
2004 年,英國通過了承認同性民事伴侶關係的法案,並在 2005 年生效。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則是在 2013 年通過,2014 年 3 月率先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生效,12 月在蘇格蘭生效,是全世界第 17 個全國或部分地區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但是,在北愛爾蘭,同性婚姻依舊不受法律承認。
在 LGBTQ 這樣的大寫字母背後,每一個大寫字母都代表著一類人。有意思的是,Q 除了代表 Queer,它還意味著「提問題」(questioning),它表現的是人在生命軌跡中不停地追問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定。
WTT資訊-最新科技資訊,實時網安信息歡迎關注我們:
@W-Pwn
推薦閱讀:
※一個悲觀主義者的心理學故事
※與LGBTQ相關重大歷史事件整理(現更新至)
※序——那些小城市裡的性少數們
※LGBT人群生育觀及代孕調查報告
※同性拉拉美國塞班登記註冊結婚幸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