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站酷專訪 | 專訪青山周平:我想做新時代的新建築

青山周平,因2015《夢想改造家》節目而被大眾熟知。他說自己想成為建築師而不簡單的建房子,更想不斷地探索現代社會中適合人和人關係的建築形態。

站酷網:您因為2015年參加了東方衛視的《夢想改造家》節目而被中國觀眾熟知,並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喜愛。您是如何與中國結緣的?

青山周平:我正式在北京定居是2005年,在此之前我來過兩次北京。第一次是14歲學校組織我們到中國旅遊的時候。日本學校與中國學校的教育有所不同,日本的中學會組織學生進行國內或者國外的旅遊,而我們學校正好選擇了中國。但我知道那個時候自己到的是中國已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而第二次是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休學一年獨自一人來到了中國。

改造後

站酷網:這一年裡您背包去了很多的國家,了解到了多樣的地區文化、生活和建築。這樣的體驗對您的建築設計思路或思考方式有哪些影響?

青山周平:那個時候我在大阪上大學,我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坐船沿著從大阪到上海的一條海上航線到了中國,當時也沒想為什麼。在學校上學的時候我發現,建築與其他學科,比如數學、物理都不太一樣,他們可以在學校的課堂上或圖書館裡學到很多的相關知識,但建築學不是。日本的教育大學是四年,建築也是。前三年我們在課堂上記住老師講解的知識,通過考試的方式學習,檢驗成果。第四年開始寫論文、做設計,但這個時候老師已經放棄了對學生一步步的指導,讓我們自己找尋設計的興趣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我當時決定休學一年,是想看看其他的城市或國家,看看與書本上不一樣的建築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地方。在出發之前,我認為獨自一人背包旅行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用一個包,很少的費用,住便宜的旅館,就是這樣完成了我的旅行。這件事經常讓我感覺不真實。這個旅途帶給我的影響,與建築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在這段經歷中,我的視野更加廣大了一些,看到了更多人生活的模樣,也給自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當然,我也會留意了很多的建築,比如自己知道的建築大師參與過的建築。後來我發現,那些看起來很漂亮的、與自然環境,人為環境相互融合的,都是比較純碎的,存在合理的邏輯關係的建築。比如西藏或者一些原生態的地方,因為具備非常自然的生態環境,居住的人便產生了相應的生活方式,因此又滋養了與此對應的建築。這是我們在城市看不到的,與比較純粹的生活環境,建築,城市,生活的一個關聯。

在學校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名建築的平面圖,看到一些現場的照片,設計理念,但我們學不到的是什麼呢?是這個建築周邊複雜的、可以對建築形態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環境特徵。比如我要去一個建築場地需要乘坐火車到達,到達之後走哪條路?建築周邊有哪些植物?有哪些古迹?這個建築所處於一個怎樣文化底蘊的城市,這些都是決定建築形態的重要因素,你不設身處地的去感受,是無法理解一個建築是如何從一片土地中生長出來的。

站酷網:您具有多重的身份,不僅是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創始人,清華的博士生,同時也是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這幾種身份之間是否產生了一些相互的促進作用?

青山周平:我來到北京大概是七年多的時間,先在一家日本的設計公司工作,之後我開始讀博士,在北方工業大學教書,後來我擁有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無論我有著幾重的身份,我最根本的目的從未改變過,是想成為一名建築師。簡單一點來說,我想做新時代的新建築。在日本事務所的那段時間,我每天的工作是在重複的畫圖紙、到實地勘查,這個重複的過程讓我意識到,雖然理論很重要,但建築設計應該是先做實踐、然後去研究理論,再回到實踐,再回到理論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所以我追尋著這樣的目標,帶著這樣的感悟,選擇了讀博士。

而在北方工業大學教書的工作,我不是單純在傳授知識,我更在意的是和學生一起討論建築方案,每次進行新想法,或者新發現的觀點碰撞的過程。如果只是簡單的傳道授課,那對我沒有太多的收穫。傳授知識與被傳授知識的過程,是我最喜歡這一身份的地方。而建築事務所更多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從比較宏觀的建築概念的討論開始,到細節的處理都會涉及到。這幾個角色之間不斷切換,也互相幫助。

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

站酷網:通過在北方工業大學教書和在日本學校受教育的經歷中,您感覺到在教育體制方面,兩個國家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青山周平:這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區別,一部分是日本和中國的區別,一部分是學校和其他方面的區別。日本和中國的區別更多的是體現在社會狀態的差異。現在日本的建築基本飽和,不再需要建設更多的房子,建築師也幾乎不會接到博物館或美術館這種類型的建築,因為現存在的已滿足社會需求,這導致日本的學生也幾乎沒有這樣的課題。但中國正好與之相反。所以在建築系裡的課題內容,會根據社會的需求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其次,日本的學生會做實體模型多一些,而且他們做的都很好,但電腦模型和三維並不很突出,而中國的學生在這個方面很擅長,這也是一方面的差異。

站酷網:您現在生活在北京的衚衕,也對北京的衚衕進行過改造。對舊有建築這種資源的合理改造和開發,是當下中國城市面臨的一大問題。您如何看待舊建築的改造這一行為?

青山周平:建築保留與否也需要試情況而定,有些建築是沒有辦法保留的。很多時候,從中國農村的考察結果看,很多村落確實沒有保留的價值。其實,改造和拆建並沒有明確的邊界,比如某些房子確實需要重建,但房子本身的一些材料,比如石材、屋頂瓦片等都可以保留下來並再次使用到新的建築里,這也是一個改造再利用的過程,不能單純的把建築本體是否拆除或改造做為唯一出發點。建築師在這個價值觀的問題上,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

北京老城區的改造,在很長一個歷史階段都是採取片區大面積推翻重建的方式,但慢慢地發現這種經濟成本過高的城市改造方式並不可行。現在,更多的是進行重點建築改造。老衚衕、四合院的改造在建築難度上沒有超乎其他的建築,而實施確實是一大難題。無論是法律的明文規定還是鄰里關係方面,都是一個重難點。而且衚衕里還存在一些政府要求拆除的違建建築,比如酒吧街或者小商店,雖然沒有人贊同拆除這樣建築的做法。對於這種情況,任何一個機關或個人都不是某個建築拆除或重建的唯一制決定者,把這個問題放在一個公開的平台進行討論,得出的相對準確的結論,並把這個規則再運用到不同的場景里或許才是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失物招領項目

站酷網:無論您是進行室內設計、建築設計還是改造類型的項目,其實都是在進行空間設計。其實空間本身屬於一個比較大的宏觀概念,其實正是因為有了分割才出現了空間的概念。您如何看待私密空間,共享空間這樣的功能劃分?

青山周平:私密空間是近代之後的劃分概念,或許這種劃分還存在其他的可能性。比如我們總說彩虹是七個顏色,但有些文化里它是六個,有些文化里更多。因為彩虹是一個漸變色,究竟彩虹要怎麼劃定它的顏色是一個價值觀的提升,它本身可以很靈活,但沒有對錯。比如大學、中學;比如物理、數學、建築、社會學等等。學科本身或許不是那樣的,或許為了方便使用才這樣定義。所以,我感興趣的是對這些劃分保持懷疑的那個部分。

站酷網:您是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合作建築師之一,書中的作者都各自提出了很多未來的空間|建築可能性。您也提出了「400盒子的社區城市」的概念,提出了未來共享社區生活的一種可能性。是什麼原因引發了您這種思考?

青山周平:雖然我們現在有高樓住宅,但當下的家庭越來越不一樣,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現代社會,家族、地域、團體這些傳統的結構正在逐步弱化並走向接替。而不是一百米的住宅樓,兩室或三室一廳。建築師,開發商,室內設計師,規劃師,都需要探索新的模式,我覺得這才是建築師共同的問題。

現代城市更趨向於獨立的生活方式,我最關注的是城市年輕人,我覺得他們的生活才是更待改善的部分。他們大多一人居住,一人工作,一人消費,一人獨享「個體時代」。他們很少感受生活,無論形勢怎樣如何驅使,經濟上難以實現購買一處房產就是事實。這種矛盾,使得中國城市的年輕人困頓,或者有壓力。在這個方面,建築師可以通過一些新的價值觀,新的空間做出一些良性的改變。或許,共享社區會成為個體時代一種新的群體居住形式,這不是沒有可能性的事情。我希望我可以大膽的做出這種假設。

400盒子的社區城市

站酷網:您認為個體時代正在開始。您這種共享空間概念的提出是針對個體時代的一種解決方案。我們如何理解這兩個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

青山周平:其實,我們需要的是對很多不同可能性的探索。共享空間和個體時代這兩個概念並不矛盾,以前我們和父母住在一起,可以隨時照顧彼此的起居,分享各種不同的體驗,這樣的交流大多在家庭里完成。而「400盒子的社區城市」這一概念是個平台,是家庭或鄰居、單位綜合在一起的生活平台,是主要針對單身青年居住的社區,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很開心的時候互相分享。即使是沒有家庭,沒有鄰居的個體時代,個體依然需要他人的幫助,比如生病的時候,比如有快樂需要分享的時候。所以,個體時代是另外一種替代家庭的新平台。無論是有著共同愛好的人,還是有著相同處境的人,無論你們因為何種原因聚集在一起。未來,人或許會更多地選擇回歸群體生活,生活在各具特色,有各自獨立的共享型的社區中。

站酷網:所以在之前衚衕里你也分享過家住在衚衕,一些街道和菜市場也屬於家的一部分,以前我們覺得它屬於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家或者城市就是彼此的一個延伸。

青山周平:2005年之後我長期居住在衚衕里,住在這裡之後我才發現,家的功能並不完全是在我們所謂的『家』的空間里實現和完成的,還有一部分是在衚衕、菜市場,乃至街道中。其實,進行共享這種行為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之一,而把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相分離的概念是從18世紀中葉之後。工業革命時代之前的城市,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它與現在的時代劃分是不一樣的,衚衕里看到的是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劃分的不同。當下四環與二環的住宅區與工業區的劃分就已經存在差異,比如四環外汽車道路和人行道的狀態是相互穿插,但因為衚衕本身無法通行汽車而導致交通空間和生活空間沒有明確的劃分。自然環境和人生活的空間,就是一個互相滲透的,互相有關係的狀態。其實,這種老的工業革命時代之前的城市空間與當下的時代劃分很不一樣,我們需要一些這樣的啟發。

站酷網:所以您認為這種衚衕的建築形式,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的被取代嗎?還是說它之後還是會回到人們的生活中,人們還是願意接受衚衕的建築形式和人與人之間親密的程度。或者說它是否可以一直以這種形式存在?

青山周平:我覺得需要不斷的改變,但這個改變是要通過比較認真的思考之後的改變。因為傳統的東西需要保護,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的、沒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烏鎮,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它和迪士尼一樣,適合遊玩卻不適合居住,而北京的衚衕與他們都不同。我希望任何的改變,都是被認真思考之後的,可以保護傳統建築和城市的改變。

L形的家

站酷網:當下的共享單車非常的盛行,也開啟了大家對城市的進一步了解與體驗。單車讓城市的人開始走進城市,環保出行。您如何看待這一交通方式變化帶給城市的影響?在日本,是否也會出現當下中國共享單車的狀況?

青山周平:交通對城市的體驗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下的東京是一個地鐵非常發達的城市,城市人口的移動絕大多數是依靠地鐵這種交通工具在地下進行。比如地點A到地點B的地面距離很遠,但通過地鐵可以很快且不用換乘便可方便到達。而地點A和地點C沒有直達的地鐵,我們或許就會認為他們的地面距離會很遠。在城市中生活的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認知,這也是他們對城市的理解。

這幾年,因為有共享單車這樣一個交通工具,把城市人的出行範圍擴大許多。以前只能去一個地方的時間現在可以去臨近的兩個地方,之前很少被發現的城市角落也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被更多的人知曉。北京這座城市,因為它的出現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無法用具體的語言表達,但卻可以被感知到。摩拜單車以前在日本也出現過分公司,但沒有成功,因為它更像是針對中國城市本身的人口規模、資金狀態,以及人對混亂的城市交通情況的接受度,手機支付的普及度等等而產生的,但日本這種需求是存在的。

站酷網:原研哉老師在書中提到,說目前的中國像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而日本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您如何看待當下兩個國家目前的城市發展狀況?家對於這兩個國家的人,是否存在很多本質性的不同理解?

青山周平:有些部分是相同的,比如在亞洲的大環境下,年輕人在人口結構中佔比例較大的狀態;社會發展到當下的狀態,人對婚姻以及孩子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而中國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當下日本的老齡化狀態以及未來人口總數縮小的情況。很多地方是發展階段的不同,比如家庭本身的構成方面,由幾代同堂變成了三口之家乃至現在的個人時代。但日本比較有趣的是,最近越來越多的人與父母一起住,這種狀態現在越來越多,平時是希望獨立一點,兩個房子的道路分開但餐廳共享。如果說中國與日本不同的點,日本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而中國正在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存在諸多的問題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可能性。

站酷網:您前幾天在梵幾參加了一個藝術沙龍,主題是「打破邊界」這件事兒。站酷cube這次的主題也是:設計不設限。您怎麼看待邊界這個概念,又是如何在設計上打破邊界的呢?

青山周平:原來邊界明確的部分現在越來越有趣。很多劃分是可以探討的,比如說男人或者是女人。其實是很微妙的區別,抱著懷疑的態度,你會發現很多新的思維方向。

站酷網:您不久前的設計的收納主題買手店Editor開業了。看到視頻中也有很多方盒子的、幾何的元素,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嗎?這個元素的運用對於與這個空間之間的關聯性是怎麼樣的?

青山周平:那是一個新的買手店品牌,是全國第一家以收納主題為主的買手店,裡面所有的產品都與收納有關,他們想讓進入店面的所有人都從收納整理這個行為里,意識到自己最本質的需求,這是他們設計之初就有的想法。當我接到這個設計方案時,我希望這樣一個品牌的特點與收納店鋪的主題可以結合在一起,考慮如何通過空間表達品牌和收納的主題,這是我在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的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做了一面白色格子的牆面,開始寫故事的狀態,店內的設計是以編輯常用的稿紙為出發點,設計成了網格的形式,展櫃可以直接從牆體中取出,店裡需要的東西都收納在一面牆裡,展示台、柜子、收銀台、倉庫等等所有的有關店鋪的東西。店鋪里只有一面柜子,其他的都沒有。所以這樣的運用是與主題有密切關聯性的。

收納主題買手店Editor

站酷網:現在很多人開始提倡類似於手工藝者、工匠、匠心的一種精神,其實更多的是在提倡一種對一件事的專註力。您如何理解這種專註力?又是如何在保持對建築設計的一種專註力的呢?

青山周平:我們要做建築而不是建房子,建房子是一個手段,不是說我做建築師是因為想建房子。很多日本的建築師也不一定是通過建築師這個身份來改變人和人的關係。而是通過空間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是在探索現代社會中適合人和人關係的建築形態。

站酷網:您的工作室對設計師會有什麼樣的要求?

青山周平:可能是因為事務所規模的原因,我們事務所會讓每個人參與到項目當中,而不是只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們把每一個都當作自己的項目來做,包括前期與客戶的溝通,續費、付款等等都要去處理。而在規模較大的公司他們分工更細,責權更明確。而我在公司只是在旁邊旁觀一下,這會對他們每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

文章來源:站酷網

專訪主持:張翔宇

設計:海邊的卡夫卡

專訪青山周平:我想做新時代的新建築|空間|專訪|設計師專訪 - 原創文章 - 站酷 (ZCOOL)?

www.zcool.com.cn


推薦閱讀:

站酷專訪 | 宋博淵:思考感動的構造 創造感動的藝術
站酷專訪 | 史上最黃設計團隊——對話ofo小黃車體驗設計部負責人余雄風

TAG:站酷大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