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96%的信息都隱藏在暗網?嗯,可能還不止
很多媒體對暗網的報道,常常違背事實,無形中讓公眾產生了一些誤解。比如,很多人認為暗網完全就是黃賭毒等黑暗面的藏污納垢之所;再比如,很多人認為我們普通人在網上能搜到和看到的信息,只有4%,還有96%的信息都隱藏在暗網;還有很多人,把暗網和深網甚至影子網路直接劃等號……
近日引發熱議的Facebook信任危機,似乎向更多人證明: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沒有隱私的時代。我們的隱私正在成為一種廉價商品,被別人賣來賣去謀取利益。
據外媒最新披露,光「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這一家公司就獲取了87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比之前的5000萬多了近乎一倍。這些用戶信息值多少錢呢?
肯定會比國內低到幾毛的「行情」要好,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你的隱私值多少錢
個人隱私信息的倒賣肯定不會光明正大地進行,暗網是比較常見的「交易場所」。內容營銷公司佛瑞特(Fractl)曾曝出各大平台賬戶信息在暗網上的平均價格,其中:
Facebook,5.2美元(約合人民幣33元);
Paypal,247美元(約合人民幣1556元);
Airbnb,8美元(約合人民幣50元);Uber,7美元(約合人民幣44元);Gmail,1美元(約合人民幣6.3元);DHL,10.40美元 (約合人民幣66元)。
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除了單個賬戶信息,暗網還可以買到一個人在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打包起來的價格大概是12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00多塊錢。
暗網的黑暗面
除了買賣個人信息,暗網裡的「網路黑市」還有更多可怕的交易。
比如人口販賣。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在美遭綁架致死的事件。
同樣是在2017年,英國一名20歲的模特艾琳也有過類似遭遇,只是結局沒那麼慘。她先是被騙到義大利,隨後被人綁架,在暗網上以30萬歐的價格拍賣。幸運的是,嫌犯所在組織有一個「原則」:不販賣有孩子的女人。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綁匪主動提出:只要給5萬歐贖金,就可以放人。 交易贖金當天,事先埋伏好的警方把嫌犯成功抓獲。
除了綁架,暗網上還常會見到各種色情交易。
早在2016年,北京網安就曾端了一個兒童色情團伙,抓獲嫌疑人300多名,其中首先抓獲的大學生孫某隻有19歲。該案中遭到性侵的兒童有30多人,年齡最大的10歲,最小的只有1歲,都是留守兒童。
如此邪惡的暗網,到底是個什麼鬼呢?
先來看看與暗網有關的黑市發展史。
網路黑市的發展
根據2015年英國《衛報》的報道,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利用電腦進行黑市交易。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的大學生,用阿帕網(ARPANET)跨校交易大麻。隨後的30年里,也有個別網站進行黑市交易,但大都是通過秘密社團的形式進行,比較封閉。
2011年2月,「絲綢之路」(Silk Road)的出現,把網路黑市交易推向高潮。
絲綢之路相當於一個暗黑版的淘寶,通過洋蔥網路(Tor)和比特幣這兩種匿名技術,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王國。
最初,絲綢之路只進行毒品交易,後來逐漸有了軍火、辦證、辦卡等商品,再到後來,各種奇怪物品開始上線交易,比如「男性DIY結紮手術套裝」,僅售20塊錢一套,有需求的人在家就能完成手術,連去醫院的路費都省了。
絲綢之路的創始人是羅斯·烏布利希(Ross William Ulbricht),也有人把他的姓翻譯成「烏布雷」、「爾布里奇」。
跟優步(Uber)的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和投資教父彼得·蒂爾(Peter Thiel)一樣,他也崇尚女作家艾茵·蘭德(Ayn Rand,1905年2月2日-1982年3月6日)的名言:
The question isnt who is going to let me; its who is going to stop me.
問題不是誰會允准我,而是誰會阻止我。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阻止烏布利希的是FBI。
2013年10月,FBI幹掉了絲綢之路。
不過,暗網黑市平台就像九頭蛇一樣,砍掉一個頭,馬上又有新的頭出現。
一個月之後,也就是2013年11月,絲綢之路2.0版橫空出世。創建者是烏布利希的追隨者布萊克·本特霍爾(Blake Benthall)。
2014年底,本特霍爾被捕。
不久,絲綢之路3.0又來了。
可惜這一版的經營也很不順利,2016年1月,絲綢之路3.0以技術原因為由宣布暫停服務。
有意思的是,幾個月之後,新版「絲綢之路3.0」再次上線,這一版也被稱為「絲綢之路3.1」。
怎奈好景不長,2017年7月19日,絲綢之路3.1對外宣稱,「黑客捲走了賬戶上的錢,我們被迫申請破產」。
除了絲綢之路,還有一些暗網電商也很受歡迎,比如鼎鼎大名的阿爾法灣(AlphaBay),以及頗受歡迎的Dream Market、Outlaw Market。
不過,對於這幾大黑市,政府當然也不會袖手旁觀任其發展。
就在絲綢之路3.1破產的當月,阿爾法灣遭到查封,其背後老大亞歷山大·卡茲(Alexandre Cazes)也在獄中自殺了。據稱,警方當時共沒收四輛蘭博基尼和三套房產。
關於暗網,主流媒體報道最多的可能就是上面提到的這段歷史。
很多人對暗網的印象,也往往都停留在黑市、毒品、色情等黑暗面上。這無形中讓公眾對暗網產生了一些誤解。
對暗網的常見誤解
誤解一,就是對暗網的黑化。
的確,暗網上確實有兒童色情及各種非法交易。但這些東西佔的比例很小,暗網上還有很多內容是有價值的。而且,這些黑暗面也不是暗網獨有,在所謂的「明網」上,這些黑暗面更為嚇人。
2014年,某慈善機構攜手執法部門以及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共同圍剿兒童色情網站,共發現了3.1萬個包含兒童色情的網址,而其中只有51個屬於暗網,所佔比例只有0.2%。
而2017年曾鬧得沸沸揚揚許豪傑事件爆發後,人們發現,微博、INS、QQ群很多所謂「明網」平台,無不暗流涌動,藏污納垢,成了戀童癖們的聚集地。
誤解二,認為暗網是個無法無天的法外之地。
有人說,「明網」有犯罪行為,但政府和執法部門可以觸及;而暗網的犯罪,好像天王老子都管不著。
從上文所說的那段黑市歷史中不難發現,這種說法也不成立。FBI等執法部門和相關組織一直在打擊暗網犯法,這跟對待「明網」犯罪沒有本質區別。
此外,關於暗網還有一些誤解。
比如,有些人會把暗網跟深網、影子網路混為一談。有必要在這裡做一下區分。
暗網、深網及影子網路
網上盛傳一種說法,即:網路世界有96%的信息在「明網」上看不到,這些信息都在暗網上。
這種觀點是《紙牌屋》中一句台詞的曲解,台詞是這樣說的:
Deep Web is 96 percent of the Internet, with us plebes only seeing a mere 4 percent.
中文意思就是:
網路世界有96%屬於深網,我們普通人能看到的只有4%。
這個說的「深網」,跟「暗網」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而即便是深網,這個96%的說法也有待商榷。
《紙牌屋》上這句台詞所傳達的觀點,追根溯源,應該來自於2001年的一篇關於深網與表網的報告(White Paper: The Deep Web: Surfacing Hidden Value)。
在報告中,計算機科學家邁克爾·伯格曼(Michael K. Bergman)認為,互聯網的搜索服務,就好比在地球海洋表面拉起一張大網。
這張網固然可以捕捉到海量的表面信息,但是隱藏在表面以下的更多信息,是搜索服務沒法觸及的。這些隱藏的信息絕大部分要通過動態請求才能獲取,標準的搜索引擎爬不到,也獲取不了。
據估計,深網要比表網大幾個數量級。用伯格曼的話來說,隱秘的深網規模比可見的表網大500倍左右!兩者體量的對比,遠不止《紙牌屋》中說的24:1(96%:4%)。
那麼深網和暗網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伯格曼的描述,深網是無法用普通方法訪問到的內容,這些普通方法主要就是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深網的內容往往需要通過註冊、付費等動態請求才能訪問,如資料庫和某些服務(Email、網銀、學術資料、政府機密,等等)。
探訪深網的常見工具有:
- FreeLunch(免費午餐)可以訪問到普通搜索引擎無法爬到的經濟學、人口學和金融方面的數據。
- Shodan(撒丹、傻蛋)搜索的內容是物聯網社備,包括攝像頭、路由器等智能家居,還有工控系統,等等。國內有個類似的搜索引擎,叫ZoomEye,還可以搜索網站組件。
深網的反義詞是「表網」,即「表層網路」(英語:Surface Web),維基百科對「表網」的定義是:
相對於深網而言,可直接在全球資訊網瀏覽的內容。一般來說表網的概念,主要能夠被傳統的搜索引擎找到,無需使用特殊配置的瀏覽器連入。
暗網(Darknet,外媒常寫作Dark Web),是深網的一個子集,但不等於深網。暗網是加密網路,必須通過匿名代理工具才能訪問。中文維基百科對它的定義是:
通稱只能用特殊軟體、特殊授權、或對電腦做特殊設置才能連上的網路,使用一般的瀏覽器和搜索引擎找不到暗網的內容。暗網的伺服器地址和數據傳輸通常是匿名、匿蹤的。與此相對,一般常用的互聯網由於可追蹤其真實地理位置和通信進行人的身份被稱為「明網」(英語:Clearnet)。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描述,暗網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主要是用來界定那些出於安全目的孤立在阿帕網(英特網前身)之外的網路。暗網可以從阿帕網路接收數據,但反之則行不通。
"Darknet" was coined in the 1970s to designate networks that were isolated from ARPANET (which evolved into the Internet), for security purposes. Darknet addresses could receive data from ARPANET but did not appear in the network lists and would not answer pings or other inquiries.
探訪暗網的工具有Tor 和 I2P。
暗網也有自己的搜索引擎,有些堪稱「暗網中的Google」。
還有人把「影子互聯網」(Shadow Internet)跟暗網、深網弄混,實際上它跟後兩者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影子互聯網指的是:
是指通過特殊的聯網設備可以幫助使用者以無線方式、在任何國家不受限制地訪問外部互聯網資源。 實質上是美國在其他國家幫助老百姓擺脫信息封鎖的一種手段,目前美國正大量在阿富汗,伊朗,敘利亞和利比亞建立影子互聯網系統,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民擺脫政府的信息和通訊管制措施得以相互聯繫或與外界溝通。
看完這個,或許你就能很容易區分它和暗網、深網了吧。
以上是筆者根據中英文信息,圍繞暗網、深網和影子網編譯整理的一篇科普文。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作者:張文武
如需轉載,請事先聯繫本人
推薦閱讀:
※詳解Facebook全新圖像識別系統:無需依賴標記的自由搜索
※Facebook的1000億美元估值是高是低?
※AI研究院 | AI人才不夠用?看看臉書的員工是如何學習的!
※知乎在此次李毅吧出征 Facebook 的作用是什麼?
※Facebook 如果進軍大陸,會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