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爸」甘休,「育爸」不能?二孩時代的爸爸進化論 | 繆斯夫人

?圖源:Pixabay.com

撰文 | 蔣萊

責編 | 沈洋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善爸』甘休,『育爸』不能?」這個問句,來自2013年台灣學者李庭欣、王舒芸對根據台灣地區《性別平等工作法》提領帶薪育嬰假的爸爸們進行研究時提出的困惑,意圖表達即使以法律形式確保男性參與家庭照顧的權利和義務,鑲嵌在社會結構中的傳統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仍然在無形中約束著個體行為,令多元化的父親角色與新形態的父職參與發展遲緩。[1]

對於有著同樣深厚的東亞社會父權制文化歷史的中國社會,情況頗多類似。長期以來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觸及的基本是公共領域的性別分工問題,家庭領域的性別分工少有關注,家庭內的無酬勞動被約定俗成地認為是「女人的事」。工作時間之外的兒童照顧責任被自然而然地留給婦女(母親)。[2]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地推進,女性就業權利和嬰幼兒托育的矛盾日顯突出,隱藏在兩者之間的父職參與問題不應該再是那隻房間里的大象,熟視無睹。2017年10月,《南方人物周刊》發表封面故事「二孩家庭進化論」,文章采寫了多個二孩家庭,作為二孩家長受訪的11位「人物」中,只有一位爸爸,其餘皆為媽媽。我們不禁要問,剛剛起跑的全面二孩時代,難道只有女性面臨進化的考驗、挑戰和壓力嗎;時代日新月異,政策瞬息速變,難道爸爸們還能原地踏步?

西方研究:丈夫參與家庭照料越多,妻子的生育意願越高

北歐國家婦女高就業率和相對較高的生育率一向為女性主義研究者稱羨,其策略主張也受到歐洲國家的廣泛採納。這其中既有政策角度上(提供育嬰假和育兒設施)把女性留在職場的優先考量,也不乏文化層面上重構男性角色的干預措施,由支持高度性別分工的「丈夫養家、妻子照顧家庭」的傳統家庭模式向「夫妻共同養家、共同照顧家庭」模式轉變,從而建立起一個政策主導-男性響應-女性兼顧就業和生育的體系。2015年美國當代家庭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家務、性別和親職》的研究報告,指出家庭生活中「給力」的丈夫是鼓勵職業女性多生育孩子的重要因素,1965年以來,美國已婚男性的育兒參與增加了兩倍,日常照料增加了三倍,已婚女性的家務勞動時間明顯減少,但是育兒的時間仍在增加;丈夫參與的育兒照料越多,妻子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意願越強。[3]

中國家庭:媽媽工作-家庭兩頭燒;爸爸意識、行動皆不足

根據2017年末筆者參加的對上海某區478位已育一孩的在職人群(男性238人,女性240人)中開展的圍繞二孩議題的調查顯示,明確表達想要二孩的男性比女性高10%,對二孩持模糊態度的女性則多於男性。

細加分析,受訪者被問及如果生育二孩後對本人生活和職業將會產生的影響,兩性差異明顯,諸如認為本人需要調整工作狀態、減少出差、減少加班、減少個人娛樂休息社交時間的女性比男性高近25%

認為配偶將會承擔更多家務勞動的男性比女性高11.9%

認為配偶將「不受影響」或「說不清」的女性比男性高20%

認為本人的職業發展趨向不會受到生育二孩影響的男性比女性高22%等等。關於二孩出生後的照料問題,男性更傾向於雇請月嫂/育兒嫂照料,女性則傾向於本人或配偶的父母照料,此外還有比女性高5.3%男性選擇「還沒想好」這個問題。

該調查試圖了解配偶支持對職業女性的二孩意願有無影響,數據卻揭示出,雖然爸爸們想要二孩,媽媽們才是操心著與生育二孩相關的一系列後續難題的那些人。

根據所有受訪者對家務問題的回答,並且與三次全國婦女地位調查數據對照,可以看出,認為夫婦雙方承擔家務差不多的比例較過去20多年有相當大的增加。但是兩性的差距不僅依舊明顯,而且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同步上升的幅度也比較一致。

有意思的是,兩性對本人和其他家庭成員在家務投入中的看法,無論是自我評估還是評估他人,都有明顯差距。對於「孩子3歲以前的主要照料者」這個問題,認為「本人」是主要照料者的,男性多於女性近1%;而承認配偶是主要照料者的,男女差距達10%;認可本人和配偶共同照料的,男性比女性高近一倍;然而贊同雙方老人承擔了主要照料任務的男性則遠遠不及女性。

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社會學家Arlie Hochschild著寫的這本被譽為「」最暢銷的標誌性雙職工家庭動態研究「經典之作《The Second Shift(兩班倒)》中,描述了十分典型的這樣一類家庭,丈夫並未感知到並且感激妻子在家務中的付出,在他的語彙中,「我」被「我們」所替代———

「您感到在家庭生活中您做得家務足夠多嗎?」

他大笑起來,「不。我得承認我們或許可以做更多。但我也不得不說,我認為我們可以乾的家務活比我們真的做了的多。看,我們把很多該乾的活兒擱一邊了。」

基於上述情況,職業女性二孩生育意願不高的現狀也就不難理解了。爸爸們的進化固然有賴於國家政策工具的改進甚至創新,但男性主觀意識上對自身家庭角色和照料職責的認知、內化和實踐,不僅是性別文化進步的內在動力,也是聯合國婦女署倡導的「他為她」(He For She)主張最基層、最直接地反映,更是二孩時代助力女性改善處境的貼心暖男之舉,——兩性共同進化,迎接新時代。

蔣萊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公共管理學系,博士、副教授。目前在美國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女性和性別研究系(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Department)開展訪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庭欣、王舒芸. 「善爸」甘休?「育爸」不能?與照顧若即若離的育嬰假爸爸. 台大社工學刊,2013年12月。

[2]張亮. 推動男性家庭角色的改變——歐洲就業性別平等政策的新路徑及對中國的啟示. 婦女研究論叢,2014年9月。

[3] Highly educated women having more children,Morgan,Mandy . Deseret News ; Salt Lake City, Utah [Salt Lake City, Utah]08 May 2015.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zizaifenxiang@163.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家有兩寶,為什麼他們都覺得我只愛另一個?
白銀姦殺犯為何對紅衣女眼神異樣?警惕奶瓶餵養與幼兒性心理異常
看了《岡仁波齊》又想去西藏了,帶孩子去西藏要注意什麼問題?
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孝而不順
隔壁家姐姐總要欺負我女兒,為什麼?

TAG:二孩政策 | 父親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