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作品我會安利一輩子
今天的文章是一份重磅安利。
我要推薦的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個人的所有作品。
而你一旦入坑,將無法自拔。
一部一部看下去,起碼解救半年片荒。
不賣關子了。
這個能讓我安利一輩子的人,就是「偵探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
大家通常喜歡叫她「阿婆」。
如果此時你在心裡問出「她是誰」,請接受我的祝賀。
你不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這意味著在你的面前有一處還未開啟的寶藏。
如果你在看到這個名字時心裡一震,會心一笑,請幫我把她安利給更多的人。
在推理文學界,阿婆的地位毋庸置疑。
「三大推理文學宗師」裡頭,有她。
「黃金三大家」里,還有她。
聊推理文學,沒人敢漏掉阿婆。
一言以蔽之:
阿婆的作品不但多,而且精。
一生一共寫了80部小說,部部經典。
今天我主要是給大家推薦由阿婆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在文學方面,就少說兩句。
讀阿婆的小說,不但能產生和作者對弈的快感,更會被阿婆的文字所吸引。
兩個字來形容她的文風,就是「乾淨」。可以說是和狄更斯、哈代、薩克雷這些維多利亞時代的大家一脈相承。
一個推理小說家,不但能想像出那麼多複雜的腦洞,能編排出那些精巧的結構,更能在文字上達到頂級的水準,當然配得上「大師」的名號。
好的文本,當然會受到影視劇的青睞。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影視化阿婆小說的風潮就沒有停止過。
年年都有人拍,經典作品更是層出不窮。
其中有兩個系列,最為經典:
《大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
先說波洛,也有人譯成波羅,都可以。
這位身材矮胖且留著小鬍子的比利時神探,是我最喜歡的推理小說主角。
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我的腦海中就會湧出一部部經典的作品,那些詭計就好像是昨天才看過一樣清晰。
隨便列幾部吧:
《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陽光下的罪惡》、《高爾夫球場的疑雲》、《羅傑疑案》、《三幕悲劇》、《帷幕》……
好吧,不列了。
我的建議是:
關於波洛的每一部電影電視劇,都可以刷。
因為只要開始看第一部,就肯定還想看下去。
直到你看完最後一部。
波洛這個系列的改編版本很多,最著名的應該是彼得·烏斯蒂諾夫和大衛·蘇切特飾演波洛的兩個版本。
前者更早一些,但是拍得比較少,只有六部。
《尼羅河上的慘案》和《陽光下的罪惡》這兩部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阿婆經典之作,首推彼得·烏斯蒂諾夫的版本。
不但對小說文本達到了高度還原,彼得·烏斯蒂諾夫這位兩奪奧斯卡最佳男配的超級戲骨更是將波洛演得惟妙惟肖,充分詮釋出了波洛身上詼諧風趣的特點。
總之,看完這幾部電影,你會愛上波洛,更會喜歡上烏斯蒂諾夫。
但畢竟烏斯蒂諾夫演的太少,而且那幾部作品距現在都有些久遠。
大衛·蘇切特則基本上演全了波洛的故事。
每當有人讓我推薦英劇,我都不會漏了ITV拍的《大偵探波洛》系列。
13季70集,從頭到尾刷一遍應該算是劇迷和推理迷的最高享受。
這一系列劇集有三絕:
阿婆的腦洞絕、ITV的製作絕、蘇切特的表演絕。
有了這三絕,《大偵探波洛》就具有了極強的可看性,又有著時間所不可改變的魅力。
其實,這個系列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背後的「人味兒」。
阿婆的故事當然是好看的。
我這裡不講任何一個故事,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
沒有哪個故事你從開頭就能猜到結尾。
或者說:
就算你能猜到兇手是誰,你也猜不到破案的過程。
從最紮實的物證推理到洞察人心的心裡推斷,阿婆利用波洛這個角色,算是把推理小說能玩出的花樣都玩全了。
但看到後來,你會發現:
原來阿婆不但腦洞厲害,對人性的理解更是深入骨髓。
在《大偵探波洛》里,殺人兇手中有各色人等,但說到底,還是因愛生恨的多。
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在阿婆的小說里都是罪惡的源頭。
這不是因為阿婆要報復社會,而是她找到了懸疑小說真正的精髓。
讓這些案件真正成為經典的其實是罪惡背後的人性。
於是,我們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能看到兇手心底的柔軟。
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我們則看到了偵探波洛的掙扎。
也是因為阿婆給這些故事中注入的生命力,我們一部一部看下去,逐漸和波洛成了朋友,在最後一集《帷幕》到來的時候,才會悵然若失,如喪考妣。
1975年,《帷幕》發表,波洛在書中去世,《紐約時報》登出了訃告。
這也是一種對阿婆的敬意。
《馬普爾小姐》的名氣要比《大偵探波洛》小一些,但同樣經典。
在這一系列裡,阿婆塑造出了從英國鄉村走出來的偵探老奶奶馬普爾小姐,這個一生未婚的「奇怪女人」,和波洛一樣也為我們帶來了太多好看又回味無窮的故事。
這一系列改編的影視劇里我最喜歡瓊·希克森奶奶的版本。
據說阿婆在世的時候就曾經寫信給BBC建議讓瓊來演馬普爾小姐,因為作者認為她的外形和氣質最適合。
後來BBC出的這版,瓊的演繹也確實讓人過目不忘。
當然,傑拉爾丁·麥克伊萬和茱莉亞·麥肯齊後來的版本也不錯,都值得一看。
畢竟是阿婆的作品,畢竟都是馬普爾小姐。
《馬普爾小姐》中我最推薦這幾個故事:
《寓所謎案》、《謀殺啟事》、《煦陽嶺的疑雲》。
都是細思恐極,值得反覆琢磨的好作品。
在《大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之外,阿婆的作品裡還有不少被改編成了相當成功的影視作品。
比如比利·懷德1958年執導的《控方證人》。
這部電影我就不多做介紹了,豆瓣9.6分的真正神作,反轉一個接著一個,看完之後,你就會把膝蓋獻給偉大的阿婆和同樣偉大的比利·懷德。
比《控方證人》更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還有《無人生還》。
這部開闢「暴風雪山莊模式」的經典之作,也被拍過好多遍。
英國人拍,美國人拍,日本人也拍。
《無人生還》的故事精巧又寓意深沉,書名就是劇透,卻絲毫沒有削弱懸疑感。
這裡我還是推薦15年BBC出品的三集片,製作精良且忠於原著,優點是畫風清新、演員顏值比較高,適合年輕觀眾。
今年阿婆的經典之作《無妄之災》也被BBC改編成了三集片,我看了第一集,覺得也還不錯。
推薦了這麼多作品,最後還是再聊聊阿婆吧。
不列生平了,太啰嗦。
講一個她的故事。
1926年,阿婆剛剛寫完了《羅傑疑案》。
憑藉這部小說,她在英國文壇聲名鵲起。
但就是在這個時候,阿婆的母親病逝了。
丈夫沒怎麼安慰她,反而疏遠了家庭,並最終為了別的女人離開了阿婆。
阿婆一不哭二不鬧三不上吊。
她失蹤了。
著名作家的離奇失蹤,震動了全國。
英國警方在經歷了12天的大規模搜尋之後,在一家酒店裡發現了改名換姓的阿婆。
安然無恙。
她的丈夫卻聲名狼藉。
看過大衛·芬奇那部《消失的愛人》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這故事太熟悉了。
在我心裡,阿婆就是那個夜色中出走的瀟洒女人。她看似絕情其實深情,洞悉人性又笑對人生。
提起她,我想說的太多太多。
但最終,都化成了一句感謝。
這位將謀殺變成藝術的大師,我會安利一輩子。
都不夠。
推薦閱讀:
※底層失語,中層失態,上層失德,人間失格。
※《瑪麗和馬克思》:孤獨亦可成雙成對
※霍金,史上最不酷的網紅科學家
※《愛的獵犬》她幫丈夫綁架少女,之後卻……
※密探簡報║蜘蛛俠:英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