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堅果新機的設計聊起——我們是否真的應該抵制「劉海」屏?

堅果新機在發布前夕被曝光:

有人說,這台機子是抄襲小米mix。

這台機子是抄襲小米mix嗎?

當然不是,這機子怎麼可能是抄襲小米mix?這台機子的原型是這個:

也正是這台手機的出現,我們不得不審視另一個問題:「大下巴」和「劉海+窄下巴」,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全面屏手機到來之前,在過渡期間手機該有的形態?

2007年 ,初代iPhone發布,3.5英寸多點觸控電容屏智能手機:

這台手機的出現,重新定義了手機形態,並且延續至今。

而後,直至2011年的iPhone 4s,蘋果手機的正面就沒有變過。

也是這一年,另一智能手機巨頭三星發布了旗下大屏手機開山鼻祖——galaxy note初代,5.3英寸「超級大屏智能手機」,這台在今天看來毫不起眼的產品,在當年可是創世紀的存在。

如果說iPhone初代定義了智能手機的雛形,那麼三星galaxy note則是標誌著智能手機的正面形態走向成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移動終端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大屏和高效率成為不可抗拒的誘惑。

然而,在全面屏手機出現之前,智能手機屏幕的尺寸一直集中在5.2-5.7英寸,與5.3英寸相差無幾。

根本原因則是在於人們對於移動終端便攜性的需求制約了智能手機屏幕尺寸的進一步發展。

在此後的近七年的時間裡,手機廠商們一直在進行著戴著鐐銬的舞蹈——如何在保證移動端便攜性的同時,增大手機屏幕面積?

我們來看看,手機廠商們到底是怎麼做的。

如圖:

手機廠商們最開始打起了紅色區域的主意。

還是以三星為例,三星自galaxy note至galaxy note7,手機屏幕尺寸有5.3英寸增大到了5.7英寸,但手機的物理寬度則是由82.95mm縮減到了73.9mm。一方面,是因為手機長寬比由16:10變為了16:9,同時,邊框寬度由5.8mm縮減到了1.46mm。

當手機屏幕左右邊框縮減到1.46mm的時候,這個區域能夠動的念想就不多了。

所以在17年,智能手機廠商們終於將目光聚焦到了黃色區域。

實際上,最早是夏普在打這個區域的主意,之後是小米mix,17年,打這個區域主義的廠商則成為了潮流。

在傳統思維下,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壓窄下巴和額頭,保持屏幕不變,華為mate10就是這麼乾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做會導致的結果是,整個手機的長寬比被改變了,手機變得矮胖,並不美觀。

那麼,我們能不能保持傳統手機的長寬比,把部分下巴和額頭變成屏幕呢?

比如:

這就是2017年最流行的全面屏,如華為mate10 pro:

我們知道,在對左右邊框動刀子的時候,廠商直接做到了1.46mm,而上下邊框顯然遠沒有達到極限。

然而,在接下來的步驟里,廠商們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問題——前置相機。

正是因為前置相機對進一步壓窄額頭的阻礙,才出現了目前兩種全面屏方向的對抗——下置前置鏡頭或者劉海

我們不去考慮什麼劉海,下巴,類iPhone之類的概念,我們只聊全面屏。

全面屏手機是什麼?

定義很簡單——正面都是屏幕的手機

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我們還有一些東西去不掉,比如前置相機。

小米mix的處置方式很簡單,前置相機去不了是吧?

我把它移到下巴上:

這樣一來是不是好看多了?

這麼做確實簡潔了很多,但前置相機下置,體驗太差,且下巴太寬,依然不夠好看。

隨著視頻通話,自拍需求,人臉解鎖能功能的普及,前置相機越來越重要,通過閹割前置相機來達到全面屏的選擇很難成為主流。

既然如此,我們能不能在不改變手機前置相機的情況下,讓目前的手機形態「更全面屏」呢?

以OPPO R11s為例,我們還是可以去掉一些東西的,比如下圖的黃色區域:

去掉之後的手機,是這樣的:

R15得屏幕長寬比是19:9,也就是說,這台手機的本質就是把R11s的部分區域「挖掉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劉海屏似乎並不那麼難以被接受。

當然,這個邏輯不是OPPO發明的,它的發明者是iPhone: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華為 Ascend P8?
Twitter押寶視頻?
Purple Rain攻擊——躺著也能破解哈希?
男同胞迎來即將解放?拎包機器人問世!今後女孩子購物已經不需要男票拎包啦!

TAG:手機 | 科技 | 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