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別人賣給你的焦慮退貨回去

好久沒有寫「答讀者問」了,真是抱歉。

認真想的一位小夥伴提問道,如何用批判性思維來分析「同齡人把你遠遠甩在了後面」這樣的言論?他問,這樣的言論算不算是販賣焦慮?

我的答案依然是批判性思維的四字真言:要看情況。英文的話,就是倆詞真言:it depends。

先給大家分享一小段個人經歷。

多年前,我還是個少年,家住長沙東塘附近,離湖南省圖書館不遠。去那讀書時,無意中拿起一本心理分析的書,內容有關羨慕與嫉妒這兩種情緒。

時間會模糊記憶,今天只能為大家複述大意。書中有這樣的結論:羨慕是看到他人有自己沒有的好東西,於是也想擁有那些好東西。嫉妒是看到他人有自己沒有的好東西,也想擁有那些好東西,或者想讓別人失去那樣好東西。

換言之,羨慕是見賢思齊,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是為朋友的幸福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那些幸福。嫉妒更具破壞性,自己得不到,乾脆毀掉,讓別人也得不到。嫉妒有時還打著公平的旗號出現,宣稱別人得到的東西不是他們應得的,我們應該打土豪、分田地。

許多仇富心理就是這麼來的。除了仇富心理,還有仇學問心理、仇美貌心理、仇名譽心理、仇關注度心理、仇別人家的女朋友比自己的更漂亮的心理,仇別人家的丈夫比自己家的賺錢能力更強的心理,等等。總之,只要別人在任意維度比我們更好,我們就可能生起仇恨來。

這些仇恨來自於嫉妒。這些嫉妒又來自於因焦慮和自卑。看到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我們特別想要,法律又規定我們不能去搶。幸運的是,思想無罪,於是我們就在思想中去嫉妒,在白日夢中去搶。

羨慕不同於嫉妒。令人羨慕的人,往往樂意向他人分享幸福和快樂,讓別人也擁有那些好東西。這些人從不吝嗇,他們很願意將自己頭腦中的方法公之於眾。而我們在學習他們的經驗時,可能也會感到焦慮和自卑。但這種焦慮和自卑並沒有導向破壞性的嫉妒與仇恨,這些負面情緒的「心理能量」,成了我們鞭策自己的動力。

舉個例子。當單身的我們給好友當伴郎或伴娘時,可能會羨慕好友能與自己所愛的人結伴而行。通常,我們不會嫉妒自己的好友。我們的確渴求暫未獲得的美好愛情,但並不想讓好友也變成和我們一樣的單身狀態。這就是羨慕不同於嫉妒之處。羨慕帶來的是良性的焦慮,它不會促使我們去破壞令人羨慕者的幸福,而是選擇改變自己,讓自己有所進步。在這個意義上,焦慮是良性的負面情緒。

現在,我們可以用批判性思維來分析看似在販賣焦慮的言論了。

如果別人販賣的是良性焦慮,那你買下後,應該細細品味,從而讓自己有所進步。

如果別人販賣的是那種渲染嫉妒與仇恨的惡性焦慮,那你應該勇敢地退貨,把那些焦慮塞回給他們。

有人可能要問了,同樣一席話,它究竟販賣的是良性焦慮,還是惡性焦慮呢?

這是個好問題。讓我從古希臘說起……(拖出去打死……)

這是個好問題。讓我從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說起……(拖出去打死……)

這是個好問題。讓我從語言哲學裡的意義分析說起……(拖出去打死……)

好吧,我們沒有時間從這些方式說起了。言簡意賅地說,那一席話本身無所謂良性還是惡性,對於不同的人,它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同一個榴槤,有人覺得超好吃,有人覺得超難吃。同樣一篇文章,有人讀了之後決定奮發向上,有人讀了之後只是徒增煩惱。

所以,寫文章的人要權衡,要量化分析。我寫這篇文章,究竟會讓多少讀者感到多大程度的焦慮?這些焦慮又會讓多少讀者往哪個方向轉變多大的程度?有所考慮過後,哪怕結果依然不盡人意,至少自己也算是努力過了。

讀文章的人也要反思,也要量化分析。我讀的這篇文章,究竟讓我有什麼收穫?收穫了一些新思想和新概念?或者,沒有收穫新思想,但是收穫了看待舊思想的新視角?再或者,沒有什麼知識上的收穫,不過文章本身寫得優美,讀起來很暢快,令自己收穫了一些愉悅感。

如果你在仔細反思並且做了量化分析之後,依然覺得那些言論是在販賣惡性焦慮,令你義憤填膺。那你完全可以怒斥這些言論,力所能及地向他人指出它們都是些污染頭腦的垃圾信息。

有人還是會說:「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我看到那些把我遠遠甩在後面的同齡人,依然會感到焦慮,而且還偏惡性,那該怎麼辦?」

我並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而且,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不擔保能治好焦慮症。下面給大家分享3點個性化的方法,也許有效。或者說,也許對有些人有效。

1.《你就要很獨特》:當代哲學家Simon Blackburn寫過一本討論虛榮心的書,中譯本叫《你就要很獨特》,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於2017年1月出版。行文典雅,思想深刻。我相信這本書能然大家變得更加自信,甚至如中譯本封面所說,更有人格魅力。

2.反消費主義:今天有太多的人將個人消費能力作為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標準。花的錢越多,或者花錢能力越強大的人,被視為理應受人尊敬和羨慕者。窮人或者經濟條件不充裕者,成了理應被鄙視的人。一切都向「錢」看齊,人們為了獲得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無所不用其極。這種現象的良性那面,我們先不談。惡性的那面危害很大。如果某種消費品是不值得消費的,那麼某人對這種消費品的消費能力越強,我們對這個人的評價就應該越低。假定一個人要花錢買毒品,假定一個人要花錢支持恐怖組織的活動,假定一個人要花錢製造歧視和仇恨,假定一個人要花錢宣傳愚昧無知和偏見,那不如讓這人沒錢。反消費主義,就是反對一種以消費能力為基礎的一元價值觀。那些不值得擁有的東西,也就不值得我們花更多的錢去擁有。特別是有些昂貴的東西,它們並不能在雙盲條件下給我們帶來更舒適的生活,唯一的作用就是滿足了我們的虛榮心。

3.仁者無敵:孟子當年勸梁惠王施行仁政,他說仁者無敵。今天這個社會中,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不存在獨裁君主,所以我們需要篡改孟子的本意。當我說仁者無敵時,我是指這些仁者在努力製造多贏的局面,而不是在零和博弈中戰勝對手。舉幾個例子。比爾·蓋茨夫婦在做慈善時,如果他們倆發現有別人比他們為公益事業做出了更大的貢獻,他們倆會感到嫉妒嗎?特蕾莎修女在幫助窮人、病人、孤苦無依者時,如果她發現有別人比她幫助了更多人,她會感到嫉妒嗎?我猜想,他們不會。我一直把批判性思維和通識教育的普及當作一份公益性質的事業來做,當我看到有他人比我做得更好時,我並不會嫉妒他們。那些總想著給自己切分更多的蛋糕,把別人那塊蛋糕放到自己的盤子里的人,心中總是充滿了嫉妒和憤懣。那些想著生產更多蛋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人,只會因為別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而感到欣慰和快樂。

總之,一旦你形成了一個穩定且開放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就不會被低端的「販賣惡性焦慮」的言論所欺騙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太厲害了,鼓掌

TAG:焦慮 | 批判性思維 | 羨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