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成為高情商領導(7):思維方式的本質變化

類推法與溯本法

在一次對Elon Musk(特斯拉創始人)的訪談中,Musk談到了他思考重大問題的方式: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關於這個詞,我翻譯為溯本法,與之對應的是Analogy(類推法)。

所謂溯本法,簡單的說,就是從追溯到事物最基本的原理和法則,然後以之為出發點進行推導的思維方式。而所謂類推法,就是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是如何如何,所以我也要如何如何。

比如炒股,類推法的邏輯是:股市上漲,隔壁老王都賺錢了,憑什麼我不能賺錢,於是就開干。

而溯本法的邏輯是,探索股票的原理,搞清股票漲跌的本質。例如如果搞清楚買股票其實是買公司未來價值,那麼就關注於"什麼企業在未來有高度的價值"。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資理念,就更傾向於從"價值"本質思考。

有句話叫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一個領域的複雜性越高,因果關係越不明顯,能夠把握本質的往往越少。類推多數人的做法,通常也就只能得到平均的結果,而按照定義這就是平庸(泯然眾人)。股市上的平庸就是做接盤俠,情場上的平庸就是被發好人卡,市場上的平庸就是掙扎於價格戰甚至破產。

在前面談到,跟隨者依賴規則,領導者掌控規則。

如果是單純的跟隨規則,那麼類推法就足夠了,看別人怎麼做、規則怎麼說。而要掌控規則,則需要去理解事物運作的本質,那麼就需要溯本法這種思想武器。

這樣一來,溯本的思維,就是作為領導者的必修課。

從影響人到洞察人

2005年的時候我在微軟,幫助微軟在中國的經銷商從事銷售工作,因此開始去研究和思考銷售這個主題(專業型產品和服務的銷售)。

以微軟的資源,能夠接觸到的銷售培訓課程已經是業界領先的水準,但我總覺得有非常大的問題,有不錯的方法,但並不是本質所在。

基於溯本法,如果要做好銷售工作,更基本的是什麼呢?

在銷售體系中,公司的重點是"銷售";而在銷售培訓體系中,培訓重點往往是公司的產品、以及如何銷售。

問題是,"我們如何銷售"這件事情,是基於"客戶如何購買"。都沒有對"客戶如何購買"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怎麼可能設計出頂級的銷售策略呢?

那時候我開始意識到,相比直接的銷售培訓,更基本的是"客戶洞察",這個才是更值得花時間去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以我觀察到的頂尖銷售人員,非常大的比例,並不是按照各種銷售培訓的方式行事,而是他們對客戶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怎麼聊都能抓住客戶。

一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依然存在。那麼多的公司和銷售人員,日復一日的銷售工作,那麼多的銷售培訓,卻很少有企業系統性的培養銷售人員"客戶洞察"能力。所以從層次上也就決定了,他們的收益受限。

這件事情擴展開來,到更廣泛的情商的角度。很多人都想要影響他人,但是卻幾乎沒有人去建立"對人的洞察"。因此雖然貌似各種招數、花了無數心力,但卻容易停留在表面。

所以後來我花了非常多時間和精力,去建立自己的"洞察人"的知識體系。這些努力也是今天這篇文章的基礎。

從追求到吸引

離開微軟之後,我進入了培訓行業,第一個客戶,是保時捷。

在保時捷給我的啟發是,從銷售的角度看,保時捷這樣的品牌,跟大多數企業有巨大的差異。大多數公司是追求客戶,而頂級品牌,則是讓客戶倒追。而後者,才更貼近銷售的本質。

而那個時間前後,也正好是喬布斯帶領的蘋果,王者歸來的時候。無疑對於"讓客戶倒追"而言,在我們這個時代做到頂級的,是喬布斯。

對這兩家公司的觀察研究和對比,我覺得收穫非常多。

而這兩家公司,之間似乎也有密切的關聯。

在沃爾特·艾薩克森的《喬布斯傳》的末尾,作者記錄了喬布斯的自白。在其中最後一段中,喬布斯說:

我的動力是什麼?我覺得,大多數創造者都想為我們能夠得益於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達感激。我並沒有發明我用的語言或數學。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沒做過。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賴於我們人類的其他成員,以及他們的貢獻和成就。我們很多人都想回饋社會,在歷史的長河中再添上一筆。我們只能用這種大多數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達------因為我們不會寫鮑勃·迪倫的歌或湯姆·斯托帕德的戲劇。我們試圖用我們僅有的天分去表達我們深層的感受,去表達我們對前人所有貢獻的感激,去為歷史長河加上一點兒什麼。那就是推動我的力量。

牛頓說自己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這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狀況。一個人如果認為"我都是靠我自己成就一切",通常是無知。別的不說,真正脫離社會進入動物叢林,生命基本上已經就完蛋了。

即使是喬布斯這樣的頂尖領導者,他的成就依然是站在他人肩上。甚至應該說,能夠取得更大成就,往往就意味著他相比大多數人,更多的得益於他人的成果,跟當下社會和歷史有更密切的聯繫。

在喬布斯打造蘋果的過程中,保時捷也是一個它參考的對象。觀察這兩家公司,很多時候會發現高度的相似性。

需要與想要

有次在保時捷的培訓教材里,看到了對保時捷客戶的調研。其中有客戶說:"Practically we dont really need it. But emotionally we want it."(理性上,我們並不非常需要它。但感性上,我們想要它)

人們常常認為"理性滿足需要"是最基本的。然而,如果我們看頂級的品牌,例如保時捷、蘋果,你會發現驅動人們購買的因素中,感性的"想要"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當然,可能會有人認為,那些是消費品,但對於大多數工作,應該是理性的。

嗯,"應該是理性的",問題是人類很大程度不是理性的。例如領導力,其中所謂的"魅力"部分,往往是人類感性"想要"的結果,而不是理性上覺得"需要"的產物。

低情商的領導,往往局限於人的"需要";而高情商的領導,則同時關注"需要"和"想要"。

局限於一味滿足他人需要的人,往往最後成為"好人",對,"你是一個好人"。

而蘋果的產品,通常是看上去就感覺"想要",用起來也舒服,同時具備高度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保時捷的車,也具備同樣的觀賞性和實用性。

它們在滿足人的"想要"和"需要"方面,都是做的出類拔萃的。

相比"好人",保時捷、蘋果的定位,更是像理想的情人。既性感,也貼心。

少而精的產品和產品線

在20世紀後期,保時捷基本上就是911跑車驅動的公司。整體來說歷代911即能保持經典,又能跟上甚至引領時代潮流,這是非常難的事情。直到21世紀初,卡宴的引入,才改變了一個核心產品線打天下的局面。

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當時,蘋果電腦有4大系列40多個產品。

喬布斯說:"我剛到這裡的時候,眼前只有一大堆產品,這讓我非常吃驚。我開始問別人:為什麼現在我要向用戶推薦3400,憑什麼說它比4400好呢?什麼時候一個人應該入手6500,而不是7300呢?過了三周,我還是無法把這些事情弄清楚。如果我都弄不清楚,用戶又如何能弄清楚呢?"

由於產品線如此複雜,蘋果公司不得不印製詳盡的產品結構圖(對於員工來說,它是一個備忘錄),來向顧客解釋各種蘋果產品之間的區別。

喬布斯乾的一個重要工作,大概就是精簡產品線。

他在白板上畫了一個2×2的表格。在上面的兩個格子里寫下了"用戶"和"專業人員",在左邊兩個格子里寫下了"攜帶型"和"台式電腦"。於是2x2=4,蘋果將只會生產和製造4種電腦產品。

在iPhone剛出來的時候,逛手機市場。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是一大堆的手機型號。只有蘋果,只擺著一款。一直到今天,作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頭號利潤來源iPhone,產品要比其他手機公司更少。

對於蘋果和保時捷這樣"頂級產品"驅動的公司,我想大概是一種必然。要把產品做的出類拔萃,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的心力。在這種情況下,分散資源是沒法辦到的。

我最開始對保時捷、蘋果感興趣,是覺得他們營銷的牛逼。例如在客戶心目中的傳奇形象。

真正深入下去,感覺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打造頂級產品"。掩蓋在營銷下面的,是產品能力的卓越。當然,這裡的營銷更多的指推廣方面,如果回到營銷4P,本身第一個P就是Product(產品)。

段永平曾經就蘋果的商業模式說過一段話:

=====

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sony的遊戲產品類似)。單一產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處:

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將產品做得更好。比較一下iphone系列和諾基亞系列(今年要推出40個品種)。蘋果產品的單位開發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單個產品的開發費卻是最高的。

b.材料成本低且質量好, 大規模帶來的效益。蘋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極致的,同樣功能的硬體恐怕沒人能達到蘋果的成本。

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這話到底有什麼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從任天堂那裡學會的。

=====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對保時捷和蘋果如何能夠吸引客戶,最終我簡單的總結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一個中心:贏得人心
  • 兩個基本點:高價值、高誘惑

前面說蘋果、保時捷的產品是"看著性感、用著實用"。性感創造出誘惑,而實用則滿足了基礎的使用價值。

很多時候,這兩者是統一互相驗證的。例如共產黨當初發動農民的口號是"參加紅軍可以分田地",如果農民看到這個口號,紛紛來詢問,那說明有了"誘惑",反過來也證明有價值。如果一個人覺得事情有價值,但是溝通起來受眾卻沒受到誘惑,固然可能是受眾缺乏遠見,但也可能是自己認知就有偏差。

哪怕是真正有長遠價值的事情,作為領導者要推行下去,往往也要考慮短期如何調動人,如何創造誘惑。否則可能很難推動。畢竟大多數人,是很難有那個能力,在缺乏短期情緒價值的情況下去實現長遠目標的。

那麼到底如何讓受眾感受到價值和誘惑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讓受眾切身體驗。

在保時捷的銷售教材中,有句話叫做"the best sales of Porsche is Porsche"(最好的保時捷銷售,就是保時捷汽車)。也就是說如果產品出色,讓客戶去體驗,那就是非常好的銷售。

在喬布斯啟動蘋果專賣店的時候,分析師大多不看好這個做法。他們的依據是,分析其他零售店的數據,得出結論這個不行。

但喬布斯的重點並不是"其他零售店怎麼做的",而是"如何讓用戶得到高質量的體驗",一方面是創造環境讓用戶充分體驗產品,一方面也考慮客戶服務的體驗。因此在參考時,他更多的關注類似於麗茲卡爾頓之類提供一流客戶服務的地方,而不是電子產品的零售店。

在那個時代,大多數電子產品零售店的重點是"推廣產品",而不是"幫助用戶體驗"。進去就有種被推銷的氛圍,而不是可以安靜下來體驗產品。

今天我們再去逛商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商場更多的在為"體驗"而設計,傳統的推銷式櫃檯越來越少了。在這方面,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幾乎為各行各業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榜樣。

同樣的,像蘋果產品發布會,在喬布斯時代也做成了一種頂級的體驗。

體驗式營銷之所以契合蘋果這樣的頂級品牌,也是跟他們的"頂級產品"模式密不可分。產品自身有強悍的競爭力,那麼僅僅是讓用戶去充分體驗,就有強大的銷售效果了。反過來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拚命去"推銷",跟醜媳婦難以見公婆,有密切的關係。

理解了這一點,我發現儘管單純挖掘蘋果、保時捷他們的營銷模式,可能能夠挖掘出一些東西。但真正難的部分,是那一整套系統,包括企業文化、產品能力、人員、資源配置等等所有這些,最終產生的持續"打造頂級產品、服務、體驗"的能力。

離開這些冰山下的部分,只學技巧,就很容易形成諸如喬布斯發布會搞得很有派頭,我們也就這樣弄。一個大大的劇場和屏幕,然後站在那裡宣講。這些有沒有用,應該也有。但是不是最本質的東西,恐怕不是。

這就像很多老闆,學中國共產黨,學到的是讓教育員工有奉獻精神,要吃苦。但是翻開毛選,幹部要仔細調研實事求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些管理層應該做的基本工作,貌似沒有幾個老闆會去做。

銷售、關係與產品

關於保時捷、蘋果這樣的"讓客戶倒追"的企業,和大多數企業相比,在資源配置上,有一個關鍵性的差異。

大多數企業,是這樣的:

他們最大的精力,在銷售上。賣的非常賣力氣,但是效果不佳。

而"倒追型企業",則是反過來。

他們主要的精力,在產品和關係上,在直接銷售上投入的精力很少,反而能夠吸引客戶。

這裡談的關係,不是什麼請客吃飯,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跟客戶深層次的鏈接,例如:

  • 深入的調研、了解客戶
  • 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其實體驗式營銷,也是跟客戶建立關係。例如蘋果專賣店,給客戶體驗環境,是幫助客戶更深入理解蘋果產品,這也是在推動雙方的關係。

關係質量和產品質量,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比如越了解客戶,那麼做出超出客戶期望的產品,就更有可能。跟客戶有密切的互動,那麼產品質量改進也往往更快更准。

從客戶關係的角度來看,一家公司的市場、銷售和客戶服務部門,都是經營客戶關係的部門。

市場部門,負責是客戶群體角度的關係,例如調研整體客群的需求。

而銷售部門和客戶服務部門,從基本職能上,更多的是負責客戶個體層面的關係。例如當用戶進了蘋果的專賣店,這時候更多的服務人員關注的,是1對1幫助潛在客戶。

這個模型放到領導者身上,也是差不多的。

如果一個領導者,重點就在於"管教"員工,注意"管教"是在銷售,把自己的想法加於他人。那麼基本上也就沒多少領導力,很難激發人的內心動力。反之頂尖的領導者,更多的會去關注自身的提高(產品),以及建立高質量的關係,例如跟員工的交流互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大路貨與高端產品

在銷售上有個悖論。就是你銷售的越多,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感越低。

什麼樣的貨叫賣最勤?我家附近有條馬路,每次走過去都聽到大喇叭在放"最後一天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種我們稱之為大路貨。

"銷售"不僅僅是直接賣產品,任何時候你想要讓他人按照你的想法行事,都是銷售。領導者不可避免的要銷售。

有次我看到有人追求女神的對話,大致是這樣的:

男:周六有空一塊吃飯嗎?

女:這周有事

男:明天下午我們去吃火鍋把

女:要加班

男:星期三我們去看AAA(電影)好嗎

女:看過了

......

男方所有語言,基本上都可以歸納為"在銷售"。

只要你想要影響他人,就不可避免的有銷售。但是怎麼銷售,卻是個大問題。大多數人的思維,有意無意的,都受到"大路貨銷售"的影響。

大路貨銷售思維是"拚命表達我的需求",例如到處叫賣。問題是,成功銷售的核心是"激發他人的需求"。方向出了問題,成效自然也就難以保障。

在iPhone4發布時,部分手機出現了天線質量問題,客戶和媒體反應強烈。喬布斯講了4句話,作為回應:

我們不完美,手機不完美。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我們想要讓用戶滿意。

對於大多數企業,遇到這事,恐怕會低姿態的各種道歉。但這裡喬布斯,表現出領導氣質(有自己的規則),不卑不亢,平息了事態。這也是高端營銷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上跟客戶往往是平等甚至更高一些的。反過來,大路貨的營銷思維裡面,往往是自身就覺得自己廉價,把自己放在一個"低價位"的位置上。各種叫賣、各種無條件滿足客戶要求,都是這種"低價位心態"的反應。

當然,看喬布斯這個"領導氣質"的回復,要整體來看,蘋果在打造高質量產品,以及建立深度客戶關係上面的卓越表現。在強大的產品和關係基礎上,當遇到質量問題,喬布斯需要"銷售"的時候,客戶還是接受了這個不卑不亢的說法。

高端產品營銷的內在思維,是"我們是高價值的"。而在產品質量和關係質量上的投入,是確保這個思維成立的邏輯基礎。忽略產品和關係基礎,單獨去模仿一些高端營銷的行為,就很容易變成兩種路線:要麼是裝逼,要麼是行騙。例如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就搞飢餓營銷,想要通過稀缺創造價值感。

成為領導者中的蘋果保時捷

領導力是建立在關係基礎上的。而高質量關係的基礎是高度的價值。

回歸關係的本質,突破領導力的關鍵,就像運作企業一樣,"頂級的產品和服務",才是競爭力的根本來源。

情商的升級,則是對領導者這個產品的底層操作系統升級,從而可以讓上面的應用跑的更快、效果更好。

那麼從關係層面,如何評估"領導者"產品的質量呢,簡單的說可以從前面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出發:

  • 一個中心:贏得人心
  • 兩個基本點:高價值、高誘惑

從"領導者思維"和"跟隨者思維"的角度,"追求"本身就是跟隨者思維的體現,而"吸引"則是領導者思維的結果。

倒追關係學的建立

對保時捷和蘋果的研究的結果,讓我大開眼界,覺得"這才是銷售和關係的方向"。

然而,保時捷、蘋果公司,他們是世界頂尖的品牌。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現有的一流的產品、品牌基礎上的。那麼對於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條件,是不是能夠在銷售和關係中,做到讓人倒追的效果呢?

固然,從原則層面,諸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些幾乎在任何地方都有指導意義。然而如果要真正貫徹落實,那就需要在基本原則基礎上,產生一套可以落地的理論和實踐體系,而在那時,這些並不存在。因為我決定在這方面,展開探索。這個探索的最終成果,也就是倒追關係學。

鑒於"銷售和關係"的範圍之廣,貫穿了各種人類的活動,在一開始就抽象出適用於各個領域的整體框架,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的探索,是從具體的領域逐漸展開,最終歸納出適用於更大範圍的知識體系。而第一個我運用倒追思維,系統化的去打造理論和實踐體系的領域,是在求職領域,一個幾乎所有人都有經歷的場景,一種特殊的銷售活動。

我的第一個目標是,幫助求職者實現"讓僱主倒追你"。

關於求職,網上的資料汗牛充棟,但基本上都是教導求職者,要"追求僱主"。例如要表達對僱主的熱情,要展示自己的優勢。

他們的重點是"表達對對方的興趣",但問題是,要成功是需要"激發對方的興趣"。

所以後來我開始把"讓人倒追"的思想,融入到求職場景中,寫了一本電子書《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在滿足人的需求過程中,引導對方主動選擇你"。

《讓僱主倒追你》電子書發布後,收到了不少讀者的反饋,告訴我這本書不僅僅讓他們有了新的思想,而且快速找到了工作。

然而對於求職而言,無論是簡歷、面試,都是"銷售"。而銷售成功的基礎,是"產品和關係"。在做求職培訓的時候,我也發現,大多數人阻礙人的職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歸根揭底還是"產品和關係"問題。於是我更多的開始去思考如何幫助人們提升自身價值,並且建立高質量的關係。

這裡面的問題是,求職者來自各行各業。如果要做針對他們職業能力的培養,那麼很難兼顧。

然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他們的關係能力、溝通能力、心態這樣的軟實力,都可以說是對他們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受過系統化的教育。

因此我決定把下一步的教育方向,放在關係上。

然而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困難是,如果就廣泛的講"關係",因為設計場景太多,可能來的人期望不一致,而且案例討論背景太複雜,不同的人難以共鳴。

因此我決定縮小到一個特定的關係場景來做情商教育,列了一下,大致有這麼幾個最主要的場景,是人們在關係上最感興趣的:

  • 情場(戀愛與婚姻)
  • 家庭(婚姻與親子關係)
  • 職場(儘管職場關係涉及很廣,但企業最為關注的是領導力)
  • 商場(客戶關係)

而這幾個領域,相對來說最通用的、最基礎、人們也最感興趣的,是兩性關係,我決定從這個主題入手,開始在線教育。於是我寫了篇文章《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啟動了戀愛課程。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寫了本同名電子書《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

跟求職電子書不一樣的是,求職電子書,核心內容是關於"銷售";而戀愛電子書,核心內容則是關於"關係",如何打造高質量的長期關係。

但他們共同的思維是,核心是追求,而不是吸引。而讓人倒追的背後,是高度的價值和誘惑。

在戀愛課運營的過程中,整體的關於情商的理論體系,開始完善起來,我稱之為"倒追關係學"。

概括的說,倒追關係學的理論體系,是基於"溯本法"去一步一步建構的過程:

1)從"讓人倒追"的角度去看待關係,建立本質的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從這個原則出發,圍繞"如何讓客戶倒追你",建立倒追銷售理論體系

3)從這個原則出發,圍繞"如何打造讓人倒追的關係",建立倒追關係理論體系

這個理論體系的核心框架,也就是本篇文章的內容。

大一統的情商理論體系

倒追關係學是一套大一統的、關於對人的洞察力和影響力的理論體系。

所謂大一統,是說它是基於人的本質出發,因此可以用於人類的各種基本場景。例如在關係中,典型的場景包括:

  • 兩性關係(戀愛與婚姻)
  • 家庭關係(婚姻與親子)
  • 職場關係(上下級、同級)
  • 商業關係(客戶關係、供應商關係)
  • 社交關係

對於倒追關係學而言,這些都是在理論的應用範圍之內。

例如倒追關係學的基本關係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贏得人心:高價值、高誘惑),對於各種關係都是適用的。而4類對話,無論是親子、婚戀還是領導力、客戶關係,都具備高度的指導意義。

這也是從本質出發的結果,如果你把握本質,哪怕看上去千變萬化的現象,往往就呈現出高度的規律性。反過來,如果停留在表面,用現象解釋現象,那就容易感覺眼花繚亂。

在中學的時候,我就發現,我的很多同學,喜歡死記硬背各種各樣的公式、定理等等。我就跟他們說沒有必要去背。因為只要理解了幾個核心的公理和定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推理出來了。如果你自己推理過掌握了推理思路,那麼因為理解很容易記住。哪怕記不住,現推也很快。

這也是"類推法"和"溯本法"的差異。基於類推法,往往記的就是現象,現象多而且亂,別的不說頭腦已經浪費了很多細胞。而溯本法,則是重點在於掌握基本原理和法則,然後建立自己的推導邏輯體系,這樣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是基於自己的理解基礎上的,才牢固。

===如何成為高情商領導===

《如何成為高情商領導》連載中,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及時獲取後續內容。


推薦閱讀:

楊柳君:如何使問題消弭於萌芽?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7)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8)
紐約時報:就讀美國名牌大學,需要什麼樣的領導力?

TAG:領導力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