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 | 當中國風刮進歐洲博物館

從 17 世紀起,華美的絲綢、溫潤的瓷器與充滿浪漫色彩的異(中)域(國)風情就為歐洲人編織了一張巨大的夢網,讓他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甚至成為身份與財富的象徵。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就曾為他的情婦莫內斯潘夫人在凡爾賽宮內建了一座富有「中國風情」的房子——特列安農瓷屋。他也曾身著「中國風格」的服裝,在眾人的掌聲、讚歎聲中亮相舞會。

特列安農瓷屋 Trianon de Porcelaine,來源wikipedia

在法語中還有個單詞叫做「Chinoiserie」,意為「中國風」,這個詞出現於 19 世紀,指代所有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物品,也包括歐洲 18 世紀以來模仿中國風格或帶有中國元素的瓷器、傢具、服飾、繪畫、建築、庭園等等。在那幾百年間,雖然中國風的熱潮時有消退,但卻是影響歐洲的主要外來文化之一。

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在歐洲博物館中看到數量不少的中國文物。大家知道,這其中相當一部分藏品都是在清末民初通過侵略者搶掠、文物交易等方式進入歐洲博物館的。在異國看到這些熟悉的文物不禁讓人心痛,也為當時國家衰敗、無力保護它們的缺憾唏噓不已。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幾座收藏有中國文物的歐洲博物館。

楓丹白露宮 Fontainebleau

城市:法國巴黎

窮游er@zoesteven

這處位於市區東南部 80 公里處的宮殿最初是路易六世的行宮,在佛朗索瓦一世時得到擴建。拿破崙曾把教皇囚禁於此,後又戲劇性地在這裡被迫退位。

圖:歐仁妮皇后,來源wikipedia@Pierre Désiré Guillemet或Antar Teofil Kwiatkovski

中國館屬於歐仁妮皇后沙龍的一部分,專門放置皇后遠東地區的私人藏品,現在展品完全按照歐任妮皇后時代的陳設擺放。

一說起這裡是圓明園失散文物最集中的收藏地,我們就可以推測中國館的建造與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有關。1860 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後將它付之一炬,隨後法國將軍蒙托邦將整整七車來自這座中國皇家園林的稀世珍寶獻給了拿破崙三世和歐任妮皇后,其中包括精巧華美的緙絲唐卡、華麗耀眼的鎏金佛塔、色彩瑩潤的瓷器、厚重沉穩的青銅器……為了存放這些精美絕倫的中國藝術品,皇后專門在楓丹白露宮建造了中國館。

楓丹白露宮官網

遵循中國建築傳統,中國館門口也放置著兩隻石獅子,據說它們也來自中國。房間屋頂裝飾著巨幅緙絲製品,代表了乾隆時期最高的紡織技藝,四周牆壁則鑲嵌著端莊優雅的大幅屏風。正中是一座巨大的鎏金佛塔,塔身鑲嵌著許多綠松石,很可能出自圓明園長春園含經堂梵香樓,兩側裝飾有巨大的象牙。黃花梨柜子上的瓷器、琺琅器、青銅器更是琳琅滿目,彷彿走進了一座巨大寶庫。

wikipedia@SiefkinDR

但正是這種沒有玻璃、欄杆保護的陳列方式,再加上缺少足夠的安保人員,2015 年楓丹白露中國館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盜竊案,小偷在短短 7 分鐘里盜走了 15 件珍貴展品,其中包括歐仁妮皇后生前最愛的掐絲琺琅麒麟香爐、西藏佛教器具金曼扎等等,讓人痛心不已。

館內同時展示了一些來自暹羅國的文物,它們是暹羅使團覲見拿破崙時帶來的,或許皇后認為這些來自東方的器物風格相似,便把它們安置在了同一處。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歐洲人對於中國藝術的理解:他們被巧奪天工的工藝與濃郁的異域風情所吸引,但卻並沒有真正理解背後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內涵。

楓丹白露宮

地址:Chateau de Fontainebleau,77300 Fontainebleau

到達方式:可搭乘從Gare de Lyon乘坐開往Montargis Sens或Montereau方向的火車,在Fontainebleau-Avon下車,然後轉乘Véolia BUS 1號線往les lilas方向,在Chateau下車;單程8.75歐元

開放時間:4月至9月9:30-18:00(17:15停止進入);10月至次年3月9:30-17:00(16:15停止進入);周二、1月1日、5月1日、12月25日閉館;舞會廳10月至次年3月16:00關閉,4月至9月17:00關閉;中國博物館及教皇套間11:30-14:30關閉(除周末及學校假期外)

票價:主要展區全價12歐元,優惠價10歐元,閉館前1小時進入8歐元,每月第一個星期日免費(除7、8月);導覽參觀30分鐘至1小時5歐元,1.5小時至2小時17歐元(包含門票)

電話:+33-01-60-71-50-70

Chateau de Fontainebleau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城市:英國倫敦

窮游er@Gesine

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數量之多,我們很難用幾段話濃縮其中的精華。據統計,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 23000 多件,從遠古時代的玉器、青銅器到唐宋元明清的瓷器、造像、書畫,無所不包。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來自敦煌的文物了,20 世紀上半葉英國人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利用王道士的無知,低價購買了大批經本、絹畫、絲織品。

但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件文物並不是著名的敦煌壁畫,而是另一件命途多舛的作品,那就是《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局部),來源wikipedia

這是中國書畫史上不可忽視的作品之一,相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但是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是公元 5-8 世紀的臨摹品,先後由宋徽宗和乾隆皇帝收藏,後被英國軍官所擄,於 1903 年被大英博物館買下。

《女史箴圖》是根據西晉詩人張華的《女史箴》詩所繪,用於教導皇帝後宮中的女性遵從婦德,長卷分為12段,每段講述了一個故事。

《女史箴圖》(局部),來源wikipedia

《女史箴圖》(局部),來源wikipedia

出於保護原因,這幅畫一年中很少展出,但如果你幸運地看到真跡或許會奇怪,不同於我們一般看到的傳統長卷,《女史箴圖》的故事部分與卷末的題跋是分開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女史箴圖》到達大英博物館後,英國修復師參考日式折屏的形式,將手卷分成三個獨立的部分,分別裝裱在木板上,並且在畫面上塗抹了一層酸性物質「保護」畫面,卻最終造成作品乾脆易裂。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幾十年後來自中國的修復師邱錦仙進入大英博物館工作,修復了《女史箴圖》、趙孟頫的《雙馬圖》、張翀的《瑤池仙劇圖》以及上百幅敦煌絹畫,讓三四百幅藏於館內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重換生機。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地址:Great Russell Street,London,WC1B 3DG

到達方式:可乘坐地鐵Northern Line(黑線)、Central Line(紅線)到Tottenham Court Road站,也可以乘坐Piccadilly Line(深藍線)到Holborn站,出站後都僅需步行5分鐘即到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四、周六、周日10:00-17:30,周五10:00-20:30;1月1日,12月24日-26日關閉

門票:免費,租用講解器成人6英鎊/台、19歲以下5.5英鎊/台

Welcome to the British Museum

東亞藝術博物館 ?stasiatiska Museet

城市:瑞典斯德哥爾摩

東亞藝術博物館官網

現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東亞藝術博物館作為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的組成部分,介紹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東南亞國家的藝術收藏,其中以中國文物最為出色,博物館最初就是在中國藏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東亞藝術博物館官網

不同於大多數西方以東亞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更加關注唐宋元明清的書畫、造像、瓷器,這座博物館雖然也不缺少這一系列藏品,但對於中國歷史的探究則要追溯至更加久遠的新石器時代,也就是中國文明剛剛發源的那段時間。

在多達10萬件的中國藏品中,你可以看到水波蛙紋缽、渦紋雙耳罐、雙耳壺等充滿神秘浪漫色彩的彩陶、玉器,感嘆先人精湛的技藝與豐富的想像力。

wikipedia

其實不光是瑞典東亞博物館的建立,甚至是中國史前文化的考古與斷代都與這座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有著深厚的淵源。

安特生本是一位地質學家,1914 年受聘於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任顧問,在尋找和開採鐵礦期間也研究古生物化石、石器等。1921 年他在主持發掘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時發現了大量彩陶,經過研究,確認了中國第一個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改變了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面貌。

之後,安特生又前往陝西、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進行考古調研,陸續發現了馬家窯遺址、齊家遺址、半山文化遺址等 50 多處。

東亞藝術博物館官網

更重要的是,與斯坦因、伯希和等人非法騙取、掠奪中國文物的行徑不同,安特生的考古挖掘是完完全全光明正大的。項目基於中國與瑞典國際官方合作,他本人代表北洋政府農商部,受到瑞典科學研究會的經濟資助。根據協議,出土文物將送往瑞典進行研究,然後由瑞典和中國兩國平分。瑞典政府正是為了接收這批遠赴重洋的文物,決定建立東亞博物館,並任命安特生為首任館長。

東亞藝術博物館官網

據統計,1927年起瑞典政府按照協議,分七次將這批藏品送回中國,最後一批收藏在南京地質博物館。不過此時正值國內社會動蕩之時,這些運回中國的彩陶在戰火中神秘消失,已經不知所蹤了。有人推測,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學術界將大多數注意力都集中在搶救故宮文物上,忽略了這些珍貴的彩陶。

而那些留在瑞典的中國文物一直存放在博物館中,之後博物館又通過購買、接受捐贈、合併其他瑞典博物館的中國收藏等方式繼續擴大館藏,讓更多中國藝術品一起陪伴這些來自遙遠新時期時代的古老器物。

東亞藝術博物館

地址:Tyghusplan 4, 111 49 Stockholm

到達方式:乘坐65路公交車在?stasiatiska museet站下車

開放時間:周二11:00-20:00,周三至周日11:00-17:00

門票:免費

Hem — V?rldskulturmuseerna

歐洲其他收藏中國文物的重要機構

盧浮宮 Musée Louvre - 法國巴黎

集美博物館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 - 法國巴黎

賽努奇博物館 Musée Cernuschi - 法國巴黎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 英國倫敦


這是我們「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

我們雖然無法在幾篇文章中一一列舉漂洋過海,保存於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不過已經介紹了不少擁有重要中國國寶的博物館。如果對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們感興趣,推薦去看一下之前的兩篇文章:

  • 窮游錦囊:為《國家寶藏》打 Call 時,也請不要忘記這些沒能「回家」的中國文物(北美篇)
  • 窮游錦囊:流失日本的中國國寶,不止亮相春晚的《絲路山水地圖》

---------------------------------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推薦閱讀:

誰知道收藏骨化石的大藏家有誰?
為什麼北京大量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被佔用?
如何看懂博物館?
如果說青花瓷是中國獨有,那為什麼藍色釉料要從外國進口?
清朝或者更早的朝代有沒有設立相關的文物保護部門?

TAG:旅行 | 歐洲旅遊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