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系統進化論
縱觀現代計算機的歷史,從與系統的交互方式方面,可以劃分為數個進化階段。而我更傾向於將之歸類為以下幾個階段:
- 數字系統
- 專用應用系統
- 應用中心系統
- 信息中心系統
- 無應用系統
下面我們詳細聊聊這幾種分類。
數字系統
在我看來,早期計算機,只被設計用來處理數字。它們能夠加、減、乘、除。在它們中有一些能夠運行像是微分和積分之類的更複雜的數學操作。
當然,如果你把字元映射成數字,它們也可以計算字元串。但這多少有點「數字的創造性使用」的意思,而不是直接處理各種信息。
專用應用系統
對於更高層級的問題,純粹的數字系統是不夠的。專用應用系統被開發用來處理單一任務。它們和數字系統十分相似,但是,它們擁有足夠的複雜數字計算能力。這些系統能夠完成十分明確的高層級任務,像調度問題的相關計算或者其他優化問題。
這類系統為單一目的而搭建,它們解決的是單一明確的問題。
應用中心系統
應用中心系統是第一個真正的通用系統。它們的主要使用風格很像專用應用系統,但是它們擁有以時間片模式(一個接一個)或以多任務模式(多應用同時)運行的多個應用程序。
上世紀 70 年代的 早期的個人電腦是第一種受人們歡迎的應用中心系統。
如今的現在操作系統 —— Windows 、macOS 、大多數 GNU/Linux 桌面環境 —— 一直遵循相同的法則。
當然,應用中心系統還可以再細分為兩種子類:
- 緊密型應用中心系統
- 鬆散型應用中心系統
緊密型應用中心系統像是 Windows 3.1 (擁有程序管理器和文件管理器)或者甚至 Windows 95 的最初版本都沒有預定義的文件夾層次。用戶啟動文本處理程序(像 WinWord )並且把文件保存在 WinWord 的程序文件夾中。在使用表格處理程序的時候,又把文件保存在表格處理工具的程序文件夾中。諸如此類。用戶幾乎不創建自己的文件層次結構,可能由於此舉的不方便、用戶單方面的懶惰,或者他們認為根本沒有必要。那時,每個用戶擁有幾十個至多幾百個文件。
為了訪問文件中的信息,用戶常常先打開一個應用程序,然後通過程序中的「文件/打開」功能來獲取處理過的數據文件。
在 Windows 平台的 Windows 95 SP2 中,「我的文檔」首次被使用。有了這樣一個文件層次結構的樣板,應用設計者開始把 「我的文檔」 作為程序的默認的保存 / 打開目錄,拋棄了原來將軟體產品安裝目錄作為默認目錄的做法。這樣一來,用戶漸漸適應了這種模式,並且開始自己維護文件夾層次。
鬆散型應用中心系統(通過文件管理器來提取文件)應運而生。在這種系統下,當打開一個文件的時候,操作系統會自動啟動與之相關的應用程序。這是一次小而精妙的用法轉變。這種應用中心系統的用法模式一直是個人電腦的主要用法模式。
然而,這種模式有很多的缺點。例如,為了防止數據提取出現問題,需要維護一個包含給定項目的所有相關文件的嚴格文件夾層次結構。不幸的是,人們並不總能這樣做。更進一步說,這種模式不能很好的擴展。 桌面搜索引擎和高級數據組織工具(像 tagstore)可以起到一點改善作用。正如研究顯示的那樣,只有一少部分人正在使用那些高級文件提取工具。大多數的用戶不使用替代提取工具或者輔助提取技術在文件系統中尋找文件。
信息中心系統
解決上述需要將所有文件都放到一個文件夾的問題的可行辦法之一就是從應用中心系統轉換到信息中心系統。
信息中心系統將項目的所有信息聯合起來,放在一個地方,放在同一個應用程序里。因此,我們再也不需要計算項目預算時,打開表格處理程序;寫工程報告時,打開文本處理程序;處理圖片文件時,又打開另一個工具。
上個月的預算情況在客戶會議筆記的右下方,客戶會議筆記又在畫板的右下方,而畫板又在另一些要去完成的任務的右下方。在各個層之間沒有文件或者應用程序來回切換的麻煩。
早期,IBM OS/2、 Microsoft OLE 和 NeXT 都做過類似的嘗試。但都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取得重大成功。從 Plan 9 發展而來的 ACme 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信息中心環境。它在一個應用程序中包含了多種應用程序。但是即時是它移植到了 Windows 和 GNU/Linux,也從來沒有成為一個引起關注的軟體。
信息中心系統的現代形式是高級 個人維基(像 TheBrain 和 Microsoft OneNote)。
我選擇的個人工具是帶 Org 模式 擴展的 GNU/Emacs 平台。在用電腦的時候,我幾乎不能沒有 Org 模式 。為了訪問外部數據資源,我創建了一個可以將多種數據導入 Org 模式的插件 —— Memacs 。我喜歡將表格數據計算放到日程任務的右下方,然後是行內圖片,內部和外部鏈接,等等。它是一個真正的用戶不用必須操心程序或者嚴格的層次文件系統文件夾的信息中心系統。同時,用簡單的或高級的標籤也可以進行多分類。一個命令可以派生多種視圖。比如,一個視圖有日曆,待辦事項。另一個視圖是租借事宜列表。等等。它對 Org 模式的用戶沒有限制。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進化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
無應用系統
我能想到這樣一類操作系統,我稱之為無應用系統。在下一步的發展中,系統將不需要單一領域的應用程序,即使它們能和 Org 模式一樣出色。計算機直接提供一個處理信息和使用功能的友好用戶介面,而不通過文件和程序。甚至連傳統的操作系統也不需要。
無應用系統也可能和 人工智慧 聯繫起來。把它想像成 2001 太空漫遊 中的 HAL 9000 和星際迷航中的 LCARS 一類的東西就可以了。
從基於應用的、基於供應商的軟體文化到無應用系統的轉化讓人很難相信。 或許,緩慢但卻不斷發展的開源環境,可以使一個由各種各樣組織和人們貢獻的真正無應用環境成型。
信息和提取、操作信息的功能,這是系統應該具有的,同時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其他的東西僅僅是為了使我們不至於分散注意力。
via: http://karl-voit.at/2017/02/10/evolution-of-systems/
作者:Karl Voit 譯者:lontow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推薦閱讀:
※加拿大大西洋四省僱主擔保移民:一位名企軟體工程師的移民之路!
※從開掛與硬體廠商的狂歡看 一款遊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電腦使用技巧值得你收藏備份
※Win10 2018四月版升級點評
※計算機考專碩和學碩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