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閱讀 2018.04.01
從今天開始不定期的 UX 文章閱讀,思考,分享。
首先從 Julie Zhuo 的文章讀起,design VP of Facebook,在 Medium 上記錄了她在 Facebook 十多年間,從小到大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文章中既有直接探討設計的,也有反思管理,跨團隊合作的,文風活潑,充滿趣味,像個古靈精怪的姑娘,擁有著強大魔法,帶你撥雲見日,驅散設計領域內的種種迷思,從而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設計並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
第一篇
7 Reasons to No-Hire a Product Designer Part 1
by Julie Zhuo
文章內容概述:
首先以一個虛擬的故事開頭:你來到朋友家做客,一起來一場夏洛克的小說馬拉松,發現朋友沒有在門口迎接你,找了一圈,發現朋友在衛生間修理馬桶。衛生間里散落著管道、工具,當朋友終於修理好後,你指著一個紅色的錶盤問朋友:這是用來幹什麼的?
作者把問題拋給了我們,讓我們與她互動,她給了我們4個選項。
選項 A:哈哈你肯定沒見過這個,沒什麼大不了的,一個小發明而已。
選項 B:既然你問了,讓我來給你說說它的來龍去脈:首先,要知道它的用途,必須明白我設計的這個水壓鎖定機制,這個機制....&@#$%^(在此省略一萬字,期間朋友甚至拿出了多張設計圖和數學公式推演來解釋設計)。綜上所述,我選擇用把這個錶盤放在這裡
選項 C:哦,我在 Youtube 上關注了一個這方面的播主,他每次修馬桶都會用這個
選項 D:我不記得為啥要用它,但它應該挺有用的....
作者接下去把場景轉換到一個面試中,朋友變成了一個求職的設計師,他拿著作品集中的一個作品正在給你解釋,這時你問他為什麼在這個頁面中用列表?
B 顯然是正確的回答,如果這位求職者給了其它任意一個答案,你可以立即在心裡給他畫上一大叉。正如當你僱傭管道工來幫你修馬桶時,如果他無法發現問題所在,並有意識地給出特定的解決方案,你是不會讓他隨便動你家的管道的。設計也是如此,追求好看或者追求創新並不是設計的目的,設計最終是要解決問題,而它們只是在解決問題時的副產品而已。
由此,Julie 給出了不僱傭一個設計師的第一個原因:對方沒有目的意識 (Intentitionality)
個人思考:
第一次看這篇文章是我在準備 Facebook Product Design Intern 的面試過程中,當時是深夜,我倦意已深,強打著精神準備著面試,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真的是全身打了個激靈,深深被震撼了: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 目的意識(Intentionality) 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是也是如此重要。
Intentional 明明是我在本科讀哲學上哲學課時才強迫自己保持的一個狀態:對於每一個假設都要仔細檢查,對於每一個可能性都不放過,對於每一個推斷都要給出辯護,對於每一個理論都努力尋找反例。
設計是有目的性的,指向一個具體的問題,設計師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也要認真審視自己面對的商業、技術、設計等方面的限制,仔細檢查自己做出的每一個假設,給出豐富的可能的設計方案,對於每一個設計決策都要給出辯護,對於眼前的設計永遠保持懷疑並追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是我第一次清晰看到自己接受的哲學訓練和設計訓練之間的聯繫,當晚真的是內心激情澎湃,連看了數十篇 Julie 的文章,感受到了那種找到了自己知音般的幸福。
她在文章最後給出的幾種面試問題其實都在考驗求職者的目的意識,在設計過程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種選擇,大到信息架構層面導航的設計,小到一個按鈕顏色選擇,這些選擇背後應該都有設計者周密的考量。如果一個設計師還停留在設計的表面,單純追求視覺的美觀或者盲目套用流行的樣式,那麼他/她顯然是缺乏設計的目的意識的,沒有真正地關注要解決的問題,設計的受眾以及設計的目標。
總而言之:
一個好的設計師永遠要保有目的意識(Intentionality),時刻記住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關注設計的受眾,達成設計的目標,帶著目的意識去審視整個設計流程,審視每一個設計決策。
推薦閱讀:
TAG:用戶體驗設計師UXdesigner | 交互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