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4節課的教學工作彙報

事情的起因:

本人在2017年12月1日到2018年3月25日就職於常州輕重訓練基地期間,接到了兩位想找我學習舉重的客戶。

tigger通過私信諮詢我

1月4日晚,tigger(封面人物)通過知乎私信諮詢我,後來詳談才知道他是看了我在知乎的回答(寡淡之人:中國舉重隊普遍採用的起舉膝蓋貼住肘部的技術細節是否合理?)後,感覺我這個人觀察細緻、頗有研究精神,說「不管在哪兒都想來找我學了」,當時聽了這話深受感動。於是我表達,我在常州輕重,想學來找我。

但其實心中沒底,畢竟大學還沒出,出來找份工作體驗生活,積累社會經驗,這就有人不遠千里來找我學舉重,受寵若驚(意思是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當時的感覺,的確是「被賞識」了。我想,自己雖然沒什麼教學經驗,因為的確這可能是進入這個行業以來接到的第一份私教包月的工作,但還是要鼓起勇氣接下來,儘力而為。

最後上完這44節課後,回過頭來想,不僅是tigger和stone兩個人的學習經歷,也是我個人教學經驗的積累。可以說是我們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同面對教學中的難題。stone是tigger拉過來一起學的,所以到最後是個私教包月雙人。幸好有stone的加入,他是我這一個月教學時自信的來源,他的學習效果總是讓我看到希望和曙光。在此致謝。

教學準備:

兩人具體過來常州的時間分別是stone02.24、tigger02.27,私教包月時間始末是02.25到03.25。課程開始之前,擬定了課程計劃的大綱,最後反映在這份課程表上。

課程表1

課程表2

課程的模塊,根據教學內容分成兩大塊,前兩周是動作的教學,教學方式以我的完整動作示範和分解動作教學為主,後兩周以技術動作的鞏固為主,主要是兩人練習完整動作。教學的體系分為了技術、力量、肌肉和柔韌。主要是以技術動作為主,力量訓練一般放在下午,也有從始至終貫徹練習到力量,肌肉主要放在了前兩周,後兩周兩人比較疲勞,於是安排得少一些,柔韌放在課程的前後,這點我其實是有點怠慢了,督促得不夠,有時候不說,tigger就會偷懶,本身他的柔韌情況略差一些。

教學結果的數據化:

這裡還是特别致謝一下輕重常州店店長的十分有用、中肯的建議,要求我做好視頻和數據的紀錄,方便前後對比,讓學員的進步能夠數據化。雖然本人事前也有考慮,但是能得到過來人的詳細建議和具體操作上的方法感覺十分必要,再次致謝。

stone是24號先過來,當時他的情況是身高180-185,體重92kg,後蹲125kg(25下午嘗試130kg失敗,三無蹲,我這裡要求不使用任何護具),歷史最好後蹲130kg,傳統硬拉140kg。柔韌性良好,爆發力、心肺能力良好。來學習前有自己練習過高翻,最好60kg。有傷病史,足弓塌陷病史對訓練略有影響。

3月25號時,他的數據為,體重89kg,後蹲134kg(嘗試140kg失敗),寬硬拉130kg。專項方面,基本掌握兩項比賽動作的技術動作要領,數據方面,直腿抓50kg,抓舉62kg,高翻80kg,下蹲翻90kg(翻起了自己的體重),上挺85kg(半挺)。

評價:2月25日至3月25日,體重下降了3-4公斤,後蹲成績增長了9公斤,後蹲歷史最好成績增長了4公斤。本來傳統硬拉最好140kg,課程結束前能用寬硬拉拉起130kg,第一周第一次練習寬硬拉拉起了100kg,增長了30kg(主要是熟悉了動作模式的結果,純力量增長保守估計是10公斤左右,一個月很難純力量增長30kg)。專項方面,來學習之前只練習過高翻,刨除技術動作單看數據,增長了20kg。其他專項動作是零基礎,其中進步最大的是下蹲翻,翻起了自身的體重,算是一個小的里程碑吧。其實他抓舉和挺舉的潛力還有很大,從他50kg直腿抓和80kg高翻能看得出,只是受限於技術動作的掌握不夠純熟。

tigger是27號過來的,當時他的情況是身高180-185(略高於stone),體重85kg上下,過來的較晚,趕進度需要,視頻記錄從略。歷史最好成績後蹲150kg5×5(SBD套膝、腰帶、低杠),27日上午,高杠後蹲110kg輕鬆完成,直接加到130kg失敗(無任何護具,無保護)。舉重方面無基礎。石油工人出身,有輕微腰突,柔韌性較差,對掌握技術動作有一定影響。

3月23日,他的數據,體重沒有太大變動,高杠後蹲125kg×3(有扎腰帶和護膝)做組。專項方面,基本掌握了高抓(下蹲抓因柔韌和關節受限蹲不下去)、高翻、下蹲翻、半挺的動作要領,高抓55kg,高翻70kg,下蹲翻80kg,半挺75kg。

評價:2月27日到3月23日,體重變化不大,後蹲做組能力有所加強,鑒於他的傷病史沒有測試極限。專項方面,技術動作優點突出,缺點同樣突出,有點是蹬展姿態漂亮,缺點是教學反饋慢,考慮和其關節受限情況有關聯。

視頻分析比對:

tigger: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804760990756864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805090637885440

stone:

第一天擺架子,總感覺還差一點。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793208526999552

(2018.02.27直腿抓50kg)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796556574683136

(後蹲134kg,黑色薄片是磅片,換算為9kg,所以是134kg。)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798223127752704

(翻站自己體重。動作偏黏,有點拖泥帶水,考慮到重量比較大,技術也不熟練,也不錯。)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799125448454144

(抓舉50kg,看把你燒得……)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799473898557440

(抓舉60kg,有視頻記錄的一次比較良好,重量較大的試舉。)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800906463145984

(挺舉50kg,動作尚可)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801151347613696

(下蹲翻挺60kg,動作尚可)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803650670379008

(初學下蹲抓40kg失敗。也不能光看成功的,也看看失敗的,從中對比才能看出進步在哪。我們不是和世界冠軍比,因為技術訓練是永無止境的,技術是永遠也不夠好的,但是只是目光看著世界冠軍和奧運會冠軍的技術動作的話,常常會感到絕望和遙遠,所以一方面要眼高手低,以技術動作完美的國手們為目標,另一方面也要和以前的自己比,看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哪裡變好了。可能有些人看著,覺得stone抓60kg那把也不怎麼樣么,但是只要和他初學下蹲抓時候的動作一比,立刻就能發覺,他進步了多少——很大很大。)

上課的時候我經常會通過視頻慢動作來分析他們的動作,略舉一例:

準備姿勢:整體來看比較穩定了,因為不論是直腿抓、高抓還是下蹲抓,起舉都是一樣的,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的準備姿勢的架子已經基本成型,在此基礎上根據力量比例、柔韌性和動作策略的變化進行微調即可。

提離地面的瞬間有點爆發用力,這是不好的地方,但是這之後我有注意讓他提鈴穩一點,所以有所改觀。但總體來說,第一步的提鈴至膝要穩、勻,不宜太快,也不宜驟然用力。

提鈴至膝:從提鈴至膝這一步來看,不是他導致失敗的原因。接著往下找。

左邊引膝時不夠貼腿,有點離身,引膝略淺,而且手用力多,屈臂明顯,不過右圖也有,說明這是導致他失敗的影響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帶到發力點:可以看到左圖明顯發力偏早,軀幹還沒有近豎直就要發力了,右圖就帶到位了,在左圖的身體角度下,容易腿力用不上,伸髖過多撞杠鈴,因為伸髖力是前後的,所以發力後杠鈴容易前拋後甩,人容易往前跳,杠鈴往後人往前,自然就失去了重心。

發力蹬展:正如上所說,左圖伸髖用力過多,腿力用不上,根本就沒有蹬展!身體飄在空中!右圖就相對好一點!

發力騰空轉下蹲:左邊明顯騰空時間過長,人就在空中飄著,右圖轉下蹲就較為迅速,騰空時間過場明顯就是浪費時間,錯過接鈴的最好時機!騰空後也容易前跳,不容易控制身體姿態。更危險的是,左圖完全沒有發力後順勢沉肩、提肘、扣腕,胸整個含著!右圖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的沉肩提肘扣腕的姿態。

左圖沒有提肘動作,而且發力時候伸髖過多,所以杠鈴前拋嚴重!因為前跳,人也往前鑽,胸也含著。而右圖明顯身體姿態就有所控制,注意看上肢的姿態。左圖就是以肩為軸甩出去了,右圖就是以肘為肘,有所控制的。

鎖肩:注意左圖的小腿,過於豎直,兩腳形成的倒梯形是基本盤、支撐面,髖關節是身體重心所在,上面還是杠鈴重心,杠鈴重心在最後面,身體重心在中間,支撐面重心在最前面,三者根本就不重合!怎麼能支撐!當然會失敗!反觀右圖!當然成功!

支撐:左圖已經失去重心,右圖支撐住了。

起立:左圖當然不可能起立了。

所以說,技術動作不對,再輕的重量你也一屁股坐地上,只要技術動作正確,再加以合適的力道施加在杠鈴上,還怕起不來?

最後的話。這也是我第一次教學,自己也有很多不足,教學經驗欠缺,督促不夠,場面控制有時候也差一點。好在兩人比較配合我的工作。總算是合力完成了為其一個月的舉重學習,多多少少成績都有所增長,兩項舉重比賽的技術動作的要領也基本掌握(我不敢說教會了,不敢說他們動作有多好。因為我本人也是一個業餘的舉重練習者,訓練水平說不上多高,但也深知,技術訓練是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只能在自己已有的訓練水平下,和對技術動作的理解上,把我的經驗和對技術動作的理解都教給他們,也只能做這麽多了。

關於教學經驗的積累,也有一個例子:我的啟蒙教練教我的時候,基本就是舉重隊的教法,我做動作,她口頭指導,偶爾示範,本來我也是使用的這種方法,但是到了教學中端發現好像收效一般,語言上傳達的東西,學生總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於是我思考,為什麼?我想起在舉重隊訓練的那段日子,原來教練在教授小隊員動作的時候,前後都是他的師兄、師姐,講一個要點,他只要環顧四周一下,立刻就能通過師兄師姐的動作領悟教練的話語中的意思,這就是環境、氛圍的優勢,然而我這裡並沒有,所以到了教學的中段,隔幾天我就會自己也上去和他們一起來,我做一組他們做一組,我做的時候他們就看著,然後他們再做,這樣就能把語言上的要領充分用技術動作示範出來,也有利於他們理解動作,也是創造一個氛圍。

從最後教學的結果上,他們兩人身高體重都比較接近,不過一個力量大,但柔韌差一些,一個力量不大,但是協調性、柔韌、關節和爆發力相對好一些。反應在教學效果上,結果是力量差的學得快、舉得重一些,看來在業餘舉重的教學上,應該注重學習者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因為不論天賦好賴,力量總可以慢慢練上去,但是關節受限、身體不協調卻直接影響技術動作的領悟和掌握。

郭延棟編著的《競技舉重運動》第十一章第一節的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在實踐中也可以見到更多選材不當而造成損失的情況,在這方面大概每個教練員都有過痛苦失望的經歷。例如有的運動員其他條件都好,又肯勤學苦練,就是腿力嚴重不足,雖經多方努力仍然無法彌補;還有的運動員全身力量很大,只是肩、肘關節太差,空有巨大的拉力和腿力,卻無法在頭頂牢固支撐杠鈴。這樣的運動員最終都不得不退出競技舉重運動。還有另一種運動員,雖然力量很大,技術也不錯,但精神-意志品質很差,在重大比賽中始終不能充分發揮水平,甚至經常出現三次失敗。很顯然,在關鍵時刻是不能指望這樣的運動員發揮作用的。」

對於業餘舉重來說,門檻已經大大降低了,需要起碼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即可。

為什麼要在知乎這個平台發表?

因為人是從知乎找上門的,也是感謝知乎這個平台吧。一開始提問、答題、寫文章,只是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沒想到還因此得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認識了兩個朋友。這波不虧!


推薦閱讀:

女神舉重每日訓練計劃 | VWC Daily Program 4.11.18 分腿挺 Split Jerk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每天練完都跑十幾圈。」
90% of the time you must beat the chinese

TAG:舉重 | 教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