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動物篇(24)·節肢動物門·雙翅目(下)

這次我們要說的,是大家都討厭的蚊子

雖然蚊子和蒼蠅一樣並列「四害」,但其實蒼蠅對人類還是有一些價值的——蛆富含蛋白質,可以用於生產飼料;無菌蛆還可以用於醫療,去除腐肉。

但蚊子真的是100%的純害蟲,對人類毫無益處(至少目前還沒發現)。而且蚊子還會傳播瘧疾、登革熱、黃熱病得多種疾病,導致每年有70萬人因此致死。

而最諷刺的就是,作為物種滅絕機的人類,真正花費心思想要滅絕蚊子的時候,這麼多年下來卻一直未能如願。

英國科學家曾經培育出「無精雄蚊」,來和雌蚊交配。由於雌蚊一生只能交配一次,一旦被騙炮……就無法繁衍後代。

可惜這方法聽起來雖然不錯,但無精雄蚊缺難以量產,也只能停留在試驗階段。

雖然雌蚊只能交配一次,但交配後就可產卵6~8次。

不過在產卵前,雌蚊就要飽飽地吸一次血,來獲取產卵所需的蛋白質。

蚊子卵,和上一篇的「黑糯米」有些類似(虻卵)

很快,它們就會發育成孑孓

孑孓在水中之所以是這種頭下腳上的姿勢,其實是因為它們在用「尾巴」呼吸。

下圖中,黃色部分才是孑孓的尾部,而平時我們以為的「尾巴」其實是孑孓的呼吸管。它們之所以長成這樣,也是便於在水下進食藻類的時候,也可以自由地呼吸。

不過,不同品種的蚊子也有區別。

比如傳播瘧疾的瘧蚊(學名按蚊),它們的孑孓就沒有呼吸管,只能用肚子貼在水面呼吸。

Anopheles,瘧蚊;Culex,庫蚊(普通蚊子)

而區分成年瘧蚊的方法,就是看它們的翅膀上是否有黑灰相見的斑點。

此外,它們停落的姿勢也有所不同,會把屁股撅得老高。

而至於我們平時說的「花蚊子」(學名伊蚊),被它們咬了之後往往比普通蚊子更痛更癢。

這是因為花蚊子的唾液蛋白,比普通蚊子更容易引起我們身體的過敏反應(痛癢紅腫是我們自身的排異反應)。

不過根據大量臨床研究,發現有些人反而會對普通蚊子的反應更為強烈,這種個人體質的差異……只能說是看命了。

看它就覺得渾身癢

蚊子的口器,是最典型的刺吸式口器。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它們的結構其實很複雜:

  1. 最外側的Mx,有鋸齒狀結構,負責切開人體的皮膚;
  2. 中間的M,類似手術卡鉗,把切開的組織撐開;
  3. 藍色的Labrum,才是真正負責吸血的部分;綠色的H,負責注射唾液蛋白,起到防凝血劑的作用;
  4. 灰色的Labium,相當於是套在藍色、綠色外面的「劍鞘」。當口器插入獵物體內,劍鞘就會摺疊收起。

而Labium最前端的Labella,則是用來找到血管的「探測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為什麼蚊子每次都能找到我們的血管?

其實,它們也都是隨便先咬一口看看,如果Labella發現這裡不是血管,口器就會在皮膚下彎曲,試試其他的地方。

如上圖所示,蚊子的口器並非我們直觀印象中的「針頭」,而是更接近可以隨意彎曲的「金屬軟管」。

btw,網上還有個說法是「蚊子有47顆牙齒」,這其實是因為口器前端的Labella上有大量凸起,並非真正的牙齒(從哺乳動物開始才有牙齒)。

在顯微鏡下,口器前端是這樣的,頗有異形風采。

不過並非所有的蚊子都吸血。

東南亞的華麗巨蚊(體長可達3cm),就是其他蚊子的天敵。它們在幼蟲期就以孑孓為食,長大後也不吸血,以花蜜、水果為食。

先看看它們和其他蚊子的孑孓對比……

貪吃蛇大作戰的既視感

蚊大十八變!長大之後,絕對對得起「華麗」之名。

類似的,還有「大蚊」。

它們和華麗巨蚊類似,同樣體型巨大,而且不吸血(華麗巨蚊屬「蚊科→巨蚊屬」,大蚊屬「大蚊科」)。

不過和華麗巨蚊不同的是,大蚊之所以不吸血,是因為它們的口器退化了。它們一旦發育成熟,壽命就只有幾天,只要能找到異性交配就是勝利(和蜉蝣類似),期間頂多補充一些水分,不進食。

注意看,沒有細長的口器

同樣走華麗路線的,還有煞蚊(屬「蚊科→煞蚊屬」)。

這是一種生活在拉丁美洲的稀有品種,從名字就可以猜出……它們可不像華麗巨蚊那麼客氣。下圖的攝影師為了拍攝到煞蚊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及……血。

煞蚊的腿毛非常茂密,也是分辨它們的一個標誌

在長角亞目中,也不只有蚊子(還記不記得最初提到的,雙翅目分為短角亞目的蠅、虻,以及長角亞目的蚊、蚋)。

平時在洗手間、浴室,可能經常會看到一種黑色的小飛蟲,就是長角亞目中的毛蠓

它們也被叫做蛾蠅,這是因為它們的體表像蛾子一樣布滿鱗毛,而且顏色也呈灰褐色。

其實還有點萌

毛蠓喜歡潮濕的地方,經常會在排水口產卵,並以污水中的沉澱物為食。它們的幼蟲對溫度的耐受力很高,所以即使是浴室的熱水也很難殺死它們。

大多數毛蠓都對人類沒有直接的危害,只是看著很煩。不過在毛蠓科中有一個白蛉亞科,就會吸食人血,並且也是利什曼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利什曼病對我們來說雖然有些陌生,但卻是一種會引發皮膚潰爛、發燒、脾臟肝臟腫大的可怕疾病,每年甚至也會導致2萬~5萬人死亡。

利什曼病患病人數。珍愛生命,遠離印度

為了讓大家對白蛉提起警惕,請允許我……

高能預警!!!

3...

2...

1...


如果想看更多……請在評論中留言。

推薦閱讀:

為啥這個圖在微博小圖和大圖看到的不一樣呢?
光學計算機未來是否會替換電子計算機?
中重度脂肪肝需要用藥嗎?
科普時間:長高長高長長高

TAG:動物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