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經驗彈 09 | 劉啟元:「不愛」建築?靠什麼照樣拿下哈佛和耶魯

本期作者

劉啟元

錄取結果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 MArch1 AP

耶魯大學建築學院 MArch1 ($5,000/年)

康奈爾大學 MArch1 AP ($14,000/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Arch1 ($8,000/年)

背景信息

香港大學,建築學BA

GPA: 3.60 (First Class Honor)

TOEFL:111

GRE:334/3.0

有關「佛系」申請

這一段時間以來看了很多很精彩的分享,大家都很厲害,看得出很多人都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我在動筆寫這篇分享的時候就在想,我是否能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我相信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在選擇學建築之後發現它和自己的預想有很大的距離:自己對建築設計本身的預想,對學習過程的預想,對今後職業發展的預想。這其中會有很多的困惑,糾結,抑鬱和不甘,並且會面對「讀都讀了不如把研究生讀完」 這種讓人無奈的外界壓力。同樣經歷過這些,我逐漸找到了一種平衡地與建築,作為一個專業也作為一個職業,的共處之道,也剛剛完成了一場「佛系」申請。對於和我有共感的人,或許我的經歷可以給你一點點幫助。

不論是在學校裡面也好,在工作環境里也好,好像對建築沒有非常高漲的熱愛是有罪的。但是我一直很不希望建築吞噬了我所有的生活。我在學校里學著建築,花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做設計出圖做模型,假如我出去旅行關注點也在建築上,朋友圈裡也充斥著各種有關建築的公眾號文章。這對於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我需要看書畫畫寫小說拍照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建築與我需要在一個相對平等的狀態下,我才能比較好地進行思考。學建築的過程常常會讓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且不堪一擊,這是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很普遍的現象,經過很多次的磨練,其實人會變的更加平和和冷靜。這種置身事外的狀態,是可以幫助自己提高效率和加深思考的。

現在回看整個申請過程,好像就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對我來說,計劃性和控制節奏很重要。我自己不是激情型的設計者,並不是靈感來了能馬上爆發能量然後很快有一個炫酷的呈現,而沒有靈感的時候又很苦惱。對我來說整個過程,從design到production都是一個相對平緩的推導的過程。這個時候,是需要很清醒的自我認知,比較細緻的計劃,和很強的執行力的。可能經過大學的訓練,我能夠相對冷靜地面對整個流程,欣然接受這其中會有的枯竭的時刻,需要返工的時候,圖做了很久卻被斃的時候。我有時候覺得,對設計對圖不要有太大的偏執,這樣自己就能夠更客觀一點,對圖和設計的判斷就能更少一點彎路。

申請的前期準備

先介紹一下我的整個申請過程。港大的建築是讀四年的,然後畢業設計會是最重頭的一個project。所以我是畢業之後才開始準備申請的,申請的也全部都是MArch1。

第一步是準備語言考試。托福是大三的暑假在香港考的,GRE是去年七月份,都只考了一次。我自己也了解了一下周圍人的情況,仍然覺得準備的充分一點,少考幾次,比每一次都準備的半桶水然後去碰運氣要好一些。托福我口語只有23,據說不同考點對口語的評分會有一定影響,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那還是建議不要在那種高手雲集的考場,比如香港考試院考。考GRE的時候,只準備了21天,也是做了每天的計劃,對每個時間段都有劃分。可能這是我中學時期把自己訓練成一個考試型選手所養成的習慣。單詞是很重要的,考前一定要有計劃地強迫自己背下來,然後持續地限時訓練,能幫助更好地找到考試的感覺,考的時候能保持平靜。我有一個教訓是不要看那些內容非常像中學思想政治課本的作文書,我自己猜測我作文分如此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內容太套路化了,改卷的人早已經看爛了。

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樣我是一邊工作一邊申請的。這其中的一個主要考慮是我之前沒有任何的工作經歷,這似乎對申請是有所不利的。其實這也是我選擇凱諾的一個決定因素,我之前諮詢過其他的輔導機構,對方態度比較強硬地建議我不要工作專心做作品集,諮詢凱諾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這個情況。事實證明工作經歷佔據了我CV的主要篇幅我的老闆也負擔起了五封推薦信。我還是挺感謝Plasma studio的,優容我常常不加班,以及在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別請了半個月的假集中出圖。這樣我才能一邊工作,一邊順利按照計劃推進作品集。

在凱諾

在凱諾我的主帶老師是王雨田老師他幫助我確定了整體的方向把控了整個設計的部分。十二月的時候是孟澍老師最後把關了所有的圖深改了文書。非常感謝兩位,也感謝Luna老師把關了申Berkeley的所有材料

我沒有上過小組課,也沒有參加評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跟老師單線交流。可能這是比較適合我這種比較容易被外界評論所左右的人。太多的想法可能會讓我更混亂,如果你也是一個內心不是太堅定,容易被外界評論弄慌了手腳的人,其實堅定一個人的評論,並達到他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保證質量的。要很明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然後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再來對每個步驟做判斷,敢於做個特立獨行的人,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至今為止好像還挺實用。

關於作品集

準備作品集最開始做的一件事是確定用哪幾個project。我最後一共用了四大兩小、六個project,四個是大學階段做的,為了增加program和主題的多樣性,和王老師商量決定做兩個新的設計。

可能因為港大整個建築教育體系的關係,我自己是偏概念而非落地的對我來說每一個項目的argument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對建築語言和形制並不是特別關注。我希望的是每一個項目都是一個試驗,討論了一個問題。比如我的housing project是想討論urban life cycle的打破和重組工廠和零售綜合體是想嘗試把工業生產這個流程而非某一個人的群體作為設計的對象

Collective Living Complex by Liu Qiyuan

Collective Living Complex Final Review

Manufacture-Retailing Complex by Liu Qiyuan

但是好像我並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主線把所有的項目串聯起來,可能這是一個小缺憾。不過我覺得如果沒有的話不要硬湊。很多年前我聽說有個人做了一本每個項目都跟LGBT權益有關的作品集,貌似效果不錯,不過我還是覺得這種路徑並不是太適合大範圍推廣。我自己的作品集還是以豐富,綜合和完整為優勢的吧我是在綜合考慮了我的時間精力和預期的完成度的基礎上選擇了這個很安全的做法,但這種相對中庸的做法,導致了我兩所需要「沖一衝」的學校都沒有申請上,這大概是我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

在整個準備作品集的過程中,我覺得揚長避短還是很重要的。我自己很清楚知道我在圖的表現力和色彩上都非常弱,所以我所有的key drawing都是黑白或者單色的線稿圖,而很少做篇幅很大的rendering。同時我明白我在圖面的競爭上是不佔優勢的我就盡量把作品集的重點放在表達argument上

Renovation of Leftover Space by Liu Qiyuan

扯遠一點,我們學校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做建築競賽就是「三分靠idea,七分靠出圖」,這個說法可能有失偏頗,但如果是事實,我肯定是不贊同這個模式的。我覺得好的有深度的design它本身是有魅力的是僅有一個很迷人的表達所不能比較的。如果你對自己的圖面沒有什麼自信,不如再深化一下自己的設計理念,然後清晰直接的表達出來,這並一定會讓圖面的短板成為致命的弱點。

Other works by Liu Qiyuan

Personal paintings by Liu Qiyuan

除此之外,我對自己的作品集還是有一些反思,作品集中是有一些明顯的缺陷的。一個是我實體模型的部分比較少,就我接收到的信息來看,做的好的實體模型真的會給作品集增色很多。另一個缺陷是在這幾個作品中,我沒有展示自己在參數化方面的能力(跟參數化有關的設計都沒有入選),這樣有可能跟我的文書的內容有一定程度脫節。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展示過程的內容比較少。快十二月底了我把portfolio拿給我的本科的好朋友看(她大三就申請然後順利進入GSD讀MLA),她第一條評論就是這個。我確實也發現整本作品集中都有一種呈現完成品的感覺,其實校方應該是很關注推導過程的吧。

「Practice」建築

總的來說,我申請的過程沒有特別苦悶或者難熬的過程(可能因為港大的辛苦實在是很鍛煉人)。對那些準備開始申請很迷茫很苦悶的人,從我的經歷可以看到,其實申請沒有那麼艱辛,也並不是又要來一次高考,有計劃並且心態平和地去準備,也能夠從容地完成。

一張圖一個設計甚至一兩個offer之間的差別,都不是生死禍福的東西,所以不用太過糾結。對我來說申請學校這個過程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設計上有沒有進步很難說,但我對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有了一個新的體驗和一些新的想法。對申請來說,對自己的認知更清晰知道自己的短板,並不是一件消極的事情,它能夠幫助我們做更理性的判斷。從長遠來說,我可能也會對迎接未來的生活有一個更好的狀態。

如果你很熱愛建築,那當然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和我一樣沒有那麼強烈的熱愛其實也可以把這件事平靜地做好。我不參加競賽,沒有港大以外的學習經歷,沒有很多工作經驗,甚至我在讀書和工作之外都不會關心建築的事情,但是當我正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會很認真地把它做好,並不覺得苦悶。我的老師Anderson說過:「we are not making architecture, we are practicing architecture.」 對我來說很受用,這個practice本身是有樂趣的,也沒有那麼大壓力的。

最後也感謝一下凱諾的幾個老師,我的父母朋友,公司的老闆和同事,還有母校港大。


推薦閱讀:

ArchBang | 紀念去年今日,扎哈建築畫解讀
【新加坡建築工出國勞務】招工簡章
給建築師和學生的4個在線資源網站
魔獸世界建築志·人類雄城
如果你仍對建築學許以深情,又怎能錯過這一次珍貴的「收藏」丨ELcroquis人物收藏系列即將出版

TAG:建築 | 建築師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