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再假學習了
本文轉載自我的微信公眾號「落羽敬齋」(wingstudy)。
我們每天都在做事、都在行動,希望能夠獲得學習和成長,但如果你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步驟,你只是在「假學習」而已。
庫伯學習圈
美國心理學家、體驗式學習大師 大衛·庫伯(David Kolb)認為,不能用經驗指導行動,應該從行動中歸納出經驗,把經驗升華為規律,再用規律指導行動。
完整的學習應該是由 行動-經驗-規律-行動 這四步構成的完整循環,缺少任何一步都是「假學習」。因此他提出了 經驗學習圈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這也被稱為庫伯學習圈。
如下圖 (by WingST):
第一種假學習:行動 - 經驗 - 行動
我們在嬰幼兒時期都知道,你餓了不高興了只要大聲哭鬧,媽媽就會趕緊過來哄你喂你「寶寶乖、媽媽疼你」,於是我們就從哭鬧的這個行動和媽媽的反饋中學到了一個經驗——只要哭鬧就會得到滿足。
但是這種經驗真的可靠嗎?
你做的項目報告領導不滿意,把你批頭蓋臉罵了一頓,讓你回去重改,而你不想改,那要不要使出坐在地上大聲哭鬧的這招呢?你的領導會因此妥協嗎?他只會大吃一驚,然後把你轟出去。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的經驗無效呢?
因為使用的場景和對象都已經變了,只有媽媽會對寶寶的哭鬧百依百順,而就算同樣是你媽媽,她也不希望再看到二三十歲的你只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讓她哄你幫你,她更願意看到你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一位領導發現他每罵一次員工,員工就會更聽話、更努力,那這位領導應該把他這種經驗當成真理,甚至說「好人做不了老闆」嗎?
你肯定會說不行,因為如果他一直用這種方式對員工,可能很快下面的人就都走光了。
因為這種方式只有行動和經驗,沒有反思和總結成規律。
對員工嚴厲確實能夠讓他畏懼和聽話,但是如果你不向他傳達正確的做事方式,幫助他成長和成功,那他只會遠離你。對員工稍微嚴厲點還好說,而如果你對剛招進來的高管也這麼厲聲厲色,那他可能第二天就直接辭職了。
第二種假學習:行動 - 行動
這種學習方式不僅缺了規律,還缺了經驗。
這些人常自詡為「行動派」。他們非常有行動力,看到一件事情就想馬上去做,比如聽說食鹽、板藍根可以防治非典就馬上去超市搶,看到路邊有人在圍觀也馬上停下來去看。他們的動作雖然很快,看起來效率很高,但是由於缺乏行動之後的反思,所以無論犯了幾次錯、吃了多少吃虧,依然保持原有的行為模式,在外人看起來他們也就顯得比較「愣」。
不斷嘗試和犯錯當然不錯,但是如果吃了虧還不知道想想自己為什麼老吃虧,那就是傻了。
很多人用行動掩蓋懶惰,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卻沒有得到好結果,一定是別人沒眼光、好人沒好報。其實只是他們不願意反思自己的過錯,不願意學習新規律而已。
正確的學習步驟
再來看看這張圖吧,從行動中總結出經驗,再把經驗上升到規律,然後再用規律指導行動,一個不落,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
第一步,從行動中歸納出經驗。
經驗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的直接經驗,一種是別人的間接經驗。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久以前的電燈都是用拉繩來開關的,拉一下就亮,再拉一下就關掉。這時你獲得了一個直接經驗:拉動拉繩就能開關電燈。這當然是經驗了,但真的能用在所有電燈上嗎?
然後有人告訴你,他家的電燈不是這樣的,是按鈕式的,按一下開,再按一下關。這時你獲得了他人給你的間接經驗:按下按鈕能夠開關電燈。但是這為什麼和你的經驗不一樣呢?難道別的電燈都是這樣?你該信他的還是你自己的?
那除了電燈呢?電視的開關是怎麼開的?冰箱呢?
第二步,把經驗升華為規律。
這時候你就應該把你自己的和從他人那聽到的經驗加以總結和升華了。
你會發現,所有的電器都會有開和關兩種狀態,而開關的方式會有很多很多種,比如拉動拉繩、按下按鈕、上下撥動、左右撥動等等,還能通過電視遙控器去控制。
這時你得到了規律:「電器可以使用開關控制,開關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但是這種規律也不一定正確,你可能會碰到特殊情況:冰箱就不需要開關,但需要先接電才會啟動。然後你明白了,電器開關不僅取決於開關是否按下,還取決於是否接上電源,甚至還能沒有開關。
這時你才真正得到了規律:「電器要接電,然後再使用開關控制,開關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甚至還有不用開關直接就啟動的方式。」
第三步,用規律指導行動。
得到了規律當然還不夠,我們要用規律指導行動啊,因為「行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於是每次買來新的電器你都會用這個規律來嘗試,屢試不爽啊!所以你心情很好,這規律對了!
然而當你買來一個電動剃鬚刀,你懵了:這貨怎麼只有開關,沒有接電也能用?
當然了,因為又有了新的電器,它只需要電池就能工作。所以你還得為自己的規律繼續修正:「電器接電不只可以用電線,還可以用電池,甚至是反覆充電的電池。」
再往後想,這個規律能用在手機里的APP里嗎?QQ音樂播放器的開關在哪?你的規律還能繼續更新嗎?
上面只是我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這個庫伯學習圈的理論,你是否有在自己的行動中得出自己的經驗和規律呢?明天我來分享下我在交互設計中得出的一些經驗和規律吧。
題圖的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書齋小箋】
這篇文章是我在讀了劉潤的《五分鐘商學院》其中一篇文章後做的讀書筆記。
但這次寫得不太好,一個多小時就想重新闡釋這個理論實在太難了。
這篇文章編號077,首發於2018年1月16日。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落羽敬齋(wingstudy)
推薦閱讀:
※UiPath學習筆記
※三次司考的經驗
※怎樣分析長難句
※01.什麼時候不該用費曼學習法?
※大圖景案例2:信息工具史——從骨頭到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