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當一名臨床醫生有多「危險」!

本文首發於醫聯APP【medlinker】

作者:周祥

記得去年我在內分泌輪科,收治了一位有「意思」的患者,現在回想起來,後背還會蹭蹭地冒冷汗。

患者是一位將近 60 歲的老年男性,發現糖尿病 5 年多了,一直口服降糖葯。這次入院是因為轉氨酶升高,我建議改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這個病人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每次查房,他都會跟我訴說煩躁不安、乏力,有時候走一點點路就感覺出氣不贏,胡亂指著胸部和肚子不舒服等狀況,具體哪兒疼痛也說不上。

當時我就懷疑患者合併冠心病,畢竟糖尿病患者,由於神經病變很多心絞痛很不典型。我正要仔細詢問病情,他老婆就把我拉到一旁:「周醫生,別聽他瞎說,他每次都神經兮兮的。」

患者聽到老婆說他神經兮兮,焦慮面容一下子滿臉漲得通紅:「我是真的有病,不是精神病!」雙手還錘著床鋪,十分暴躁。

我趕緊過來安撫患者:「嗯嗯,我知道您有病,我會安排進一步檢查和用藥,您先別激動。」

將患者老婆叫到辦公室,詳細告知病情。患者的確有不舒服癥狀,我們必須先排除器質性疾病再考慮是不是功能性的,雖然患者沒有明顯的心絞痛,但是偶有氣促,加之老年男性,有糖尿病史,很有必要完善冠脈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老婆表示暫不考慮。

並向主任彙報相關病情,既然患者暫不考慮冠脈造影(說實話我們私下也覺得患者不太像冠心病),就讓患者象徵性口服點「維生素」看能不能緩解焦慮。

接著第二天,患者說口服「維生素」後(患者並不知道藥物名稱),煩躁、不舒服的感覺較前緩解。當時我內心也在嘀咕:莫非真是過度焦慮引起?

查房第三天,患者又明顯焦躁,說胸腹部不舒服,主任要我準備嘗試使用一點抗焦慮藥物,同時說服家屬建議完善冠脈造影。

接著我的晚班,晚上患者老婆找我抱怨說是治療效果不佳,要轉上級醫院治療。我再次跟家屬詳細告知病情:您確實可以轉上級醫院,重點可以看心內科和心理科,不過那邊的程序大同小異,還是要先完善冠脈造影。

最終家屬同意第二天做冠脈造影。中午的樣子接到心內科主任的電話,說是我這個病人左主幹狹窄了 99% ,就差一點點血流就完全閉塞了,做完手術轉心內科重症病房了。

我聽到後後背一直冒著冷汗,要是今天患者轉上級醫院,很有可能「心臟驟停」死在路上,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後面我去心內科ICU交接相關病例,心內科主管醫生跟我告知,患者老婆態度十分不友好,說是如果不是她強烈要求做冠脈造影,根本不知道病情有這麼嚴重,還說她老公差點被我害死。聽完後我十分無語。

由於心內科ICU不能陪床,患者老婆直接賴在內分泌科,要求睡老公的病床。而且態度十分蠻橫,說我們耽誤了她老公的病情,理應負責。還向同一個病房患者家屬訴苦,說我差點害死她老公。迫於無奈,床位一直十分緊張的內分泌科,卻讓這位家屬免費住了兩晚。

說完這個故事,你是不是覺得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是有多麼的「危險」!

首先,患者病因的不確定性

臨床工作中,其實很多患者描述「不舒服」十分的不具體,感覺什麼疾病都像,一仔細對照感覺什麼疾病又都不像。這個時候我們要把握一個大的原則,對於老年患者,特別是有基礎疾病的,我們首要還是考慮器質性的疾病。

上敘的這位患者也算是一個很好的教訓,雖然他心絞痛是真的很不典型。就拿心肌梗死而言:不典型癥狀常常包括——

1、頭暈、乏力

2、暈厥

3、上腹痛、惡性嘔吐,偶有腹瀉

4、咽痛、牙痛

5、呼吸困難等

面對這些千奇百怪的癥狀,你能「Hold」住嗎?

畢竟醫生沒有一雙透視眼,病因的快速診斷要靠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一定的「運氣」。時不時會踩雷,碰到一些「炸彈」。所以常說臨床醫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患者病情發展的不確定性

其實臨床工作中,家屬和患者最喜歡聽到醫生給他們一些承諾和保證,比如是否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藥物治療效果。

然而,每個疾病存在個體差異,對藥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樣,疾病的轉歸也千差萬別。我們每次能給的只有臨床的大數據的結果,在不在那個有效範圍內有時候真要靠一定的運氣。然而每次談到數據問題,家屬往往認為醫生在「甩鍋」。

記得有次在心內科倒班,一位老年人上腹部不適,同樣由於癥狀不典型,我們還在徘徊是胃腸道疾病、還是冠心病。兩天的予以抑酸護胃後,效果欠佳,於是我們準備完善冠脈造影,結果住院的當天下午直接心跳驟停走了。病情發展如此突然,搞得我們措手不及。

都說心內科很「驚險」,不碰到不知道,碰到了還真是嚇了一大跳!

最後,患者家屬性情的不確定性

談到這裡,有點「厚黑學」的味道。

我輪科將近兩年,有很多年工作經歷的上級醫生都會給我們諄諄教誨:你們這些年輕醫生可以保持那顆「淳樸」的心,做事做人可以熱情高漲,可以有那一股傻勁,但是同時也要留足夠的心眼,凡事不要只看表面。

比如上面這位患者老婆,剛開始聊天一切都很「OK」,一出了問題,就開始裝瘋賣傻,甚至蠻橫不講理。碰到這種人,如同吃了一隻蒼蠅倍感惡性。

當然臨床工作中,絕大部分患者和家屬都是通情達理的,而且十分配合醫生的工作。但是凡事做到小心謹慎,面面俱到,該說的一定要充分告知,臨床工作才會規避不必要的麻煩和風險。

參考文獻:

吳健 劉紅兵 63例非典型下壁心肌梗死臨床分析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1


推薦閱讀:

面對歷史上最糟糕的流感季節,急需萬能流感疫苗!
開學季,謹以此片獻給初入醫學院的小朋友們
男孩輸液中身亡是怎麼回事?
醫生出診次數一周就幾次,其餘時間他們都在幹什麼?三甲醫院甲乳外科主任給大家爆料
醫生推薦患者到超市買飲料當藥用!當地衛計委回應

TAG:醫學 | 醫生 | 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