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篇 摸索成績大幅度提高的臨界點

大家好,這裡是《進擊學神》系列原創學習方法第10篇文章,我是李老師,喜歡研究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自己在初高中是個逆襲的學生,逆襲這種事情一定有其內在規律,並不是偶然現象,我會一點一點把這些方法還原給大家,都是逆襲必需品。

更多學習經驗、學習方法、乾貨內容,請關注【進擊學神】公眾號(lizhongyimath)

學習,要先把底層基礎打好,所以我寫的文章,前二十篇,基本都是用來築基的,先給孩子們搭建一個學習方法的框架,再填充學習方法的細節,最後題型經驗技巧,問題才能去根兒。

最近在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研修課程,當初花了四萬塊錢報讀了這個兩年的課程,基本花光了手上所有積蓄,那時心裡還有些忐忑,畢竟這筆支出不是小數。

我特別關注的是認知心理學,因為這門學科揭示了人類的認知規律,對我研究中學生高效學習,非常有幫助,我一直希望能從更高的視角看待孩子們的學習,能從更科學的角度,找到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因果關係。

這次上課和一位心理學大師(中科院心理所的博導)交流,我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他簡述了一下,比如想深入研究高效學習策略、想把自己逆襲過程整理出來一個方法論然後教給孩子們等等。

他聽後,可能是出於禮貌,對我說:「小李啊,你這個想法非常好,咱們國家確實急缺人才去深入研究基礎教育,這裡問題很多啊」(一聽就是高大上的套話)

接著他又說:「我有個小孫女,比較頑皮,學習成績一般,今年小升初了,家裡著急,想去個好初中,考不上,看別人都報班,我剛好有時間,就也帶著去看看,走了五家機構,我就決定把孩子帶回來自己輔導了」。

我就問他原因,因為輔導行業我是很熟悉的,所以特別想聽聽專門研究認知規律的大師們怎麼看這個事情,他說:「全是套路,我帶孫女去諮詢,老師們強調最多的就是他們總結了各種題型,各種解題方法,只要把這些方法模型記住,練練題,孩子就會有進步」。

因為我經常和他聊天,老教授又跟我說:「小李啊,慢慢你就會知道,最遠的路,就是老師教給孩子們的套路,慢慢孩子自己就不會思考了」。

細思極恐。

這是個小插曲,接下來咱們研究正題——學習中的「財富自由」

這次是個小問題,簡單直接給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學習和賺錢特別像,尤其是,和存在「財富自由」一樣,存在一個「學習自由的」臨界點,只要超過了這個臨界點,後面基本都是一馬平川,超不過這個點,學習一直都會是一件痛苦的、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財富自由」,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指的就是,當我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單單依靠資產增值,每年的收益基本用不完,所以,就算我不幹活了,這一輩子都不愁一個體面的生活,這是很多職場人追求的狀態,不必為了生存而奔波,可以多去看看詩和遠方。

只要達到了這個層次,幸福感就會明顯提升,生活也將更加豐富多彩,因為人都有一個底層的追求,那就是自由。

看看一線城市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紅光滿面,生活充滿了節奏感。再去看看80、90這些小年輕,熬夜、加班,整日奔波,然後賺的錢一半都交給了廣場舞大媽們,當作房租。

這就是「財富自由」的差別。

那麼接下來,咱們來研究一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根本作用的是什麼?

沒錯,是反饋。

教師就是孩子學習路上的一個個路標,孩子們一路探索,每到一個路標,就得到一個反饋,我是否走錯了,我是否走對了,還有,接下來,我可以到哪裡去。

很多老師卻把自己當成了導遊,一路上領著學生各處踩點,慢慢會發現,孩子自己其實不會走路,可是等孩子明白的時候,導遊基本已經找不到了,哪裡說理去。

(所以上了大學,很大比例會有空心病,沒人領著了,自己找路的能力都沒有了)

我們都知道,學習,其實學知識不是最重要的,學習如何學習,才是學習的根本,雖然升學壓力大,但其實兩者並不衝突,沒有學會怎麼學習,在學習路上一定走不遠。

所以我們知道了,學習是為了學會學習,是為了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是為了可以獨立學習,是為了可以不依賴老師自由的學習。

也就是說,我們這麼多年學習的目的是養成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是一種離開老師這個拐棍依然可以不斷吸取知識強化自身的能力,當我們可以脫離老師,還可以不斷進步的時候,被教育的過程就基本完成了。

那麼咱們來深究一下,如果想脫離老師,有獨立的學習能力,那麼咱們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可以取代老師的職能。

對的,您應該想到了,反饋的能力,這一老師的根本作用,我們如果想要真的學的好,就必須有自我反饋的能力。

即,自我構建反饋機制。

之前說過,如果想逆襲,如果想在學習能力上遠超別人,至少在學習策略上要有絕對的優勢,如果你還和大家一樣,那都不用想,肯定難以實現目標。

努力,方法,心態,多出來一個維度,就是碾壓的效果。

心態這件事兒其實不好解決,因為他太虛了,而且不是和哪個因素獨立相關的,所以大家想到心態,基本會說,放輕鬆,這沒什麼,別有啥壓力。

說這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您應該有體會了。

心態問題,在本質上,是一種反饋機制的問題,比如,很多人總強調,應該多多表揚孩子,多多鼓勵孩子,有些人覺得,適當的挫折教育,也是培養孩子過程中的必要養分,就像是維生素一樣,太多了沒用,少了是很要命的。。。

但是。但是。

如果你把孩子的成長依賴於外界對孩子做了什麼,這件事情,就很不可控,你難以保證學校老師精準專業的反饋,你甚至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總是把家裡搞得硝煙四起,所以很多孩子,都是難以從外界獲取精準專業有溫度的反饋的。。。

所以,孩子的發展,其實很隨機。

我那時候逆襲,現在想想是必然的,我有三點優勢:

第一,我沒見過比我更努力的,到現在為止也是,包括我的學員,我說的努力不是說的時間工作量,而是思考工作量。

第二,我在不斷優化學習方法,能用的基本都嘗試過,不好用的,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都直接捨棄,因為我不想拿自己的前途去證明我不那麼另類。

第三,我的心態特別好,細膩且嚴謹。

今天分享的,就是第三個。

心態好,不是說誰誰安慰我,誰誰鼓勵我,說實話,這些都不靠譜,指望別人這樣關照自己,實在是難以奢求,自己那麼弱,沒逆襲之前老師根本都不關注我,父母和老師也從來沒接觸過。

所以,必須自己學著給自己反饋,自己去消化別人對你的不尊重,不關注,不認可,自己去消化失敗,自己去添傷,這個過程是孤獨的,寂寞的,也是容易控制不好就受傷的。

不管是做題,是考試,是社交,所有這些,都需要自己給自己反饋。

比如說,大考考不好,那我深入分析,找到問題根源,考試,就是自己給自己的一次反饋。

比如說,老師不看好自己,爭口氣,我必須拿出戰績堵上她的嘴,一直堵到她的心裡。

如果細化,數之不盡,總體來說,通過正反饋,給自己一個正確歸因,把所有不管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要麼轉化成鼓勵,要麼轉化成為了尊嚴而戰的動力,那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動力,取之不盡,因為你已經不再需要別人的認可才能認可自己了,你的情緒已經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了。

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你自己可以把身邊的各類因素加工成正反饋,類似於自帶一管烏雞血,想扎就扎。

自己給自己構建正反饋的意識,主要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學習方法優化後,經過實踐得出結果反饋給自己,達到迭代學習方法的目的,第二個就是可以把環境因素都變成對自己有利的因素。

慢慢的培養這個意識,不管發生了什麼,都把他轉化為正反饋,一旦有了自己構建正反饋的能力,你就進入了良性循環,你就一定會進步飛快,在學習路上,你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不要等著別人去鼓勵你,你才覺得你做的是對的。

不要等著別人去表揚你,你才覺得這件事情值得做。

不要等著別人給你下個結論,你才能對自己有個認識。

如果你一直需要別人的積極反饋,才能挺的下去。

那如果是消極反饋呢,你怎麼辦,順風浪,逆風投嗎?

想要有大進步,有一點必須要做,不管別人給你什麼反饋,你都能加工成雞血,每天背著小雞去上學。

如果沒看懂,沒體會進去,就多看幾遍,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每個階段看,也會很不一樣。

有關孩子學習上的疑問與困惑,可以添加我私人微信:jinjixueshen01詳細交流。


推薦閱讀:

濃縮型思維vs發散性思維
生死是表象,生命無生死
框思維訓練營,讓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事物的發展&突破發展-「Model Thinking」
如何動態分析問題,幫助思考更全面

TAG:學習成績 | 高效學習方法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