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貫徹一一對應原則——錢物的流動與票據相對應
「一一對應原則」與「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原則」是稻盛和夫會計學的基本原則,是一對互相併列的原則,所以把它做為第二大原則分享。
「一一對應原則」不僅僅作為會計核算原則必須被嚴格遵守,而且它還規範了企業及員工的行為,在實現玻璃般透明的經營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企業和員工都不能有舞弊行為。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必須有錢、物的流動,這時必須保證錢、物票據的一一對應,這個原則就是稻盛和夫所講的「一一對應原則」。我國稅法也明確規定,資金流、物流、票據流不一致的發票不允許抵扣。這既是法律的底線也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基礎。
乍一看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企業實際經營中出於種種理由,這一原則卻很難落實。比如票據先行到了,物品後來才能到,或者相反,物品先到,票據過段時間才能開具。這種做法即使在一流的企業也是頻繁發生。如果允許這樣的票據操作,乃至「賬外處理」存在,哪怕是一絲一毫,就都意味著數字不過是一種權宜、可以隨意改變。說得極端一點,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報表就失去了信用。然而,現實中這樣的企業操作比比皆是,而且都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和默許。可見經營好一家企業多麼不容易的根源,就在於對最簡單的規則的堅守。
比如在企業經營中,經常有這樣的事例,迫於期末業績的考慮,不得不虛報銷售額。跟客戶溝通說,這期任務完成情況不好,我們先給你開出一張100萬的銷售票據,下期你們儘早做退貨處理。客戶礙於合作的情面,一般也會進行配合。這樣的事情哪怕只有一次,也會讓企業員工認為數字可以隨意操作,甚至認為這種操作是理所當然,成為行業或企業運營的潛規則。
這讓我想起好多年前的老東家,我所在的區域負責人剛入企業不久,他的銷售數據都是根據實際銷售業績老老實實的上報,然後他在回企業開會的時候很榮幸的就位列末三甲,受到企業的格外「禮遇。他和關係好的前輩一請教,才明白其中的奧妙,以後他光榮的進入了銷售的前茅,你懂得。企業在後來的經營中增設監察部、內審部來嚴格管理,時不時請經營負責人回總部喝咖啡,但治標不治本,已經很難從根源上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了。
企業經營如果不能防微杜漸,管理就成了形式,組織的道德水準就會大幅下滑,員工也不會認真工作。所謂「一一對應原則」就是要防止這類情形的出現,即時確認經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實,將它們置於玻璃般透明的管理之下。只有在企業內部徹底貫徹「一一對應原則」,任何人就不能在數字上作假,票據單獨流動、資金單獨流動和物品單獨流動的現象就不會發生。資金流和物流必須用票據加以確認,只有這樣做,數據才能反映客觀的真實。
比如,許多企業員工辦理借款只是打白條,不走正規的借款單據,等事項完結後或拿回票據或退回現金,然後將白條撕毀,美其名曰提高工作效率。理論上也按說不會出錯,但實際操作當中由於不能一一對應反映客觀,往往造成資金的差錯,導致出納資金不符和員工往來不清等等諸多問題。我認為財務應該像史官一樣,客觀的將企業發生的經營業務一一對應的一筆筆的記錄,而不得以任何理由歪曲、毀滅原始單據,從而不打折扣的執行貫徹稻盛和夫所講的「一一對應原則」,這樣,企業結算數據才能真實反映經營情況。這又何嘗不是會計核算原則的本意和初衷呢,只是在執行過程當中一群歪嘴的和尚把經念歪了而已。
「一一對應原則」的要諦,就是「徹底地」貫徹原則,必須像強迫症一樣執行,構建一個玻璃般透明的經營系統,使隱蔽或模糊甚至歪曲事實的企圖變得不可能。從經營者到每一個層級的員工都遵守「一一對應原則」,就能防止舞弊,提高企業的道德水準,增強每位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度。
能夠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一張張的原始票據累加起來,就成為企業經營的整體數據,依照它用會計專業的處理方法核算出的報表就可以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成果。「一一對應原則」看起來只是一種非常原始、非常簡單的管理方法,而且會極大的加大工作量,但隨著電子記賬的普及和人工AI的發展,工作量已經或必然不是一個問題。徹底的貫徹「一一對應原則」就能夠提高企業道德水準,讓企業內所有數據真實可靠值得依賴,才會給經營者堅強的數據支持。
c|b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