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二)
- 檢查順序
上肢動脈的超聲評估順序是從近心端到遠心端,也就是說從鎖骨下動脈開始,到腋動脈,再到肱動脈,然後往下是橈動脈和尺動脈,最後掌弓也最好能評估。
實際工作中,鎖骨下動脈和掌弓的顯示是有一定難度的,就我個人而言,傾向於主要評估腋動脈、肱動脈和橈尺動脈,必要時再評估鎖骨下動脈,而掌弓的血供是可以通過Allen 試驗來判斷的。
所以也要結合查體,測量肢體血壓,觸診脈搏,觀察手掌血供。
- 檢查體位
檢查時,患者最好採用卧位,這樣患者身體穩定性好,不會搖晃和移動,而且探頭與皮膚角度容易垂直,便於檢查。上肢適當外展,肱動脈在上臂的內側,外展有利於探頭的掃查。
- 掃查切面
關於掃查切面,橫切面和縱切面都可以用於動脈的掃查,而且要縱橫結合。
橫切面的好處在於相對容易找到血管,可以顯示完整的血管斷面,無論病變在哪個壁(前壁,後壁,側壁),都可以顯示,在測量直徑時,也能觀察 到切面是否是正圓,而不足在於血管壁的層次結構不那麼清晰,尤其是兩側壁,由於側方失落效應,兩側壁顯示質量較差。
橫切面上可同時顯示伴行靜脈,靜脈可能1支或者2支,有時甚至局部出現3支.靜脈和動脈的相對位置不甚固定,靜脈在動脈兩側較多,三者形成「考拉」頭部樣的結構,看到這樣的結構對動脈比較容易識別。
縱切面的好處在於可以將血管壁的層次顯示分明,按照超聲發生方向,前場到後動脈結構可分為7層,包括兩層內膜、兩層中膜、兩層外膜和血管腔(如下圖)。對於沿著血管縱向發生的病變容易發現,比如血管夾層。不足在於找血管時相對困難,肱動脈比較粗大,相對容易,橈尺動脈較細,縱切尋找相對困難。另外,測量直徑時需要探頭移動來尋找最大切面,而且在血管非正圓形是會有偏差。對於血管前後壁的病變相對容易發現,對於側壁病變有時會漏診。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肱動脈淺表化+Gracz內瘺成形(下)
※掌握基礎概念,超聲醫學物理原理並不難(1)
※肱動脈淺表化+Gracz內瘺成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