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真傻還是裝傻

在中國,大凡讀過書的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典故,而中國人除了一些舊社會長大還健在的人之外,又基本都讀過書,所以,中國人是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典故的。說的是蜀後主劉禪國滅後,到了洛陽,一次宴會上,曹魏大司馬司馬昭心血來潮,命人表演蜀國的歌舞,其他蜀國故臣都悲傷形於顏色,唯獨劉禪聽得很開心,完全沒有一點悲傷的樣子。司馬昭就問就問劉禪:「你思念蜀國嗎?」劉禪說:「我在這裡過得很愉快、很滿足,不思念蜀國。」

從此,劉禪就成了千年的笑柄,被視為沒心沒肺的典型代表,這件事也作證了劉禪作為扶不起的阿斗的歷史形象。這種評價在近現代有了改變,不少人開始為劉禪鳴冤叫屈起來,認為古代的權利鬥爭過於激烈,曾經做過皇帝的人基本上不會有好下場,而劉禪是善終的,這是劉禪裝傻賣乖的結果,可以說明劉禪很聰明。

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不是沒有原因的。古人看重個人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像劉禪這樣把偌大一個國家給弄滅亡的,本身已經足夠讓人鄙視了,所謂「樂不思蜀」什麼的,只是一個廢物的白痴言論而已。近現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個人的價值慢慢被拔高,個人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意識逐漸淡漠。劉禪的亡國也就更容易被人原諒,轉而欣賞他裝傻苟活的機智了。這是兩種價值觀的差異,孰是孰非,由於話題過於宏大,我無法分辨。這裡僅就簡單的歷史事實層面,探討一下劉禪的「樂不思蜀」是出於求生而故意說的,還是真情流露。換言之,劉禪是裝傻還是真傻。

先亮明我的觀點,我認為劉禪是真傻,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這個典故只是故事的一個片段並不完整。事實上,那次聚會後,劉禪的一個故臣叫郤正的,就跟告訴劉禪,他這說話太不得體了,招人笑話,下次司馬昭再問,要哭著回答「先人的墳墓都在西邊,離自己太遙遠了,自己無日不思念」,說完還要閉上眼睛,作悲傷狀。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了一次,劉禪就照郤正教的說了一遍。司馬昭很奇怪,說:「這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像郤正說的?」劉禪大吃一驚,眼睛盯著司馬昭說:「是他教我的。」司馬昭和其他在場的人哄堂大笑。故事後面的一部分當然更能表現出劉禪的傻勁兒,不過,司馬昭要是沒多那一句嘴,劉禪的「得體之言」豈不是有悖於裝傻充愣的宗旨了嗎?可憐的是郤正,他想到了司馬昭會再問劉禪思不思蜀,卻沒提防司馬昭居然這麼了解自己說話的風格,讓劉禪鬧了更大的笑話。

第二,現代人只要稍微懂一點中國歷史的都知道,新政權的開國之君殺就政權的亡國之君是常例。所以,我們看出了劉禪亡國之後身處的危險境地,以至於我們認為,他非得裝成白痴,讓司馬氏覺得他沒有威脅,才能苟活一條性命。

這種看法,不能說是錯的,但卻混淆了時代,劉禪那時候,這種做法還是很不普遍的。比如,周赧王和漢獻帝就是善終的,至於秦王子嬰,劉邦入關時也沒殺他,當時的人也不認為該殺,後來他被項羽殺了,成了項羽殘暴的例證之一。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奐也是善終的,不過,劉禪投降時,曹奐還沒有遜位,對於劉禪沒有參考價值,就不多說了。

其實,這種殺舊政權亡國之君的「常例」是從南朝宋的創建者劉裕開始的。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劉裕滅晉後,不僅殺了晉恭帝司馬德文,更是大肆屠戮晉室宗室,從此舊政權的亡國之君鮮有善終者。南朝宋的劉昱、劉准,南朝齊的蕭寶融,南朝梁的蕭方智,北周的宇文闡,隋朝的楊侗、楊侑,唐朝的李曄、李柷,無一不是橫死。

所以,現代人對劉禪安危的擔憂,多少有點一廂情願意思。

第三,我們如果看看三國時期的三個亡國之君——劉禪、曹奐、孫晧,再加上一個也曾經是曹魏皇帝,被司馬家篡奪權利,最後被逼退位的曹芳,這四個人中,無論怎麼看,劉禪都是最不該死的。

先來看曹芳和曹奐。曹芳是魏明帝曹睿的養子,曹魏正式的第三位皇帝,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掌權,曹爽被族誅,幾年後曹芳退位,高貴鄉公曹髦繼位做了皇帝。之後曹芳歷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晉武帝)的相繼掌權,後於晉武帝太始十年(274年)去世。曹奐是曹魏的最後一個皇帝,他是在曹髦被弒殺後等上帝位的,咸熙二年(265年),曹奐遜位於司馬炎,晉朝建立。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後於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去世,享年五十幾歲。

亡國之君分兩種,一種是權力被權臣架空而亡國的,一種是被其他國家攻滅而亡國的。對於新政權的開國皇帝而言,一般是前一種亡國之君的威脅比較大。因為新皇帝的權力根基是寄生於舊政權中長大的,互相之間的聯繫太緊密,不可能輕易剝離開,也就很難確定新政權里會有多少「心懷故國」的不安定分子。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亡國之君,絕了其他人的念想。而後一種亡國之君的權力根基往往隨著國家的滅亡被摧毀了,就算這些力量能重新組織起來,也只能在地方搞個叛亂什麼的,傷不到新政權的根本。例如,同樣是被因為隋朝而亡國的,陳朝的成年皇帝陳叔寶可以活,而北周的未成年皇帝宇文闡則必須死。曹芳和曹奐是第一種國君,而劉禪是第二種,沒理由司馬氏不殺曹奐而要殺劉禪。

再來說孫晧,這人的性格陰狠乖戾、殺人如麻,權力欲強,自尊心也強。吳國滅亡之後,他被俘虜到了洛陽,晉武帝司馬炎非常高興,大宴文武官員及四方使者,席上給孫晧特地安排了個座位,並熱情地對他說:「我設這個座位等你很久了。」這句話刺傷了孫晧的自尊心,他馬上說:「我在南方也設了一個這樣的座位等陛下很久了。」像孫晧這樣倔強不服、出言不遜都能善終,沒理由劉禪非要出賣自己的人格和自尊才能苟活。

更何況,劉禪是這三人中第一個亡國的,蜀國滅亡後的十六七年吳國才滅亡,司馬氏出於減輕滅吳阻力的考慮,也會留劉禪一條性命的。

第四,劉禪裝傻就能說明他沒有威脅嗎?未必。明清易代之際,很多人假借朱三太子的名義造反,真實的朱三太子本人反倒只想做個平頭百姓,沒有參加任何造反行動。結果如何,清廷抓住朱三太子後,照樣拉菜市口斬首,為的是「以絕後患」。蜀國滅亡後,姜維投降了鍾會,鍾會大軍還在還師的路上,姜維就慫恿鍾會造反。姜維是真的認為鍾會造反能成功嗎?也不是,他只是希望藉此將魏國這灘水給攪渾了,好乘亂迎回劉禪,重建蜀國。最後他失敗被殺了。就這一件事,假如司馬氏想殺劉禪,劉禪是無法通過裝瘋賣傻躲過去的。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劉禪的「樂不思蜀」言論,只是沒心沒肺的表現,跟他的善終沒有太大的關係。說他是為了活命而裝傻,不符合實情。

事實上,劉禪的歷史形象是早有定論的,近現代的某些人以劉禪的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就認為劉禪是裝傻求活,進而推論出劉禪聰明,這是很奇怪的。其中的原因除了價值觀的多元化,和一些人嘩眾取寵的心理外,恐怕也不乏近現代人自以為沐浴了西方「先進」文明之光,自覺不自覺中用一種俯視的眼光看待中華文化,才如此不尊重古人的觀點,憑藉一點小聰明就迫不及待地推翻古人的結論的緣故。

把劉邦、曹操、朱溫、朱元璋這四個腹黑流氓關在一間密室里,只准一個人活著出來,誰會被最先玩死??

www.zhihu.com圖標吳傑:女權主義分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人物|諸葛恪
三國演義,趙雲、文丑廝殺六十回合,為何關羽三合解決文丑?
老版三國演義和新版三國演義哪個更好一些?
神話版三國中月旦之評都有誰?
三國十大名將和十大謀士排行榜?

TAG:漢後主劉禪 | 三國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