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像設計者一樣思考

網路時代對於信息交換幾乎可以說是瞬間完成的,但有時候也會發現效率很低,幾乎所有的網路興趣社區都會提示在開帖前要先搜索,確認沒人問過再發表。SO更是在你輸完問題提交前先善意列出來跟輸入問題相關的問題讓你檢查,但即使如此,永遠都會有人完全不顧提示強行重複提問。不過實話說,到網上去問已經算不錯的了,你還可以裝看不見,現實中很多人會有神奇的思維定勢,只要遇到某主題相關問題就直接一個電話過去問人,連搜索都懶得用。對於這類人,冥頑不化的就拉黑吧,他不珍惜你的時間,你也沒必要當他的hao123.

不過,也有一類人是確實不會提問或者緣木求魚,有時候眼睜睜看著他在用低效的方式在死磕問題也挺可憐的,但也很清楚有時候很多基礎缺失導致其看問題總是像黑箱測試或盲人摸象,一兩句解釋不清楚。其實我在很多問題上經常也就是這個階段,不過我有一個常用的思考技巧,能應對80%的提問場合,特別是工具使用問題,那就是像設計者一樣思考。

(腦迴路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問題不同的人發散的地方不一樣,要像抓住關鍵所在,還得以設計者角度)

你在用一樣工具時,要思考為什麼要用,這是基本需求,你的這個需求跟工具設計者看到的應該差不多。然後就是思考怎麼實現,到這一步你不用考慮細節,就從邏輯上推導,如果走得通,你再去看這個工具就會有一種跟設計者對話的感覺。當你覺得某個功能肯定會被考慮時基本就能發現這個工具也確實設計了這一部分,在這樣的思考環境下,你其實不用看說明書就可以操作,只要你相信那個設計者跟你一樣也是個務實的人就一定能想到一起去。

這個思維是我很小的時候修打火機想明白的,打火機打不著火,先思考它如何打火,要有可燃物並且創造一個小區間讓其在其中達到可燃濃度,此時輸入一個高能的火花就點燃了。那麼點不著火的打火機要麼引燃的火石或電火花出了問題,要麼沒有可燃物了,要麼就是沒有小區間也就是外界氣流影響比較大。基於這個設計點火原理,我修好過好幾個打火機,然後放鞭炮把手炸傷了。

(相機按鍵是有名的多,但是按照你所需功能,總能找到有用的鍵)

這個思維對於家電的使用也是通用的,我很少看說明書,因為一般設計良好的家電閉著眼都可以操作,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也就沒必要買了給自己添堵。後來做科研接觸一些分析儀器,也幾乎別人演示一遍就可以上手,因為很多功能是邏輯上一定存在且設計者一定會考慮的,越是常見的功能就越顯眼,如果費了半天勁都找不到,那要麼是設計有問題,要麼就是找錯地方了。只要你相信地球是圓的,就應該相信所有設計者都比你還怕麻煩,這樣就總是能很容易地找到邏輯上應該在那裡的東西。

另一個應用場景是參加過高考的考生都非常熟悉的,那就是考試。每當拿到一張卷子,很多題其實從題目設計者角度就能猜到他想考哪個點,因為如果不這麼出題,就無法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個技巧可能是唯數不多的應試教育優點,特別是拿來讀書時非常好用,很多書讀的時候把自己想像成寫書的人往往能體會到作者很多的小心思,高明的作者非常善於引導讀者,但高明的讀者總能破解這種引導來發現作者可能自己都沒發現或刻意掩蓋的視角。這個對解讀所謂意見領袖的看法特別好使,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有進取心的意見領袖,那麼很自然地就會去蹭社會熱點。在我看來,所有跳不出自己角色意識的人都會最終在某些方面被別人引導,或者是偶像,或者是朝陽仁波切。

(不要被惡意引導)

但其實更常見的應用場景就是我們每天都用的手機應用跟電腦軟體,如果你懂點編程,那麼絕大多數問題都會意識到在文檔里一定寫過了,因為如果沒有那麼這個設計者就不合格。但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模仿一個設計者的思路,而是乾脆就成為一個設計者,這個是我認為這個信息時代最大的紅利,作為一個設計者你所需的所有原材料網上都有,怎麼組合及組合後的樂趣是設計者獨享的。好比炒菜,油鹽醬醋跟火候如何拿捏及創作一份獨有配方的佳肴是非常吸引人的,當然這個創作的過程不包括刷碗。

我舉個例子,之前公眾號曾經發過一張表示PM2.5濃度變化的日曆圖,可能很多人覺得是用專用軟體做的,其實並不是。這個圖是用R語言里一些基礎繪圖命令烹制出來的,最原始版本也是網上搜到的。但是在搜索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些人是就事論事,單一代碼解決單一問題,這樣到下一個問題又得重來,因為數據結構會變化。此時作為一個設計者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的考慮代碼的通用性然後打包為一個面向年度日均數據繪圖的函數,這樣不論你以後是畫PM2.5 還是硫氧化物,只需要重複調用函數並指定數據就足夠了。(點擊

yufree/democode?

github.com

查看當時所編寫的函數和使用方法。)

其實科研中也需要設計者思維,如果同樣的分析工作需要反覆做,那就寫個帶循環或終止條件的函數讓機器做;如果一組函數經常前後銜接屬於同一主題,那就把它們打包成軟體;如果一個問題經常被問,就寫個博客記錄公布下;如果一類問題經常被問,就寫本帶章節的書;如果類似的文獻都在討論同一個問題,就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期刊特輯的編輯;想跟導師聊項目進展,就想像下你導師是如何在每年二三月份憋紅了臉寫基金;跟牛人打交道,要用讓他們覺得值得尊敬的方式交流,最簡單的理解就是讓自己先成為牛人…

把某件事投入的精力轉化成設計者的產出是很不錯的訓練,如果沒人提示過你,那就自己提示自己。我熟悉的強者大都自己給自己定目標提問題,本質上他們都把自己看作了設計者並推動世界的改變,他們不是不惑,而是很清楚自己追尋的問題只能自己找答案,這可能就是強者的榮耀吧。成為設計者或者開始用設計者思維這一步是我目前能體會到的人與人見識差距的最大源泉,而設計者總是站在時代的浪潮之巔。

本文,微信公眾號:環境黑板報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weixin.qq.com/r/qzkGHr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思考問題一下能抓住重點?
富人的思考方式是什麼?
新世界
不要認為體力上的勤勞就是努力了

TAG:思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