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範疇論學習筆記15:自然變換

目錄:類型論驛站寫作計劃

前一篇:範疇論學習筆記14:逗號範疇

後一篇:範疇論學習筆記16:函子範疇、範疇的等價

學習材料:Category Theory: A Gentle Introduction - Logic Matters,最近更新(2018年1月29日)的版本。這份筆記對應的是第 20-21 章。

自然變換(natural transformation)在範疇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們先從它的一個特例,自然同構(natural isomorphism)談起。

假設我們有一對平行函子 mathscr{C}
ightrightarrows^{F}_{G}mathscr{D} 。從範疇論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函子什麼時候可以被視為「是一樣的」呢?

mathscr{C} 的兩個像可以十分不同。但我們至少可以確保,如果存在一套 mathscr{D} 同構映射 psipsi_A:FA
ightarrow^sim GA; psi_B:FB	o^sim GB 等等,從而確保 FAcong GA, FBcong GB 等等)的話,對對象應用 FG 可以得到上至同構(up to isomorphism)的相同結果。

對於這樣的一套同構 psi ,和箭頭 f:A	o B ,存在從 FAFB 的箭頭 Ff ,還有 psi_B^{-1}circ G fcirc psi_A 也是從 FAFB 的箭頭。我們還應要求這兩個箭頭是相同的箭頭,即 psi_Bcirc GF=GFcirc psi_A 。這樣的話就可以確保 FG 對箭頭 f,f,f,dots :A	o B 進行應用之後,會有一對一的 Ff,Ff,FfGf,Gf,Gf 之間的照應關係。因此,我們定義平行函子的同構如下:

定義99(自然同構)

mathscr{C}mathscr{D} 是範疇, mathscr{C}
ightrightarrows^{F}_{G}mathscr{D} 是協變函子(對偶地,逆變函子)。假設對於每一個 mathscr{C} 對象 C ,存在一個 mathscr{D} 同構 psi_C:FC	o^sim GC ,那麼 psi ,即箭頭 psi_C 的家族/科(family),被稱為函子 FG 之間的自然同構,如果對於每一個 mathscr{C} 箭頭 f:A	o B (對偶地, f:B	o A )來說,下面的自然正方形(natural square)mathscr{D} 中是可交換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其標記為 psi:FRightarrow^sim Gpsi_C 被稱為 psi構件(component)。如果存在這樣的自然同構, FG 被稱為自然地同構(naturally isomorphic),我們記為 Fcong G

為什麼叫「自然同構」?Eilenberg 和 Mac Lane 給出了下面的例子:

考慮一個實數域 mathbb{R} 上的有限維度向量空間 V ,以及對偶的線性函數 f:V	o mathbb{R} 的空間 V^* 。我們可以發現 VV^* 是同構的,兩個空間之間存在雙射線性映射。

證明思路:為 V 取基[底](basis) B={v_1,v_2,dots,v_n} ,定義函數 v_i^*:V	omathbb{R}v^*_i(v_j)=egin{cases} 1, 	ext{if} i = j\ 0, 	ext{otherwise} end{cases} . 那麼 B^*={v_1^*,v_2^*,dots,v_n^*}V^* 的一個基。取 varphi_B(v_i)=v_i^* 可以得到同構 varphi_B:V	o V^*

同構取決於基 B 的選擇。沒有任何一個選擇比另一個選擇更為「自然」。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同構 varphi_B:V	o V^* 要比其他同類的同構更為自然。

但如果我們取 V 的雙對偶(double dual) V^{**} ,即泛函數 g:V^*	o mathbb{R} 的空間。如果為 V 選擇基底,定義以 B^* 為基的V^* 如前,進一步定義以 B^{**} 為基的空間 V^{**} 。我們就可以通過將 B 中的元素映射到相應的 B^{**} 的元素上,來構建從 VV^{**} 的同構。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必要擔心最初基底 B 的選擇了。我們設定 psi_V(v)(f)=f(v) ,那麼 psi_V 就是一個同構。

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說這種同構不是內在的,對於涉及到的具體空間來說不是自然的。但在 VV^{**} 之間有著一個通過通用的過程生成的「自然」的同構,適用於任何合適的向量空間。

這種自然同構可以使得下面的範疇圖可交換:

設雙對偶函子為 DD ,平凡函子為 1 . 我們可以將上圖重新畫為: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得到自然同構 psi: 1Rightarrow^sim DD 。兩個空間中的「自然」同構,現在可以用函子之間的同構來表示。

  • 自然同構包括平凡的恆等/單位(identity)函子之間的同構,如 1_F:FRightarrow^sim F
  • 平凡單位函子和逆群函子 Op(G)=G^{op}:sf Grp	o Grp 之間也構成一個自然同構 psi: 1Rightarrow^sim Op
  • 對於將集合 X 映射到 X 的元素的有限列表的集合中的函子 Listsf: Set	o Set ,自然同構 
ho:ListRightarrow^sim List 的構件 
ho_X:List(X)	o List(X) 可以把一個 X 集合的元素構成的列表鏡像翻轉。

對象之間的自然/非自然同構

定義100

對於函子 F,G:mathscr{C	o D} 和一個 mathscr{C} 對象,我們說在 A 中, FA自然地和 FB 同構(FAcong GA ),只要 FG 是自然同構的。

一些結果:

定理105

對於函子 F,G,H:mathscr{C}	omathscr{D}mathscr{C} 對象 A ,以及函子 K:mathscr{B	o C} ,那麼

  1. 如果在 A 中,自然地, FAcong GA ,那麼對於所有 mathscr{C} 中的 A ,在 A 中,自然地, FAcong GA
  2. 如果在 A 中,自然地, FAcong GAGAcong HA ,那麼在 A 中,自然地, FAcong HA
  3. 如果在 A 中,自然地, FAcong GA ,那麼在 mathscr{B}B 中,自然地, FKBcong GKB

將自然同構的概念加以推廣,我們就得到了自然變換

定義101(自然變換,natural transformation)

mathscr{C}mathscr{D} 為範疇,mathscr{C}
ightrightarrows^{F}_{G}mathscr{D} 是協變函子(對偶地,逆變函子)。假設對於每一個 mathscr{C} 對象 C ,存在一個 mathscr{D} 箭頭(而不是同構!alpha_C:FC	o GC ,那麼 alpha ,即箭頭 alpha_C 的家族/科(family),被稱為函子 FG 之間的自然變換,如果對於每一個 mathscr{C} 箭頭 f:A	o B (對偶地, f:B	o A )來說,下面的自然正方形(natural square)mathscr{D} 中是可交換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其標記為 alpha:FRightarrow G

自然同構就是一個兩個構件都是同構的自然變換。

總而言之,函子 mathscr{C}
ightrightarrows^{F}_{G}mathscr{D} 之間的自然變換將(部分或全部) mathscr{C}F -像映射到 G -像上。至少保存原來結構中的箭頭複合。我們可以將這個情景記為:

自然變換本質上是一系列來源不同的箭頭,每對箭頭確保圖可交換;椎體則是來源相同的一系列箭頭。因此,我們可以將椎體視為自然變換的特例。

自然變換箭頭,通常用 Rightarrow 來表示,有兩個複合方向:垂直水平。我們先從垂直複合看起:

自然變換的垂直複合(vertical composition)

假設我們有三個函子 F, G, H:mathscr{C	o D} ,以及兩個自然變換 alpha: FRightarrow G, eta: GRightarrow H 。我們可以將這兩個自然變換複合為 etacirc alpha : FRightarrow H (按構件,compoinentwise 定義: 對於所 mathscr{C} 中的對象 A(etacirc alpha)_A = eta_Acirc alpha_A )。將兩個自然可交換正方體垂直地粘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更大的可交換正方體,其中對於任何 mathscr{C} 箭頭 f:A	o B ,下面的正方體在 mathscr{D} 中是可交換的:

複合前:

複合後:

自然變換的水平複合(horizontal composition)

函子+自然變換複合:

複合前

複合後

也可以在自然變換的右側加上一個函子進行複合。

定理107

在一個自然變換的左側或右側延伸出(to whisker)一個函子,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自然變換。

http://www.boqii.com/tag/1061/

自然變換之間的複合:

複合前

複合後

X 處, eta * alpha 的取值是 eta_{GX}circ J alpha_X

目錄:類型論驛站寫作計劃

前一篇:範疇論學習筆記14:逗號範疇

後一篇:範疇論學習筆記16:函子範疇、範疇的等價


推薦閱讀:

【常微】證明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範疇論學習筆記11:範疇的範疇
數學建模競賽的一些心得體會(關於每年的比賽)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vering space
如何學好A Level進階數學?

TAG:範疇論 | 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