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在港股通中買到什麼樣的股票?

一年兩度的港股通名單調整又來了!

港股通(深)調入了大酒店(00045.HK)、新鴻基公司(00086.HK)、東英金融(01140.HK)、中糧包裝(00906.HK)等30股,調出了鷹君(00041.HK)等15股;港股通(滬)的調整數量相對少些,調入了太古股份公司(00087.HK)、華人置業(00127.HK)、藍鼎國際(00582.HK)等14隻股票,調出了鷹君(00041.HK)等10股。

成為港股通的交易標的後,將會有機會受到大量南下資金的關注,股價和波動率都有望提升。這次調整後,港股通(滬)共有315隻標的,港股通(深)共有460隻標的。

所以這些股票是如何入選的?港股通的調整規則是怎樣的呢?

(1)港股通(滬)調整規則

港股通分為港股通(滬)和港股通(深),都是內地投資者用來投資港股的渠道,前者是資金從上交所走,後者是資金從深交所走。

港股通(滬)是2014年11月17日開通的,可以買三類股票: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份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同時在上交所、聯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但並不是這三類裡面所有的股票都能參與買賣,以港幣以外貨幣報價的港股、上交所上市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或暫停上市的A+H股公司的H股,均不在港股通(滬)名單里。舉個例子,比如重慶鋼鐵股份(01053.HK),它的A股上市實體*ST重鋼(601005.SH)被進行了退市風險警示,所以並不在港股通(滬)的名單裡面。

所以說,恒生綜合指數先行調整,港股通的成分股再據此進行變更。而在調整之後,對於調入的股票,投資者既可以買入也可以賣出;但對於調出的股票(如若仍在聯交所上市的),投資者不可買入但仍可以選擇賣出。

(2)恒生綜合指數調整規則

恒生綜合大型、中型、小型指數的調整是港股通名單調整的依據,所以了解其成分股的納入標準是關鍵。

按照市值劃分,恒生綜合指數劃分為三類,包括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指數,分別涵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總市值的前80%、緊接的15%及最後的5%的成分股。

圖1:恒生綜合指數市值比重

數據來源:恒生指數(數據截至2017年12月29日)

所以恒生綜合大型、中型、小型成分股又取決於恒生綜合指數的成分股。(部分人會混淆恒生綜合指數和恒生指數,前者有493隻成分股,涵蓋在主板上市股份總市值約95%;後者成分股僅51隻。)

恒生綜合指數每半年調整一次,要納入恒生綜合指數,首先要在選股範疇內:所有於香港交易所作第一上市的股份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但並不包含第二上市的證券、外國公司、優先股、債務證券、互惠基金及其他衍生產品。

選股範疇內的調整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類,定期的調整需要同時滿足市值準則和成交量準則。

市值準則:過去12個月的平均月底市值在選股範疇內所有證券總市值前95%分位的證券。(如果上市不滿12個月,那就按照上市後的平均月底市值計算)

成交量準則:關於成交量準則,我們需要先了解如何計算成交量流通比率。

假設我們要檢驗下某隻股票在2017年12月份是否達標,就是看一下這個月所有交易日里交易量的中位數,是否達到月底流通數股的0.05%,如果達到0.05%,這個月則達標。

成交量流通比率=於特定歷月每日成交股份數量之中位數/截至月底已發行的流通股份數量

若要滿足調整的條件,按官方說法是,成交量流通比率必須在最近一年中最少有10個月,並且在最近半年中最少有5個月達到最低要求0.05%。以這次的調整為例,即2017年1-12月里至少有10個月,並且7-12月里至少有5個月成交量流通比率大於或等於0.05%。

不定期的調整是應用在新股上「特設」的規則:若新上市證券在第一個交易日收市後之總市值排名位列恒生綜合指數現有的成份股前10% (以成份股數目計算),該證券將會於定期檢討之間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中。比如2017年9月28日上市的眾安在線(6060.HK),12月4日就正式進入了恒生綜合指數中,上市還未滿三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恒生綜合指數的標準不僅有市值、成交量等客觀指標,也綜合考慮指數成分股中行業的平均分布(能源、電訊、金融、地產建築、資訊科技等)、股本結構(股權不能過度集中)、公司治理和財務狀況等多方面的情況。

(3)港股通(深)與港股通(滬)標的差異

2016年12月推出的港股通(深)的標的範圍會更大些,可以說港股通(滬)的成分股是港股通(深)成分股的真子集。相比港股通(滬),港股通(深)新增了兩類股票:市值在50億元港幣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深交所主板上市A+H股公司的H股。

新增的第二類股票容易理解,同樣,若被ST了,也不能納入港股通(深)的名單裡面。

新增的第一類股票就有點意思了。因為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是恆指中市值後5%的股票,規模小、業績不穩定、價格波動幅度大,所以為了防範深港通跨境市場炒作和操縱中小市值股票風險,深港通標的篩選增加了市值標準。而這個50億港幣的市值標準和上文提到的恒生綜合指數篩選條件之一的市值準則類似。

舉個例子,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最近一次的調整是在2月6日公告,3月5日生效,考察區間為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2月29日,所以在這個12個月的考察期間內,月末平均市值大於50億港幣的成分股才有機會被納入港股通(深)標的。

雖然北水南下的資金會帶動一些板塊或者個股的繁榮,但也需要關注其中潛藏的風險。

最新公布的恒生綜合小型指數中有186隻成分股,其中平均市值(過去12個月的月末求平均)超過50億港幣的有146隻,佔比為78%。尤其是港股通(深)中的恒生綜合小型指數成分股,雖然增加了市值限制,但50億港幣對於港股市場來說仍屬較小的體量,投資者需警惕其中炒作風險。


推薦閱讀:

2018年4月18日指數估值
財富自由之路-財商的培養(聰明的投資者)
越南歷史篇(4)---第三次北屬時期
一輩子有三次暴富機會,最近的一次在2018年?
嘉月解盤:一起二落三如何?黃金之路多蹉跎

TAG:港股通 | 港股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