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 長生從養「筋」開始,讓身心一天比一天強壯。
我們總是關注疾病,而不關注健康,如果您的體質增長一分,疾病就減弱二分。既然我們無法驅散寒冷,那就去尋找陽光吧。疾病是要靠「內力」趕走的,而「內力」是我們每個人所固有的,但要我們去尋找,去培養,去激發,因為它就是我們心中的「太陽」。
我們完全可以在50歲時仍然沒有魚尾紋,可以終生都沒有老年斑。
眼袋和黑眼圈也不是自然衰老的必然產物。
只要常常調節我們腳下的「地筋」,我們的力量就會源源而發。到過上海楊浦大橋的人,都會驚嘆於它的宏偉壯觀。但是您發現了嗎,是誰在支撐著它?承載著它的巨大負荷的,是那些粗壯有力的鐵索,也就是這座橋的「筋」。我們要打造的,也正是這樣的鐵骨「銅筋」。
健 康
每個人都渴望
渴望能夠快樂的生活
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充滿了
躁動和不安
舒適成了奢望
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擾,還有強直性脊柱炎、腰脊間盤突出、失眠症、腦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礙以及小兒多動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問題都出在一個地方——「筋」。
《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
筋是什麼?
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人的身體里有一些總開關,治病養生都是在這些地方用力,所謂的「不傳之秘」也盡在於此。曾經說過的「消氣穴」太沖、「疏筋穴」陽陵泉、「強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孫、「腰痛穴」飛揚、「補血穴」勞宮、「補腎穴」太溪等,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身之大穴。但這些穴位書中已盡有記載,也算不得什麼秘密。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個書中很難找到的,但卻是對以上諸症皆有療效的養生之法——揉「地筋」。
道宗秘訣說
天筋藏於目,地筋藏於足
藏於目的天筋,一般人難於下手去鍛煉;隱於足的地筋,我們卻可以把它找出來,為我們所用。
那怎麼找呢?
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通常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樣。凡是有肝病的人,這條筋是必按之處。
您可能會問,這條「硬筋」在腳底,並不循著任何一條經啊?
稍微仔細些就會發現,其實這根筋是循行在肝經上,只是肝經一般都標註在腳背而不是腳底。肝的問題是人體的一個核心問題,肝的功能加強了,人體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會顯著提高。但肝卻是最難調理的臟腑,藥物難以起效,針灸似乎也鞭長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卻道破了我們通往肝經的捷徑——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所以說「書是黃金屋」一點也不過分。
揉時軟弱無力,毫無感覺
這怎麼辦?
揉這地方的時候反而會感覺這根筋軟弱無力,塌陷不起,這樣的人通常肝氣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這根筋揉出來才好;還有的人雖然這根筋很粗大,揉起來卻毫無感覺,也不堅韌,像是一根麻繩,五十歲以上的男士較為常見,這樣的人通常年輕時脾氣暴躁,肝功能較強,但由於酗酒、房勞、憂慮等諸般原因,現已肝氣衰弱,更需要常揉此筋。
關於筋的知識再提供一些
您可參照自己的身體調理
膝為「筋之府」(所以要經常跪著走以養筋),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所以要常撥動以舒筋),脊椎督脈上有個 「筋縮」(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點按以散筋),請記住,理筋即是調肝。而凡和「搖動」「震顫」「拘攣」「強直」「抽搐」「火氣」「眩暈」「抑鬱」等有關的病症,都與肝經有關。
筋之府,指膝部。筋是主管關節屈伸的,膝是大關節之一,膝部周圍有不少強固的肌腱(筋)附著。
陽陵泉位於小腿的外側,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正坐屈膝90度,在腘橫紋外側端稍前下方可以摸到圓的小的凸起的骨骼,這就是腓骨小頭,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就是陽陵泉。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九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九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承筋穴在小腿後面,胭國橫紋下5寸,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取穴方法:俯卧或正坐垂足位,在合陽與承山之,間腓腸肌肌腹中央取穴。承筋穴位於小腿後區,胭國橫紋下5寸,腓腸肌兩肌腹之間。俯卧取穴。承筋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當委中穴與承山穴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穴下5寸。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把大道理融於簡單易行的小小絕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