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非我平氏,皆非人類
六波羅是京都的地名,位於賀茂川的東面,是都城的東郊。
六波羅的名稱來自於當地的「六波羅蜜寺」。梵語Paramita,漢字音譯為「波羅蜜多」,意思是「到達彼岸,完成修行」。為了實現「波羅蜜多」,必須經歷六種修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六波羅蜜寺」的名字即取義於此。寺廟的開山是平安中期的高僧空也上人,他因為常年在市井教化百姓,從而被稱作「市聖」。寺廟建成於公元963年秋,規模逐年擴大,附近一帶也就被鄉野之人叫做六波羅了。
平清盛的祖父平正盛發跡的時候,在六波羅修建了阿彌陀堂,後來屢經擴建,成為一片佔地廣大的宅邸群落,稱為六波羅館,是伊勢平氏在平安京的居館,自然也就成了平家政權的根據地和統治中心。
伊勢平家的飛黃騰達,靠的是綁定後白河這棵參天大樹,保元、賓士兩次變亂都押對了寶。好比說滄海橫流,多少英雄潮頭看,時也,命也,無非風水相送。
賓士亂後,後白河上皇與二條天皇共同執掌朝政,上皇的院政派與天皇的親政派兩派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平清盛作為朝中的實力人物,恰似是戊戌變法時的袁項城,直皖大戰時的張雨亭,成了兩方拉攏的對象,先後升任檢非違使別當、中納言,主掌朝廷兵權。
二條天皇后期,罷免大批院政派官員,廢除了後白河上皇的院政,於1165年讓位給兒子順仁親王,之後不久便因病去世了。順仁即位為第79代六條天皇,後白河上皇重開院政,又大舉清洗支持二條天皇的親政派官員。一時之間,高官顯爵好似過江之鯽,紛紛轉替,唯有平清盛手握兵權,不退反進,先任內大臣,1167年更是升為太政大臣。太政的職位,平安之前的循例是只有皇族才能擔當,偶有兩個非皇族身份上位的妖僧道鏡與惠美押勝,結局似乎也並不太妙。平安時代以後,太政都在藤原北家手中代代相傳,如今轉入武門,平清盛可說是實現了前人所未見的創舉。
平清盛規劃的上升道路類似藤原北家,是以天皇外戚身份走攝關政治的總路線。他將堂妹平滋子收為養女送給後白河上皇為女御,平滋子生下憲仁親王以後,平清盛跟後白河一拍即合,把沖齡的六條天皇踢下了台,憲仁受禪皇位為第80代高倉天皇。六條即位的時候年僅七個月,退位的時候三歲零三個月,是日本歷史上最年幼的天皇和上皇。估計六條當時心裡只有一句話可說:「爸爸去哪兒?」
平清盛任職太政期間突患重病,一度垂危,聽從他人勸告辭官退隱,出家修行,法號清蓮,後來改稱凈海,後人因此稱他為「入道相國」。入道是皈依佛門的意思,相國則是太政大臣的別號。只是平清盛雖然名義上隱居,實際的權力控制可一絲一毫都沒有放鬆,依然在幕後操縱著朝政走向。過了幾年平清盛將女兒平德子嫁給高倉天皇,平德子生下皇子言仁,平家的權勢達到了全盛。
伊勢平家一族,位列朝堂公卿十多人,有資格升殿的也有三十多名,秋津島上下六十六分國其中三十餘國國守儘是平家一門的親族郎黨。時任大納言的堂弟平時忠因此大放豪言:「非我平氏,皆非人類!」此番盛世名言比較藤原道長的「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 」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平忠盛、平清盛父子兩代非但有高超的政治手段,另外還有著極高的商業頭腦。藤原攝關時期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中日之間暫時斷絕了官方的外交往來。到平忠盛,他看準了與宋朝之間航海貿易的巨大利潤,開始著力建設攝津國的福原,將其打造成了對宋貿易的基地港口。平清盛辭退太政,隱居福原時,修築了大輪田泊(今兵庫),同時修整了瀨戶內海航路,積極促進對宋貿易。
公元1172年南宋官方給日本送來了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牒狀,內中有「賜日本國」的字句,視日本為屬國。公卿百官對此大為不滿,要求退回牒狀,與南宋斷絕外交。平清盛力排眾議,不圖虛名,但求實利,以後白河和自己的名義回復牒狀。朝權貴族對平清盛的專斷獨裁無能為力,只能暗地裡咒之以「天魔」。
與南宋建立外交以後,平清盛獨佔對宋貿易的滾滾紅利,千金散盡還復來,卻笑陶朱不如我。坐擁天下資財,號令貔貅武士,睥睨公卿百官,伊勢平家已成為平安京朝堂上唯一不二的堂堂霸者。
先後打敗崇德、二條兩位天皇的後白河法皇只道寰宇澄澈,唯我獨尊,可以憑藉院政體製為所欲為,結果睜大眼一看,才發覺自己已經被一大堆伊勢的瓶瓶罐罐包圍,不得不俯首帖耳,唯命是從。這種為人作嫁的吃癟局面顯然是後白河所不能接受的。
公元1177年,後白河法皇前往京都東山的鹿谷山莊御幸,召集藤原成親、藤原師光(西光)、俊寬這些對平家政權有所不滿的朝臣權貴,商討打倒平氏的計劃。與會之中還有一名出身攝津源氏的武士多田行綱。據說當時藤原成親將豎立的瓶子推倒,俊寬問倒了的瓶子怎麼辦,西光惡狠狠地折斷瓶頸回答「那就要取下瓶子的頭了」。一群書生秀才定下計策,要殺進六波羅第斬殺平氏滿門。
多田行綱散會回家以後,想來想去覺著不靠譜,轉身就一五一十密告了平清盛。平清盛大怒,當即把參加鹿谷會議的一干人等統統捕獲,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一個都沒有放過。平清盛還闖進後白河的御殿,把法皇揪出來狠狠訓了一通,好在有他兒子平重盛苦苦勸諫,這才算完事。
過了兩年,到治承三年(1179)被平清盛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平重盛英年早逝。正當平清盛哀哀慟哭之際,後白河法皇未經他同意便沒收了原本由平重盛拜領的知行國越前。隱居福原的平清盛聞訊暴怒,親率數千武士趕赴京都,鐵蹄到處,君臣戰慄;朝堂內外,虎賁環繞。關白藤原基房與後白河法皇相顧垂淚,不知如何才能自保。
平清盛一聲令下,三十九人院近臣盡數罷免,以平氏的親貴取而代之。後白河再三向平清盛請求饒恕,還是被幽閉至鳥羽殿限制出入。後白河法皇的院政至此終結,史稱「治承三年的政變」。
第二年平清盛立外孫言仁皇子為第81代安德天皇,女婿高倉上皇繼開院政。說是院政,無非六波羅一言而決天下事耳。
傳說入道相國挑選了十四五歲的少年三百人,都鉸齊了頭髮,穿著紅色的直?,在京城各處行走,聽到有說平家壞話的,當即扭送六波羅。三百禿童放到平安京的市面以後,道路以目,河海安晏。這種手段在泰西維斯特洛,叫做「小小鳥」,在極東光輝大陸,就叫「朝陽群眾」,都是古已有之的治國利器。
如此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大好盛世,背反的勢力卻在身邊悄悄潛生。
第一波跳出來的是源賴政和以仁王。源賴政出身攝津源氏,保元、賓士兩次變亂時都堅定地團結在以平清盛為核心的六波羅政權周圍,所以在平清盛的保舉下逐次進階,成為朝廷高官。而以仁王則是後白河法皇的第三子,他的宅邸在京城三條地方的高倉,因此也被稱為高倉宮,可不要與高倉上皇給弄混了。
1180年時,平清盛之子平宗盛強奪了源賴政之子源仲綱的愛馬「木下」,還故意在馬身烙上「仲綱」二字以示侮辱。源賴政因此對平氏十分不滿,勸說以仁王起兵推翻平清盛。
以仁王與源賴政串謀之後,自稱「最勝親王」,向關東的源氏各族發出了討伐平家的令旨。消息敗露以後,平清盛借法皇的名義將以仁王開除皇籍,賜名源以光,派人前去捉拿。以仁王與源賴政等人逃往奈良興福寺,意圖借南都北嶺的僧兵勢力做殊死一搏。雙方人馬在宇治川亂戰,源賴政和以仁王先後戰死。
以仁王、源賴政討伐平家的計劃好似寒蟬露水一樣破滅,可是他分發出去的令旨卻成功地散播到了關東大地,悄悄生根,漸漸發芽,最終返身給了六波羅平家致命一擊。
以仁王之亂,京都、奈良的寺社僧兵與平家的大軍相抗衡,雖然逐一被掃平,平清盛還是心生忌憚。眼見兩都之地的反抗勢力此起彼伏,平清盛強行命令廢棄平安京,遷都平家的據點攝津福原。
平清盛聚攏後白河法皇、高倉上皇和安德天皇,召齊文武百官,浩浩蕩蕩開往福原。到達目的地以後,眾多官員發覺福原狹小匱乏,根本不能與壯闊雄偉的平安京相提並論,尤其福原城中宮闕缺失,屋宅全無,高官顯貴只能側身於茅屋陋室,凄慘度日,一時間群情激憤,怨聲載道。
結果不到半年,平清盛又只好將國都遷回平安京。如此一來一去,平家的顏面盡失,僧兵勢力越發蠢蠢欲動。平清盛無奈指派平重衡率領大軍攻打奈良並縱火焚城,南都燒討固然暫時壓制了反抗平家的僧兵,卻也使平清盛蒙上了佛敵的污名。
公元1181年,源賴朝舉義伊豆,源義仲興兵信濃,連伊勢平家一貫引為根據地的西國各地也出現了反抗平家的地方勢力。值此存亡興滅的關鍵時刻,平清盛卻因為染上了熱病而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所謂六波羅,曾有人評價說是第一個武家政權,然而伊勢平家的天下,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平清盛個人的非凡才能和強悍個性之上,用攝關政治的舊瓶裝入了武家政權的新酒。等到平清盛一死,怒馬鮮衣的六波羅政權便彷彿是大樹傾頹,衰亡有日了。
此正如《平家物語》開篇所言:
祗園精舍的鐘聲,有諸行無常的聲響,
沙羅雙樹的花色,顯盛者必衰的道理。驕奢者不久長,只如春夜的一夢,強梁者終敗亡,恰似風前的塵土。
(第十五節 完)
重舟:彼岸花開:天下英雄誰敵手,源平(上)
推薦閱讀:
※黑白通吃、和戰兩樣——關原前夜的石田三成(一)
※彼岸花開:承久之役,贏得倉皇北顧
※《男裝の麗人?川島芳子伝》
※彼岸花開:藤原之路,論公有制經濟如何逐步演變成權貴所有制
※《沒有經卷的宗教》- 書摘 - 3
TAG: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