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你從鏡中看見了誰?
鏡子里的人與本人到底差多大?
這是一個很形而上的話題,認識你是誰?可不是用文字能回答清楚的哲學難題。不過你這一提問,倒是從象徵的角度,提醒著人們如何去看見自己。 鏡子,既是看見我們面貌的物體,也是看見我們內在的象徵物——事件,他人,作品,夢等等,它們都是令人反觀自己,反省自己的鏡子。
真實的鏡子,我們可以看見外部的自己,鏡子里的人,自然就是你本人的模樣。至於你從中看見的自己樣子,是否令你滿意、舒心,那是另一碼事。鏡子就是鏡子,它客觀的反映你。看見客觀的自己時,你的心情很平靜很滿意,說明你本人和鏡子的人一樣的好;若你的心情很懊惱很沮喪,說明客觀的你與你所希望的你,相差甚遠。
象徵的鏡子,我們可以看見內在的自己。如果把他人作為鏡子,我們可以從身邊人——親人、同學、朋友、同事,他們對我的看法、評價、對我的感受、對我的疏遠程度等方面,了解到自己怎樣,有些是自己完全不自知的自己。比如,從來就很依賴順從你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反抗你或不理你了,你憤怒之下罵他缺良心、恨他背叛你....這時你看見了,你以為自己很強大的你,本質上你也是受不了分離、扛不了挫敗、缺乏寬容的;有一天你終於從朋友那裡得知真相,原來朋友是受不了你的強勢(實際是你的控制性)才「背叛「你的.....這時你又看見了,你以為自己很友善的你,原本也有無意識傷人的一面。
如果把自己的做事情,創作的作品作為鏡子,從中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很多,比如,你的興趣點興奮點在哪,風格是什麼,能力怎樣,社會認同度咋樣,自我滿意度怎樣,等等。透過這些鏡子給你的種種感受,可以了解到實際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有無差異,以及差異的大小。
人的夢,是看見深處自己的鏡子。精神分析的研究認為,夢是人壓抑的願望實現。就是說,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不可以隨心所欲的滿足自我願望,凡是社會禁忌的,以及自己的意識所不能接受的情感和需求,都會被壓抑到無意識。有些強烈的但迫不得已被壓抑很久的願望,就會在我們的睡夢中出現。因為人只有在睡覺時,意識才鬆懈,潛意識才活躍。夢,就是我們的潛意識語言,通過夢和夢境,我們可以看見許多不認識的自己,比如,常夢見被追趕,那其實是你曾經的不被喜歡或被打壓的差生,或代表現實存在的某種高焦慮的自己。但分析夢,最好是通過專業的如心理諮詢、或精神分析的途徑,才能更準確、真實地反映夢者的心底世界。
人認識自己的鏡子是很豐富的,只要願意認識自己。人的需求和追求也是多面的,當你對自己有足夠清晰的認識,就可以去調解那些矛盾的、衝突的自己,然後去縮短自己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
推薦閱讀:
※熊玲:為什麼父母愛孩子,孩子卻跟自己不親?
※【Mansa第N定律】正因為長得一般,才要更早看清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擁有成熟的知識體系或框架並不一定是好事。
※熊玲:喜歡做老好人,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熊玲: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可自己就是做不到
TAG:行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