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學德語過程中德語詞性難題
本文原創作者:Ludwig老師
確實要是你去問德國人詞性到底有沒有規律呢?那麼他們也會告訴你,這是個沒有規律的東西只能靠用靠背了。那麼中國人在學習德語名詞詞性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去學呢?
01
理解詞性概念
德語的詞性分成三種,陽性,中性和陰性,從這個翻譯來看其實就給中國人一個最大的誤解。因為語言不能百分百匹配,中國文化固有的陰陽概念很容易給大家產生心理暗示,使得我們在對事物的理解和德語名詞的理解產生了很大的衝突。
比如德語中的「太陽(Sonne)是陰性的,而月亮(Mond)是陽性」就是最好的佐證。明明太陽應該是我們陽性的概念,而月亮是陰柔的。怎麼到了德語里就變成顛倒的了呢?實則是大家對德語最大的一個誤解。或者說是在翻譯的時候一不小心造成的一種錯誤的心裡暗示。
其實德語中的 Maskulinum, Neutrum 和 Feminium 其實對於更多的是對於詞中拼寫和發音的對應關係,而不是中文的「陰陽」釋義。
02
中文對比記憶
要說德語中的詞性,一部分就是和就是漢語中的偏旁部首做類比。我們中國人可以說是對符號記憶最多的人群了。漢語使用者需要記憶大量的符號,從形狀,到書寫方式還有發音。於是中文中有了一個很強大的符號組合原理,叫形聲字。即漢字的一半為表聲,另一半則為表意,或者是表「性」。
記得一個苗圃和王生相聲里的一段話。大致說道——苗圃小時候就調皮搗蛋,什麼事都會提出一些奇思妙想。那麼有一次老師說老師說:「這個是三點水,凡是有三點水的字都是和水有關係的。比如說『河』、『池』、『流』。是不是都和水有關係啊?」結果苗圃就問老師:「那「沙漠」和水有什麼關係呢?」老師啞然……這個雖然說是個笑話,但是卻反映了漢語中一個對於事物性質的理解。
其實漢語中把事物分成很多的不同性質。這種思想還是起源於古時候「金木水火土」的物質的組成。我們在記憶和理解一個名詞的時候時候,像這樣具體的事物。我們可以把他分成各種性質的事物。而字的邊旁部首往往是和字的本身意思相對應的。而很多的抽象的事物,則可能和「心」、「文」、「言」這類的基本單元相關。所以我們中國人往往也有讀字讀半邊的習慣。
最近學校里來了一個覃老師。可是剛剛當大家都還不認識這位覃老師的時候,到很多的人都會叫他「譚」老師。當然我也犯了這個錯誤。所以漢語使用者在對於字發音和意義上的預判,更多的會依賴於部首釋義,而另一部分來通音。如果說部首是釋義的話,那麼可以理解成另一種意義上的詞性。他在很多時候表現出一個名詞實物中的特性。
可以認為是符號和事物性質的一種關聯。而中國人的這種植根思維深處的記憶方式也成為了大家在記字的一種方式。比如吝嗇的「嗇」字。加「土」為牆。加「草」為「薔」。加「木」則為「檣」。每個部首都賦予了他相應的意思,而且一一對應。這可能就是漢語中的詞性吧!
那麼德語中的基本單位不可能像漢語那樣通過一個符號來產生一個意思,而是通過一些列的符號,其中的字母組合就會是其屬性的表象。更多的時候不是以詞義作為詞性的判斷,而是以詞中字母的組合來判定詞的意思的。一類字母組合往往都是同一種詞性,其特性就像是我們的部首一個意思。
比如最簡單的-er, -or是代表做某事的「人」或「機器」,像這種意思的還有法語來的「eur」也是「人」的意思。大家可以很簡單的舉出一些例子——像Arbeiter, Besucher, Kellner, Ingenieur機器的話比如說Computer, Videorekorder等等。這些自然是比較直觀,都是陽性的詞。
不過我們看到像 -er 這個詞尾還有些詞不是陽性的像Schwester妹妹是陰性, Fenster 窗是中性,而 Geschwister 兄弟姐妹是複數。同時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些詞里的詞尾 -er 其實和我們說的做某種事的人或者機器的意思不相符的,所以也有不同的詞性也就很正常了。
03
巧記規律,快速記憶
這些規律其實大家在網上一查或者是辭彙書上一查都會一目了然。比如陽性的詞尾。
屬於陽性名詞的:
1. 大多數以-er結尾的表示人或機械的名詞,如Arbeiter, Fernseher。
2. 幾乎所有表示星期,日,月,四季,方位,自然現象(風,雨,雪,霧)Mittwoch, Tag, Juni, Osten, Nebel。3. 大多數以-en, -ig, -ich結尾的名詞,如Boden, Honig, Stich。4. 幾乎所有動詞詞幹形式的詞,如Kauf, Gang。例外:Fahrt, Arbeit ...5. 以下詞尾:大多 -or, 如der Autor大多 -and/ant 如Doktorand, Praktikant (實習生)表示人的後綴 -ent 如der Student-ismus 如der Idealismus (理想主義)
所有非外來詞的 -ling 如 der Schmetterling (蝴蝶)大多 -us 如Bonus (紅利),Virus*所有表示人和工具的法語詞尾-eur,如Friseur。我在知乎上有些筆者做的解釋還是比較完整的。不過很多時候還是從語法書上搬過來的,而這種思維某種角度上來說還是部首思維的一種延伸。但是事實生活中德語詞卻沒有那麼多明顯的表徵性的詞尾。這裡其實需要大家對於強音和弱音有一定的理解。
04
強音、弱音和詞性的關係
就拿-er結尾來看,在德語中和它的詞尾結構有-e和-el。那麼在這-e是一個弱音,這種弱音結尾的詞十有八九是陰性的,這應該也是大家掌握的第一個表徵性的詞尾。
但是也有一些-e結尾的陽性詞,這些詞就稱之為陽性弱變化,這裡的「弱」其實指的就是發音的弱。因為陽性詞的詞尾一般都是由輔音結尾的,形成一個閉合的音節。這種發音一般可以認為是強音。而陰性的原生詞則正好相反。
這裡-el則會有些特別。會有陽性,也有中性和陰性。
另外-ch這個發音在德語里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大家知道-ch在a, o, u, au之後是發[x]的音,這種是在德語里的一種強音。他的詞性表現就會是陽性或者是中性。而在其他音節後讀[?]相對[x]是一個弱音。我們可以來看一些詞性的表現。
通過這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德語中,大多數的發音都在發生強弱的一種轉換。陽性或者中性名詞在變化的過程中在進行一次發音的弱化。而以開口音結尾的這些陰性名詞在詞尾添加-n之後,形成發音的強化。
這種強弱的轉換在-ch的發音轉化的過程中顯得格外的明顯。所以在整個德語的詞性和複數中對於開閉口音和強弱音中進行轉換。即使是相同的詞尾-el對於陰性來說則視為弱音,加n來不強。如果是陽性則保持原形詞尾,中性更多的是加-e。
這種強弱音的概念在中國人的語音體系中是非常薄弱的一個環節。或者我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去感受德語中的開閉口或者強弱音。所以看似無序的其實是和發音息息相關的。
05
外來詞的詞性
另外這裡可能還有一些點會讓人摸不準路數。德語中會有一些拉丁語族中來的外來詞。
比如像Pizza, Cola, Siesta這種外來詞他是a為詞尾會這些是明顯的外來語中的陰性詞,會繼續使用原有語言的詞性。
不過也有很多a結尾的本土詞也會是中性的,比如說Thema,Klima這種都是中性的。
還有一些病症的詞來自於古希臘語的也會是中性的比如Rheuma, Phlegma這些詞都是中性。
而像Rekoder, Projektor這種的就是陽性,它們某種程度上和德語融合了。所以會以德語的詞尾為準。
06
巧記詞性Tipps
說了那麼多,德語的詞性確實不是件容易搞懂的東西。這需要對德語有逐步的積累。
1. 比如平時能夠多讀多說,用感性的方式來記住那些最基本的詞性。比如有的同學使用背單詞的軟體,使用單詞卡片,或者在家裡面用便條為物品貼上名稱,強化記憶。
2. 需要自己對學過的辭彙進行及時的歸納整理,形成一些適合自己記憶的理論。
3. 多記憶一些固定的表達,這種有語境的表達也會讓你擺脫詞性記憶的困難。
4. 對一樣物體儘可能的去做相關的聯想或者細化的去表述一樣物體,形成畫面感能夠大幅提高你對詞的記憶效率。切忌不要無序的去死記硬背。
總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連四聲這麼沒有道理的東西都可以記得住。詞性只是三個,我們只要找好方法一定可以克服這個困難的。
想了解更多德語學習信息,請關注【歐那德語】微信公眾號。【歐那愛德語】官方微博或者添加微信ouna01
推薦閱讀:
※按照視頻動畫地址觀看視頻,輕鬆學德語:位置,從21到30的數字和方向-呂律
※說說我的理財經歷,以及德語中「理財」等辭彙相關表達-呂律
※德語寫作小推薦
※德國人的嚴謹是否被我們神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