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鏈新論|江浙滬的傲慢與偏見

江浙滬的傲慢與偏見

/秦聞月鏘鏘說

不久前,江浙滬鄙視鏈是怎樣煉成的引起了不小爭論,一度成為全網的熱議話題,直到今天后台仍有犀利留言。

有鑒於此,再論江浙滬。

江浙滬包郵拯救得了江浙滬人的自尊,但拯救不了江浙滬人的傲慢與偏見。

大多數江浙滬人,一生下來便遺傳了這兩大天賦,正如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里所言:

傲慢讓我無法愛上你,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

所以,江浙滬人往往被世人打下了「自私、精明、姦猾、勢力」等諸多烙印。

隨著年齡的漸長,這烙印就越來越清晰,稜角分明得像是一把日本武士刀,刀刃上還殘存著一排排齜牙咧嘴的大豁口,依稀射著寒光,令人毛骨悚然。

說到這裡,1.6億江浙滬人肯定不答應。

我們江浙滬雖然發達,人民富裕,但我們人民多和藹啦,多平易近人啦,哪裡來的傲慢與偏見啦,你這是赤裸裸的污衊啦,你這是抹黑潑髒水啦…

江浙滬人會用一萬種方言噴死你:

比如,用上海話刺你的心,杭州話傷你的肝,南京話燒你的脾,寧波話碾你的肺,溫州話操你的腎……

什麼吳儂軟語、江淮方言、中原官腔、閩浙蠻語如果全部一股腦兒噴薄而出的話,足以讓你六神無主、七竅出血、八面孤寒、九死一生、十死之地。

你就說,怕不怕吧?

所以,內地人抱著一腔熱血而來,大都憋著一肚怨氣而歸。

比如,江浙滬菜太淡太甜太酸,人太精太奸太鬼,可謂是菜不入口、酒不穿腸、人不交心等等,沒勁老沒勁了,最後打道回府,自此江浙滬再見。

實際上,江浙滬很大,大到是韓國面積的2倍,日本面積的2/3,珠三角面積的5倍,與京津冀面積旗鼓相當。

從北到南足足有一千多公里,跨越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吳越文化、閩南文化四大區域文化,文化差異性堪稱中國之最、世界之最。

文化的差異性,是江浙滬傲慢與偏見產生的根源。

比如,生活在吳越文化地區的人,自古以來就瞧不起江淮文化、中原文化地區的人,認為他們是——

盲流文化、農耕文化、莽夫文化、酒桌文化、狗肉文化、大男子文化。

吳越文化代表地區的上海、蘇南、浙北就不同了,這裡走出過一大批名人明星,別的不說單說明星就能列一大筐:

諸如韓雪、梅婷、周迅、湯唯等全是吳越地區出品,所以他們特別驕傲,覺得自己個個陽春白雪。

江浙滬其它地區全是下里巴人,盡輸出捏腳工、農民工、裝修工等D端人口。

對於江浙滬其它地區的人來說,面對高高在上的吳越文化地區的江浙滬人,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抵觸感。

這個抵觸感的底線就是,只要你不觸犯我的驕傲,我就原諒你的驕傲。

否則,一拍兩散,或一勞永逸地用我的好勇鬥狠,干你狗娘養的驕傲!

所以,在吳越文化地區的江浙滬人眼裡,江淮文化、中原文化地區的江浙滬人,是一群蠻化未開、胡攪蠻纏、不懂禮數的野蠻人。

反觀後者對前者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娘。

可見,文化差異是江浙滬傲慢與偏見的萬惡之源。

萬惡到什麼程度?

不止於地域間的傲慢與偏見,更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縣與縣之間,區與區之間的比拼與角力,以上海為例:

浦西的人總覺得在浦東人面前高人一等;上只角的人比下只角的人充滿更多的優越感;懂英文的內環人比講普通話的中環人傲嬌;講普通話的中環人比講上海話的外環人更國際化…

總之,一切隱約透著傲慢與偏見。

江浙滬沒有愛情。

作為一個曾經輾轉過全國十幾座城市的人來說,我驚奇地發現,在江浙滬遇見愛情的機會出奇的少,甚至比中彩票的幾率還要低。

有人說,像你這樣的屌絲,到哪都遇不到愛情。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屌絲也有自己的春天。

哥作為一身閱歷可以寫成十部巨著的男人,自然也是遇見過愛情,但大都發生在內陸省市,比如河南、四川、重慶。

河南的姑娘不要房,看對眼了就上床;四川的妹子很單純,一封情書美人醉;重慶的辣妹倍直爽,兩頓火鍋入洞房。

在江浙滬,這些入門級泡妞套路,幾個世紀就被玩爛了。

古代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之輩,以及近代的沈從文、郁達夫、徐志摩之流,就是靠這些泡妞套路收穫愛情的,騙取了一位又一位江浙滬美女的身體與心靈。

歷經數百年的婚姻血淚史教訓,以及口口相傳、代代總結耳濡目染的現實熏陶,現如今的江浙滬少女(婦)們早已大徹大悟:

什麼小詞小曲、甜言蜜語、長篇情書根本就不care,先過房子、車子、票子這三關,再談風花雪夜,否則一切免談。

網上有個統計,中國光棍榜排行榜前十名,江浙滬三地全部上榜,可見在江浙滬想要遇見愛情,或娶個媳婦到底有多難。

雖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我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例子:

她們寧願終生不嫁,寧願做高富帥情人,做成功人士小三也絕不嫁給外地窮光蛋,哪怕那是愛情;

她們甚至寧願到處約炮、寧願嫁給黑人老外、有錢白人,哪怕年紀大她好幾輪,也絕不讓自己下半輩子活在所謂的愛情泡沫里,終日為衣食所憂。

記得多年之前,我談過一個江浙滬女孩。

有次我倆吃大排檔,其中有道菜叫阿馬蛋湯,那女孩特喜歡。

在喧鬧的大排檔街頭,只見她優雅地用調羹將碗里的蛋花舀起,緩緩地放進嘴裡慢慢享用……

這種將吃西餐牛排鵝肝式的禮儀與精緻吃法,熟練而造作地運用於街邊大排檔一碗八塊錢的蛋湯身上,著實震了我一驚。

最要命的是,這位女孩見我用調羹將碗里的蛋湯攪得面目全非,竟一臉的不悅:

你剛從鄉下上來的嗎?吃蛋湯要細小點,懂嗎?

我汗了一身顏。

直到今天,我仍感謝那碗蛋湯。雖然它讓我的愛情,雞飛蛋打。

江浙滬沒有朋友。

在江浙滬待得久了,你會發現,身邊可以交心的朋友越來越少,甚至有時連個酒友都找不到。

大家都很忙,忙著加班,忙著賺錢,忙著伺候老婆孩子,沒空聽你掏心窩子;

大家都很拼,拚命成為有房有車有錢有權的人,拚命成為傲慢與偏見的主人,沒空跟你喝酒敘舊,東拉西扯。

據統計,以吳越片區為主的80%江浙滬上班族,一年下來平均喝酒次數不會超過5次,而且大都還只是啤酒或黃酒。

白酒,基本成為擺設;茶,才是他們最愛。

喝酒誤事,喝茶醒腦。

所以,我們常說上海人、蘇南人、浙江人精明,原因就在這裡。

一個常年滴酒不沾又愛喝茶的人,腦子能不清醒嗎?腦子能不聰明嗎?

哪像江淮、中原文化的蘇中、蘇北地區:

吃飯必喝酒,喝酒不吃飯。不喝必翻臉,喝過不要臉。喝時想了千條路,一覺醒來依舊賣豆腐…

在江浙滬的傲慢與偏見表象的背後,實則隱藏著地域文化的不斷衝突與矛盾。

所以,表象上你看到了大家互相鄙視、互相較勁、互相詆毀,實際細細一深究,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當然,你可以不喜歡,不痛快,但你必須學會尊重,這就是江浙滬的文化與習性。

畢竟,千百年來,正是在這種既衝突又交融的文化環境里,江浙滬才得以如此繁華,如此富足。

江浙滬沒有道義。

江浙滬只奉行實用主義,或者說是功利主義。作為在江浙滬中原文化片區長大的我,對於這一點有時挺不適應。

一年前,一個僅一面之緣的朋友突然微信聯繫我,說到了寧波,有空出來坐坐。

其實我和他真的不熟,頂多算半個朋友,他甚至都沒有我電話。

我想都沒想,就和他見了,並一起吃了晚飯,當然是我做東,對這個陌生朋友盡了一番地主之誼。

後來有一天,我跟一江浙滬朋友聊起這事,這位精明的朋友先是一句傻逼,然後一通訓斥:

二貨,你以為活在水滸傳里,以為自己是梁山好漢,是及時雨宋江啊……

二貨,什麼叫無效社交,你這就叫!花幾百塊錢請個陌生人吃飯,你不傻逼誰傻逼?

不用半年,人家必然把你忘得一乾二淨。你有這錢,還不如拿去嫖娼,自己爽到了,還間接幫助了一個性工作者。

雖然性工作者做著皮肉生意,但人家可養著一大家子呢,嗷嗷待哺的嬰兒正等著你的嫖資買奶粉,卧床多年的重病父親正等著你的嫖資買救命葯…

我被他罵得心服口服。

後來,那個傢伙,果然沒再聯繫過我。

通過此事,我發現當你撕開江浙滬的傲慢與偏見表層外衣後,你會發現其實他們並非傲慢,他們只是——

以一種新實用主義的姿態行走在這個世界,也不失為一種體面的生活方式。

當然了,在人生不同階段,我們不免也要白吃白蹭一些人。

最後,這些老好人都會消失在我們人生的軌跡里。

但請記住,千萬不要理所當然地享用老好人們對你的好,因為做人要講道義。

江浙滬沒有和平。

這不,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兩個江浙滬互聯網大佬就掐起架來了。

馬雲爸爸和劉強東哥哥。

一個是江浙滬吳越片區的世界級商界領袖,一個是江浙滬中原片區的全民偶像、屌絲榜樣,兩個人懟得鼻青臉腫,互不相讓。

今天你找水軍黑我,明天我找律師告你;今天你對我的慈善行為評頭論足,明天猛烈抨擊你的言論;你說每月賺一二個億很難受,我說這TMD是富豪的恥辱;你說臉盲分不清漂不漂亮,我說你TMD在裝大尾巴狼。

也許,上輩子他們是一對相愛相殺的歡喜冤家,這輩子註定還是要繼續相愛相殺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最後,再次以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里一段名言作為總結:

驕傲,是一種屢見不鮮的通病,甚為普遍。人類最易犯這種毛病,而且我們之中很少有人因具有某種品質——不論是確實存在的,還是幻想出來的——而不會沾沾自喜。虛榮與驕傲截然不同,但大家常常把它們當同義詞來用。一個人可能驕傲但並不虛榮。驕傲多半涉及我們怎樣認識自己,而虛榮則多指我們想別人如何來看待我們。

身為江浙滬人,你今天傲慢與偏見了嗎?

原創閱讀

江浙滬鄙視鏈是怎樣煉成的

基層公務員OR都市打拚族,哪種活法好?

秦聞月一個被地產耽誤的江浙滬坐家。曾經以夢為馬,仗劍天涯四海為家。西征渝、蓉二城,閱艷遇無數;南下穗城,北上京城,視功名糞土;東伐鄭、皖、寧、滬、杭、甬,引無數英雄小人盡折腰。個人公眾號:realsult(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你玩的那個也配叫遊戲?
你的生活很「高級」嗎?請離我遠點,因為我活得很「低級」!

TAG:江浙滬 | 鄙視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