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書計劃】第1本:用5000字解讀《你的燈亮著嗎》,這本產品經理必讀書,

今天與你一起解讀一本書,名字叫《你的燈亮著嗎?》。

這是一本老外寫的書,主要是講怎麼解決問題的;一本很薄的小書大約180頁,閱讀起來差不多兩個小時就可以讀完。

自從第一次讀這本書後我覺得作者寫得非常好,尤其是當人面對問題時的態度、解決問題的初心,這些都寫的非常好。

這本書從問題的事實存在、問題的責任人、解決問題的心態、思維有表達幾個方面進行闡述觀點。

今天我們按照這個思路順序,來解讀這本書,希望對你有幫助,也許會激發你細細品讀本書的興趣。

在本書的伊始,作者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寫字樓,他是新建成的,比較豪華,隨著入駐的公司越來越多,寫字樓裡邊的電梯就變得不夠用了。

上班的高峰時就會有大量的這個白領擠在電梯門口等電梯,感覺電梯非常慢。自然白領們之間就會有抱怨聲,他們不斷去找物業投訴,發泄自己內心的牢騷。

高峰的時候電梯門口會有人扎堆在等待。

這個事實里它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我們會想到這是個什麼問題是呢?

面對這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需要把這個事實牽涉到的人群進行一個分類,發現它牽涉到人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上班族,他們在高峰的時候需要等電梯,有牢騷。

第二種是物業,因為員工有牢騷話就會找物業的麻煩。

第三種是房東,因為物業有麻煩後,就會給這個大樓的老闆就提一些意見。

現在我們把涉事人群分成三類之後,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首先,對上班族來說,它們是肯定不會解決的,它們只是提出問題,是問題的主要受害者。不過物業呢,就會想辦法解決,物業要解決問題,一般會怎麼解決呢?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白物業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在這個客觀事實裡面,物業遇到問題不是電梯快或慢,而是一直有人在投訴電梯慢。因此,對於物業而言,只要沒有人投訴了,問題就算解決了。

最簡單的方式,物業會建議老闆多裝兩部電梯、或加快電梯的運行,這些解決辦法是物業最下意識的一個辦法;但是呢這些辦法需要房東(老闆)花錢,老闆不一定同意這麼干。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問題應該由老闆想辦法解決會更好一些。

好了,這個時候老闆找到你,讓你來解決問題,你會怎麼辦呢?

至此,這個故事就延伸到了:你的問題是什麼?

首先你需要明白:你是誰請來的人?你是老闆請來解決問題的人。你的目的是什麼呢?目的是減少員工的抱怨。

經過苦思冥想,你經過一番論證之後想到一個辦法:

在電梯裡面裝上幾面鏡子,然後再放上畫筆,這樣員工進入電梯之後,他可以在裡面,寫寫畫畫,消遣了他們枯燥等待的時間;因此員工的抱怨中就減少了。

到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對於老闆來說你已經很有效的解決了問題;對於員工來說,他不再抱怨電梯慢的問題了;對於物業來說,員工也不再投訴抱怨和發牢騷了。

此時此刻,表面上看這個事情萬事大吉了。不過很不湊巧,緊接著會出來第二個問題,也就是這本書裡邊的第二個觀點:你永遠不要指望,你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問題,或者換句話來說,就是你不要指望一個問題可以徹底的被根除。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往往一個問題的解決,就會引發出另外一個問題的誕生,前面我們講了你是為老闆服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在電梯裡面裝些鏡子,讓員工在電梯的過程中去塗鴉去寫寫畫畫來解決的。但是它引發了一個新問題,就是寫寫畫畫會讓電梯間變得亂糟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行為藝術。

這種情況下,對於負責維護電梯的運營人員或者是負責市容市貌的人來說,你就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問題,那麼這個新問題應該怎麼辦?

這,就進入到了下一個循環里,也就是說你站在你的一個立場上解決了一個問題是沒問題的;但是你給別的其他人增加了一個新的問題。

因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做事情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個人思維往往是有非常大局限的。

引申出本書的第三個觀點:跳出我們的常規思維

什麼是常規思維,作者舉了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圓圈,然後問你這是什麼?

你可能會下意識地回復說這是一個圓圈。這是很自然的回答。

那麼如果他用第二種方式問你:這是一個最常見的物體的頂部的投影,它是什麼?

這個時候,我想你可能不會回答是圓圈了。

此時你可能會想他可能是個鉛筆的頂端或者是一個垃圾桶的俯視形狀,這都是你的下意識答案。

如果他用第三種問法:這是一個不常見的物體的頂部的投影,它會是什麼呢?

我想這個時候你就不會去想諸如垃圾桶、鉛筆之類的答案;你可能會思考不常見的是什麼呢?

有可能是停機坪的俯視圖或者是一個核電站煙囪的俯視圖,這都是你可以發散的區間。

那麼如果他用第四種方法去問你: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不常見的物體的頂部的俯視圖,它會是什麼呢?

這個時候我想你的思維有可能就已經超出地球飛到宇宙太陽系甚至銀河系了。你可能會說這有可能是將太陽剖開後直徑的縮小版。

無論你怎麼想,都是對的;因此此時已經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舉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作者想說明的是,當同樣一個問題的表達方式不一樣時,你去尋找答案的層面就不一樣。

同樣,當你要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首先要確定的是這個問題屬於哪一個層面的。一旦層面決定了,你只需要在當前層面里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就OK了,你不要指望能把所有層面的問題都解決掉,這是不太現實。

緊接著作者拋出了他的第四個觀點:當你要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者在問問題表達過程中),應該有準確的表達方式。

什麼叫準確的表達方式?這裡面我以文字來舉個例子,我們聽一下這句話:

明天晚上我們去吃火鍋。

這麼一句話,如果不知道上下文的語境,單單憑這一句話你能夠知道的信息:

1) 是明天晚上我們去吃火鍋,是明天,不是昨天或今天

2) 是晚上我們去吃火鍋,不是明天中午

3) 是把我們去吃火鍋,不是我自己也不是你們幾個人

4) 是去吃火鍋,不是吃西餐或肯德基

很多時候就算有上下文作為預警,我們在書面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也應當時刻牢記一點:你發出去的信息一定要嚴謹,不能產生歧義,一定要能非常準確的讓別人一目了然;甚至當沒有上下文語境時,你的信息也是完整的。這是我們在表達時需要注意準確、清楚的一個基本的要求。

緊接著作者就提出他的第五個觀點:面對已知的問題由誰來解決最好?

同樣,作者也舉了一個例子,說是:在一個大學裡有個班的課堂上經常有學生在教室里抽煙,當然我們都知道在公共場合抽煙是不對的,那麼這個問題應該誰來解決呢?

是學生、是老師、還是學校?這個情況,其實學校出一個禁止公共場合抽煙的規定也是OK的,若不遵守規定就罰款,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是我們再深入地想一想,這個問題是不是一定要由學校來解決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答案是有的。

讓這個班裡的學生們來做決定就可以解決,不需要老師、不需要學校出面解決。比如,學生這幫人之間,他們通過班會或者是一些討論會之類的,其實就可以解決課堂上不要抽煙這個問題。

說完抽煙的例子,就到了本書高潮的環節,我重點說一下作者的下一個例子:你的燈還亮著嗎?

故事背景是這樣的,最近新修了一條隧道,隧道的盡頭是個急轉彎,轉彎過後是個非常美麗的景區。

隧道修好之後經常有人會在這隧道盡頭出車禍、甚至是一些人穿過隧道後去觀景了,然後忘掉把車燈關掉,等到車主回來時,車已沒電等等這些問題。

作為這個隧道的承建方,他們在想:應該加一個警示語來告訴大家過隧道的時候應該要開燈,那麼這個警示語應該怎麼寫呢?

可能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進入隧道請開燈。

乍一看這樣的標語是比較清晰簡潔,但是它會有個問題:進入隧道我打開燈了,那麼出去之後呢要關掉嗎?有可能不會關是吧?

另外,如果說是白天那需要打開燈嗎?

如此我們可能會把標語改成:

進入隧道請開燈,白天請關燈。

如果是白天,進入隧道,無需開燈;如果是晚上,請你打開燈

駛出隧道,如果是白天,請你關燈;如果是晚上,請你保持開燈。

諸如此類,很長的標語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可惜作為司機,當你把這幾個標語字全部讀完的時候,有可能你的車就已經駛出隧道,忘記轉彎而衝出懸崖了。

這麼頭疼?那應該怎樣去寫這個警示語呢?經過不斷的研究和論證,最後他們還真找到了最佳的警示語,那就是:你的燈亮著嗎?

作為一名司機,你進隧道的時候發現你的燈亮著,看到這句標語,你就會知道你當前是應該要開燈還是要關燈,同樣當你快出隧道的時候,你又看到標語,你就知道出去是否需要及時把燈關掉。

他們就用這麼一句很經典的標語「你的燈亮著嗎?」很好地降低了這個隧道的事故發生率。

這個故事我講的有一點糙,更詳細的故事,你可以在書裡面細細品味。

在書的最後,作者表達了第六個觀點:一個團隊,一定會分這麼兩種人:一種是安排他人去解決問題的人、一種是解決問題的人。

簡單理解就是,一種人負責指揮、一種人負責幹活

當問題解決之後,又會有兩種人:一種是幹活的人,一種是邀功的人

基本上在任何一個組織、團隊裡邊都存在這樣的2種人。如果你不幸是這裡邊負責解決問題的人,也不必失落、不要心有怨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以上,是對《你的燈亮著嗎》這本書做的一個比較淺顯的解讀,我們稍微總結一下:

第一點,一個事實是客觀存在的,這個事實有可能會存在多個問題,當這個干係人的角色不一樣的時候,這個問題其實是不一樣的,你要解決問題時,其實你不是解決掉這個事實(把客觀事實消滅掉),而是站在某一個角色去解決這個角色的問題。

第二點,你不要指望你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你在解決某一個人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新的問題,可能對於另外其他人而言是個新產生的問題,但對於你來說不是問題。

第三點,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應該跳出你的常規思維,同樣一個圓,如果說這是什麼,你可能就會下意識思維,如果說是最常見、最不常見的和非常非常不常見的,你的思維就會一層層地變化了。

第四點,是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我們的表達應該具有準確、清楚的基本要求。

簡單說就是你的表述不能有歧義,你的文字無論是否有上下文都應該能夠準確清晰地表達內容。

第五點,有些問題並不一定要請專家來解決,其實問題的干預者本身的這些人就有可能去把它解決掉。

第六點,關於解決問題的組織,凡事存在必有它的合理性,大家應該有一個客觀、坦然的一個心態去面對。

(正文完)

親,感謝你竟然讀到了這裡,這個是我的新欄目《一書一談》的第一本書,解讀《你的燈亮著嗎?》。

希望對你有幫助,同時也歡迎你給我們評論、留言,提出寶貴意見;我們會不斷的改進,提升文章的質量,2018年里,力爭為你解讀50本產品經理相關的好書。

本文由吳金志原創,歡迎轉載,請註明作者署名,感謝你的支持。

吳金志,微信公號【產品星球】作者,多年電子商務和在線教育產品經理從業者,圖書《京東店鋪裝修一本通》作者、網課《手把手教你做產品經理》講師、知乎第20360號用戶。


推薦閱讀:

清醒思考的藝術
西塞羅《論老年》
陶淵明的酒,才是你最應該喝下的雞湯
《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知力計劃|學習效率不高?這本書告訴你打開學習的正確方式

TAG:產品經理 | 讀書筆記 | 思維與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