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存實錄——倫敦六載成人禮

「父母的資源就是自己的資源,每個人生來就不平等。我也會在自己的平台上好好努力奮進。既然有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我不用呢?平台決定高度。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

——Susie

這是Susie一個人在英國的第六年。她今年18歲,中國很多學校會在這時候給學生辦一場成人禮。對於成人禮,她沒有任何儀式感,但她知道,這六年英國的生活,讓她比同齡人能夠擔當更多。

Susie是河北人,全家在她初中時遷到了北京,此時她已經在英國開始了她的求學生活。13歲,她就被父母送去了英國的Repton School。學校一年有三學期,每學期光學費大約是10萬人民幣,這個地方的消費水平也比英國其他地方稍貴些。

Susie小時候,父母總是各自忙著生意,沒有太多家庭時光。現在父母離異,Susie和父親一起生活,父親後來再婚,Susie又有了新媽媽。Susie生活上的要求,新媽媽都會儘可能滿足她,生怕怠慢Susie被說閑話。她們相互尊重對方。當然,她們平時很少能夠見面,因為Susie大多數時間都在英國。

新媽媽的家庭條件也很好,也是生意人,重組家庭的時候,她還給Susie帶來了一個89年出生的哥哥。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哥哥和很多出自這樣家庭的年輕人一樣,本科時被送到了英國讀書,回來以後經過家裡打點,現在在香港一家全球著名的會計事務所工作。在Susie看來,以後到底要做什麼,她還沒有想好,但是要找一份工作,是非常簡單的事兒。

星巴克的挑剔顧客

2013年Susie回北京過春假,和她約好在北京五道口附近的一家星巴克見面,這是她比較習慣的和朋友約會的地點。她一年回北京兩、三次,聖誕假期的時候一般回來和父母團聚,其餘的時間隨機。

Susie無論是從身高還是身材上,都較同齡人早熟。她很注重自己外在的形象,衣服、首飾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和款式。

在星巴克喝咖啡的人大多都特別忙碌,圖的就是快,沒有誰指望在星巴克還要好好享受午後時光。但Susie不一樣,點單的時候要求很多,latte的牛奶只要加二分之一,不加糖,半脫脂,她習慣把自己的要求告訴別人,「我是消費者,我有權提出需求。」

因為很小就被送到國外,Susie的英文非常流利,幾乎和母語者沒有差別,她的中文也說得很流利,但在辭彙使用上,明顯還不是很嫻熟,在交流過程中,遇到一些特別複雜的詞,不知道該如何用中文表達,最後不得不使用英文來陳述她的觀點。

「高中最後一年,馬上就要開始大學生活,準備去倫敦藝術學院學公關或者奢侈品管理。」

被問到對未來的打算,她沒有明確的目標,只知道此時此刻,她對時尚和公關感興趣。

「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唄!難道還能違背自己的興趣?」

不愛學習愛社工

在父母那裡,Susie盡量裝得乖巧。小學的時候,她儘可能順從父母的意願,學什麼,玩什麼,和誰玩,不能違背來自家長的「聖旨」。

「但我從來也不是踏踏實實學習的女生。」這是她對自己的評價。她很聰明,但她覺得每天重複聽課、寫作業很枯燥。

她在英國上高中,有自己的閨蜜團。這個閨蜜團是每個女生十五六歲時候為自己尋找一個歸屬感的最好印證。閨蜜團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和她一樣家境優越從國內來到英國讀中學的千金小姐;另一種是本地的英國女孩,她需要在最短時間內融入英國的生活,她需要這樣一群人。

高中每天的生活很滿,也很慢,每學期她會選幾門基礎課程,但是沒有固定的教室。剛到的時候因為英語聽不懂不想聽課,後來熟悉了語言環境,聽課沒有了障礙,可是她對課程內容沒有太大興趣。每天穿梭於不同的教室,聽到那些複雜的數理化,她會抓狂。

學校的公益活動不少,她喜歡做社工,也覺得很有意義。上高一的時候,每周三下午她都要去社區給老爺爺、老奶奶打掃花園;她還去到當地一所需要特殊照顧的學校,這裡的學生在生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她就負責陪伴這些學生。每次義工的活動她都會變得很安靜,她喜歡為這些事忙碌。

倫敦沒有太多中國權貴

Susie讀高三的這一年,是她玩得很瘋的一年,實際上在英國,她從未真正感受到寂寞的滋味,至少在她認為,她不會有太多的時間想念家,想念爸媽。

她爸爸在國內有很大的生意要做,同時患有恐高,所以她爸爸幾乎不坐飛機;她媽媽在她哥哥大學畢業的時候來過英國一次,參加她哥哥的畢業典禮,也順便過來看了一下Susie,這是Susie的家人唯一一次來英國探望她。

但是在經濟上,家裡人不會虧待Susie。只要她不提出特別過分的要求,一般都會滿足她。

高三那一年,她想要考倫敦藝術學院,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地方。她說,學藝術,要想有成績,一來時間上要耗得起,而來金錢上要耗得起。她很早就來英國,家裡的經濟實力足以支撐她在英國這麼多年的費用,她覺得自己無論是時間上還是金錢上都耗得起。

耗得起的代價就是她高三畢業的時候,因為高中課堂的成績不合格,無法進入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她很自然地想起跟國內的父親打電話,沒有太多的語氣,只是告訴爸爸自己申請倫敦藝術學院的課程並沒有通過。

不過在她看來,這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從小到大有很多次,當她取得了另自己不滿意的結果時,她的爸媽總有辦法幫她扭轉乾坤,她覺得父母的能耐很大。

「父母的資源就是自己的資源,每個人生來就不平等。我也會在我自己的平台上好好努力奮進。既然有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我不用呢?平台決定高度。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

不過這一次,父母沒能幫她照顧到英國這片土地。在知道自己可能無法入讀倫敦藝術學院的時候,她並沒有太多的沮喪。她決定重讀一年高中。

「我從小到大也不是很愛學習,這也很正常。父母能幫得上就最好,幫不上我就自己努力。」

此時此刻,她正在經歷著中國所謂的「高四」。對她而言這一年過得很辛苦,她逐漸減少去酒吧的次數,拒絕了所有男孩的邀請,每天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數學,把以前落下的課程一一補上。

對於從小到大一直刻苦努力學習的人來說,Susie的所謂刻苦也不過是冰山一角,但對於Susie來說,這已經是長到18歲,最認真努力的一次,儘管這一次是基於父母沒有辦法給她提供更多幫助的前提。

現在Susie拿到了倫敦藝術學院的conditional offer,即所謂的有條件錄取,只要等她高中畢業時,高中階段的成績符合大學錄取的要求,她就會進入倫藝繼續深造。

「這一回應該沒問題了吧?」我問她。

「放心吧,我現在的成績在班裡雖不說最頂尖,但是已經遠遠高出學校的錄取要求了。」

戀愛就是要多練

在英國六年,Susie剛開始有些寂寞,但是現在已經基本融入英國人的圈子了。她的朋友里有中國人,但她更喜歡和英國人在一起玩,她們這個圈子有些排斥「半路摻進來的人」。

所謂「半路摻進來」的人,Susie解釋道:「你知道有些學生,來這裡上高中,以為自己家裡有點錢就很得瑟,英文說的很糟,沒法跟上我們的節奏。而且你知道,生活方式真的不一樣,這些人如果真要來我們圈子玩,我們也不能排斥,但絕對不歡迎。」

「那你自己不也是初中才過來的嗎?」記者問她。

「我不一樣,我從初一開始就融入到這個圈子,在她們看來,這就是最原始的圈子,我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在我們這個圈子形成之前,我就已經是這個圈子的一份子了。」

「最主要,我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很多方面的觀念都有很大的矛盾,玩兒不到一塊兒的。」

「比如說?」

「有些人玩得挺瘋的,可能是在國內壓抑久了。有些女孩兒在國內挺乖巧的,但是來了這兒以後確實轉變很大。但是他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真的很奇怪。比如,經常換男朋友,或者同時和幾個男孩兒談戀愛。我們的學校是不禁止男女之間戀愛的,包括抽煙、喝酒啊,只要你到了法定年齡,都不會禁止。」

Susie到英國以後談過三個正式的男朋友,她特意強調了「正式」二字,在她心裡必然有「正式」的衡量標準,當然也有一些非正式的關係。

「你知道在這裡愛和性是分開的,真正的戀愛關係就是雙方說,做我女朋友或者做我男朋友吧,有時候在外面的派對玩瘋了,玩得會有點過頭。」Susie一邊說,一邊隨意地晃動著手裡的咖啡。

她14歲談了第一個男朋友,英國人。剛來的時候覺得挺新鮮,高高的鼻樑很帥氣。不過那時候啥都不懂,牽個小手就差不多了。但是在國內談戀愛得偷偷摸摸的,在英國很自然,大家都不要藏著。

「你們所謂的戀愛,是到哪種程度呢?」

「只有kiss,沒有sex啊。後來過了兩年我又認識了一個在這裡上學的阿聯酋人,家裡很有錢,在當地做石油生意。人挺逗,據說家裡面有私人飛機。第三個也是一個英國人,才分手,長得很帥,人很無聊,跟他在一起不知道聊什麼。」

「那你對性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我問她。

「在英國,16歲以上發生性行為就不算違法了。」

「所以?」因為採訪對象是女生,沒有問得太裸露,我還是想聽聽她的真實想法。

「我的採訪內容只是用來做一些研究,不會透露你的私人信息,我還是希望你跟我聊聊真實的內容。」

「你知道在英國的一些派對喝了酒以後,有時候兩個人你情我願也就發生了性關係,這在中國可能比較少,但我相信肯定也有。」

「這種情況多嗎?」我問她。

「還好,我還是比較傳統的女生。」

「那大概是幾次呢?」

「大概三、四次吧。」她還是給了我一個含糊其辭的回答。

「會有保護措施嗎?」

「會有的。」

「但是萬一要有閃失呢?安全措施有時候未必100%安全,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嗎?」

「嗯,我在英國做了一個小手術,是可以讓你短時期不分泌卵子的,這樣就安全了,不用擔心懷孕的風險。」

「哦?還有這樣的手術?」我也是第一次聽說,所以也很好奇。

「嗯,英國很多跟我這麼大的女生都會去做這個小手術。咱們聊聊別的話題吧。」記者的有些問題還是讓她覺得有些尷尬,所以也就沒有進一步追問。

「好的,沒問題。有沒有想過以後是留在國外還是回國呢?」

「我在英國已經待了六年了,說實話也是有感情了,你知道我每次回國的時候其實能見的朋友特別少。認識的也都是小學同學,你說現在還能有什麼交集嗎?所有的朋友基本都是在英國,何況每次回國,我要去見朋友,我媽都會問東問西,她對我交朋友管得很多,家裡條件一般的她都覺得沒有必要和她們打交道。上一次回國,家裡待了不到三天,就讓我去廈門的一家奢侈品店去做實習。根本就沒給我自由的時間。」

我們正聊到興頭上,Susie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她媽媽打來的。

「好的,媽媽,我馬上回來!」

掛完電話,她就匆忙跟我告別。

「媽媽的話就是聖旨。」這是見面過程中最後留下的話。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留學生存實錄

這是我2013年採訪的一位留學生,文中的英文名字略作修改。

如果你有留學故事可以分享,歡迎給我發送郵件:

ruanchaothu@163.com 預約採訪。

by @阮超Ricky


推薦閱讀:

英美名校錄取率PK,牛津劍橋高達21%?
《小別離》告訴我們一個真理——留學軟硬背景得兩手一起抓~~
荷語寶典 l 關係代詞的那些重難點都在這裡啦~
當我在談論西班牙時,我在講什麼?
傷自尊了!為什麼UT Austin在中國沒什麼名氣?

TAG:留學 | 出國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