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眾生度盡,方無現金貸

  • 現金貸不同於次貸,它填補了銀行服務的盲區。
  • 3年前現金貸起步時,銀行做不了,巨頭看不上,P2P看不懂,所以才給了草根機會。
  • 終結現金貸亂相的唯一手段,就是讓現金貸徹底暴露在陽光下,進行持牌經營。
  • 高利率不是現金貸的本質特徵,隨著監管的介入,成本必然降低,利率將回歸合理水平。
  • 只有賺錢,才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進入普惠金融領域。

一場以現金貸為目標的雷霆行動已經在醞釀。

有人說眾生皆苦,誰還沒個手頭緊的時候?雖然銀行資金浩浩湯湯,但遠水難解近渴,於是才有現金貸,是為因果。

我觀察現金貸將近3年,眼看它起高樓,也知道光鮮背後的驚心動魄。我無意於為現金貸洗地,但想說一說很多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現金貸是個工具,當下也許亂象叢生,產品的超高利率,催收騷擾,隱私泄露,共債風險等弊端急需改變,要改變這些,監管的合理介入不可或缺。美國已在加速治理現金貸,不少做法值得借鑒。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現在討論現金貸的人太多,但詭異之處在於,發聲要禁絕的人往往不是現金貸用戶,甚至沒興趣去真正了解下這群人。我試圖找幾份現金貸行業報告,找了一圈發現,有一手數據的報告只有一份,其他不少是穿鑿附會、尋章摘句的雜燴。網上熱鬧,真正的現金貸用戶卻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團隊拿到20萬名現金貸用戶一手數據分析後發現,近40%的用戶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而CNNIC(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月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的網民超過2.9億人。目前,中國信用卡用戶約有2億人,融360數據顯示,信用卡用戶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佔比27.88%,差不多5500萬人。

兩相比較可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網民中,至少2.4億人沒有信用卡,他們全都是現金貸的潛在用戶。而且,與多數人理解的不同,現金貸用戶很多已經擁有信用卡。

為了進一步了解現金貸用戶,我們再從這20萬名現金貸用戶中,篩選出200多位現金貸典型用戶,他們都有多次現金貸借款記錄。我們再隨機採訪了其中的20位,為增加代表性,這些人中既有人來自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有人來自海南、甘肅、黑龍江這樣的邊陲省份。

採訪發現,這20位現金貸典型用戶100%都有信用卡。一位接觸過上萬名現金貸用戶的中介也說,80%的用戶都有信用卡。所以,即使是信用卡用戶也會用現金貸。這樣看來,中國現金貸潛在客戶群超過3億。

很多人都質疑,現金貸誘惑年輕人過度消費,最終導致過度舉債。但我們的調查卻顯示,資金周轉才是主流。這20位用戶中,確有5位借錢是用於「偶爾消費」,但有13位則是用於周轉,包括臨時充話費、加油、繳稅、貨款周轉等等,佔比達65%。他們的收入以及回款,都足以覆蓋債務。

至於現金貸備受爭議的利率,20人中有6人表示,利率有點高或過高,佔比30%。但同時有11位表示可以接受,佔比超過55%。幾位用戶不約而同地說,「雖然利率不低,但急用時可以接受」。

誰都希望利息越低越好,但問題是,在有人急需要錢的時候,或無處可求,或不願與人啟齒。現金貸的價值在於速度、在於方便,在於雪中送炭!

銀行難作為,方有現金貸

現金貸從2014年萌芽,到2016年開始爆發,2017年下半年陸續上市。我一直認為,正是銀行的難以作為,才催生了現金貸。

有人說現金貸是中國版「次貸」,畢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車之鑒不遠。但事實是,美國的次貸是金融機構向低收入人群發放高額、長期貸款,而且槓桿率極高,甚至可以0首付,這些貸款的主要用途是買房。當房價下跌時,次貸人群入不敷出,繼而大規模違約,泡沫才隨之破滅。

但現金貸則完全不同,它是短期、小額借款,一般是500到1000元,期限不過是一周到一月。而且正如調查顯示,主要用途是周轉或消費,也有借新還舊,但槓桿金額絕對值遠談不上高。

而且,很多現金貸用戶並非信用不好,只是缺乏信貸記錄而已。畢竟,銀行的風控基於央行徵信,但是中國有6億人沒有徵信記錄,超過10億人沒有信貸記錄。在銀行的體系下,這些人很難獲得信貸服務。

另一方面,銀行的考核機制很難接受超過5%的現金貸壞賬率,指望銀行冒著監管風險做此類業務也不現實。

所以,將現金貸和次貸等同而視,不是無知,就是裝傻。

對於銀行沒有服務到的人,我們是恪守道德優越感而袖手旁觀,靜候傳統金融機構大象起舞?還是大膽嘗試,依託金融科技的創新,設計用戶可接受、企業可盈利的服務?小步快跑的嘗試。在我看來,後者似乎更值得尊重。

高利貸的道德缺陷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有人質疑現金貸的道德原罪,認為高利率就是道德淪喪。

說起道德,還有比惡意抽貸更道德淪喪的嗎?不少銀行為了率先擺脫風險,先是忽悠那些有資金壓力的中小企業還貸,信誓旦旦還舊就可以借新。不少企業就借高利貸過橋資金火速還款,結果錢剛到手,銀行就大門緊閉,將企業推進了民間高利貸的漩渦。

無他,在商言商而已。

所以,普惠金融被提出十年有餘,但是普惠金融的推進,往往有賴於金融科技的進步,且每每在爭議中前行。支付寶誕生時,很多人指責其可能會被用於洗錢、逃稅。後來餘額寶來了,又有人指責它衝擊了銀行,抬高資金成本。如今,現金貸又面臨種種指責。回顧往昔,何等相似。

創新從來不完美,但這不應成為拒絕創新甚至扼殺創新的理由。相反,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完善創新,而不是基於道德潔癖的故步自封。

現在吃肉的,都是當年吃土的

隨著2345、趣店的報表陸續公布,很多人驚覺於他們可觀的利潤,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現金貸的發展與巨虧和死亡如影隨形。

現金貸是最為純粹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在線獲客、在線申請、在線審核、在線放款、在線還款。即使現金貸出現前的P2P行業也無法完全做到這一點,很多風控工作還需靠人工實地勘察。

要實現全面在線放貸非常困難。當現金貸在2014年起步時,別說巨頭們看不上,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都看不起。在2016年初考慮投資用錢寶的時候,我和互金業內人士就認為市場已經飽和,風險已經顯露。

作為現金貸先行者,包括手機貸和現金巴士,剛起步時資金成本奇高。別說銀行不願意理他們,很多P2P平台都不太敢給他們錢。

從那時起,現金貸行業就有個不成文的行業,老闆要為資金承擔個人無限連帶責任。哪個現金貸老闆要是不承擔幾千萬乃至幾億的擔保,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現金貸的。這個風險之大,令很多創業者望而卻步。如果這門生意真的這麼賺錢,為什麼大戶們不來做,反倒讓這些草根創業者佔了便宜?因為早期現金貸創業者多是光腳的。

一家現金貸老闆和我說,之前他做P2P創業時,壓力雖大,睡眠質量還不錯。做了現金貸後,儘管賬面利潤還不錯,但一想到那上億的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整夜整夜睡不好。

又有誰知道,現金貸在早期很長時間裡根本不賺錢,客戶數量不足,黑產橫行,羊毛黨猖獗,大把大把地付學費,因為現金貸平台剛開始都缺乏風控數據,所謂壞賬經驗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

很多大平台在試水現金貸的頭一年,都是在燒掉了幾千萬元後,才積累了一定的用戶數據和風控模型。當你看著錢大把大把的燒掉,不良率卻居高不下,這種情況持續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盈利還遙遙無期,沒有強大的內心,你是根本堅持不下去的。

可以說,現金貸拯救了P2P行業。為什麼現金貸會在2016年下半年爆發?因為2016年8月P2P行業的「824新政」發布,明確企業100萬元和個人20萬元的天花板。P2P大額借貸的路被堵死,房貸、大標全都違規,平台被迫轉型小額,於是千軍萬馬搶灘現金貸,這樣倒逼迎來了行業大爆發。

你以為的現金貸不是真的現金貸

有人看到2345和趣店的財報後,就斷定現金貸來錢容易,是個人做現金貸都能賺錢。我只想對這些人說,你們還太年輕,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

他們說現金貸沒有風控,回款全靠催收。按照這個邏輯,現金貸早就該有了,哪用等到2014年?互聯網都誕生20年,催收也不過勞動密集型業務,中國什麼時候缺過人?但事實並非如此。

早在1996年,美國就出現了現金貸公司Nextcard,他們主打在線借貸,包括在線獲客、在線風控、在線放貸,以網路信用卡自居,用戶一度破百萬,成為明星創業企業。

但好景不長,僅僅過了6年,Nextcard就因為風控乏力、壞賬過高,最終申請破產。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數據積累,全在線風控只能是看起來很美。

還有人說,現金貸是門流量生意,誰的流量大就可以做成。事實證明,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流量大的平台,只是可以更快地將錢放出去,卻未必能將錢收回來。

之前我接觸過一家媒體,流量在媒體內屬於頭部,他們看人家做現金貸賺的彭滿缽滿,難免心裡痒痒,於是自己擼起袖子干。結果乾了幾個月,首逾率超過50%,壞賬率驚人。當時我都懷疑聽錯了。

作為純線上借貸,現金貸的風控只能靠數據。但在很長時間裡,央行徵信不給用,更別說很多人連央行徵信都沒有,市場上可參考的徵信數據也不多。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早期現金貸創業者只能燒錢換數據。

這兩天的風口浪尖的趣店,為什麼羅敏敢說,「你不還錢,當做福利送你了?」因為趣店的不良率只有0.5%,羅敏這麼說只是客氣。他的底氣在於,趣店的乾爹是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的利用支付寶替他代扣,很少人願意為了幾百元欠款失去唯一的支付寶賬戶。趣店靠著螞蟻乾爹才成為富二代。

現金貸還要防範「黑客」的攻擊。因為現金貸平台交易的是錢,它比電商平台更容易招來黑客。如果沒有過硬的安全技術,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炮灰。有家上市公司開了家現金貸平台,結果被黑客薅掉了近十個億,估計他們老闆都要一口老血噴到財報上吧。

這個世界看似機會很多,但絕對沒有隨隨便便就能賺到的錢。

治理現金貸亂相從持牌經營開始

現金貸之所以充滿非議,利息高只是表象,深層次原因還是不公平競爭。

現在大家指責的現金貸,準確說其實是非持牌平台。對於持牌的現金貸業務,比如銀行信用卡業務,或者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即使利息也不低,大家也少有爭議。因為它們持牌,受到的監管也多。但非持牌現金貸平台不同,如果不是幾家公司上市,普通公眾對於現金貸行業幾乎一無所知。也確實有不少平台亂收罰息,有掠奪性借貸的嫌疑,這些害群之馬不不僅坑了用戶,也坑了現金貸。就像e租寶其實並不是P2P,但卻讓P2P行業背了鍋。

所以,終結現金貸亂相的唯一手段,就是讓現金貸徹底暴露在陽光下,進行持牌經營。正如央行反覆喊話的那樣,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現金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非持牌,因此難免魚龍混雜。所以,我在多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閉門會議上呼籲監管現金貸。

而保護現金貸消費者最有效手段,就是讓徵信牌照迅速市場化,讓海量現金貸用戶的貸款數據成為銀行可以獲取的數據,使得銀行得以進入現金貸這個「暴利」行業,讓守信的現金貸用戶有機會獲得低成本資金。

美國已經開始了針對現金貸的監管嘗試。9月份,我和美國現金貸監管機構、CFPB(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官員有過當面討論,對於綜合利率在90%到110%的現金貸產品,他認為是相對合理的監管限制。

那次交流之後,美國就加速出台現金貸的監管政策。9月份,CFPB首次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upstart簽署了無異議函,鼓勵他們用大數據分析進行風控。10月份,CFPB出台新規,要求現金貸平台放貸前,需評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還款,避免借款人過度負債。

無論監管出不出手,現金貸的需求和供給都在那裡,與食色等同,皆性也。區別只是活在陽光下,或者藏在陰影里。

高利率只存在於現金貸的初級階段

現在很多人指責現金貸的高息,但所謂高息的背後,是居高不下的成本。而且,這些高成本是可以通過監管介入來降低的。

監管首先需要定義,什麼才是現金貸的利息。現在很多人將利息和費用籠統算作利息,然後將其折算成年化利率。

比如徵信費用,由於非持牌現金貸平台無法接入央行徵信,只能依託第三方數據和大數據分析。近年來快速崛起的同盾科技,就是第三方徵信公司中的佼佼者,同盾的最新估值超過60億美元,而為其買單的很多都是現金貸平台。同樣,搭建一套大數據分析的系統,也不是輕而易舉,僅篩選出優質用戶和搭建風控模型,花費就要數以千萬元。

再就是獲客費用,現在現金貸平台獲得一名可借款用戶的成本,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考慮到現金貸用戶的單筆借款額只有500到1000元,所以在用戶頭幾次借款時,他貢獻的收益都覆蓋不了他的成本。

所以,已經遞交上市申請的流量入口公司融360也整合了風控服務,批量採購第三方風控數據,為現金貸行業很多初創公司降低了整體運營成本,自身也獲取了合理的收入。

在我看來,將這些成本全都算入利息並不合理,至少存在爭議。因為現金貸行業還在發展初期,規模效應還不足以攤薄這些成本。如果將這些費用都算作利息,同時還恪守36%的紅線,最終必然將行業逼入地下。目前,非線上的民間人工小額高利貸最高利率早已突破1000%!堵是堵不住的。

而且,現金貸平台的資金成本也由於監管介入而不斷攀升。銀行對小額借貸並非不感興趣,但有些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在過去一年,嚴禁銀行資金進入現金貸行業,但市場被打開了就很難再堵上,現金貸平台只能尋求資金成本比銀行高四倍的機構或個人,導致行業資金成本上升。而有些現金貸助貸機構,早期曾經從銀行獲得不少授信,許以銀行對較高利率,以致不少城商行也曾在現金貸行業中分得一杯羹。

隨著監管對現金貸的合理介入,多重作用會促使現金貸的利率下降。首先,現金貸平台有望獲得低成本資金,借款成本自然會水降船低。其次,現金貸用戶在反覆借貸後,優質客戶也會脫穎而出,他們有望從現金貸平台獲得更高額度、更長期限的借款,也自然能享受更低的利率。如果監管部門勒令現金貸平台向銀行及監管部門開放數據,銀行有機會提供金融產品服務的話,良性生態也許可以形成。此外,隨著市場教育的完成,現金貸頭部平台也會脫穎而出,前期投入的徵信和獲客成本也會被攤薄,進而拉低成本。

所以,高利率不是現金貸的本質,而是起步階段的特徵,隨著監管的介入,利率最終將回歸合理水平。

不賺錢的普惠金融何以「服」眾?

回望互聯網20多年發展史,現金貸算是劃時代的模式,因為這是罕見的不需要燒錢的互聯網生意。

現金貸另一個劃時代意義還在於,在廣告和遊戲之外,它是互聯網企業找到的第三條變現之路。在此之前,互聯網公司無論做什麼業務,變現基本靠廣告或者遊戲。雖然很多互聯網企業都試水金融,但是收效不佳。我9月份去美國考察發現,即使牛逼如Uber,試水汽車金融也讓它虧了6億美元。Facebook和Google也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金融變現方式。

現金貸作為純粹的互聯網金融,第一次將互聯網公司的流量紅利和技術紅利轉化為金融紅利。這是一個突破,其意義甚至不亞於餘額寶。即使如餘額寶,互聯網公司貢獻的只是作為渠道的流量紅利。而到了現金貸,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科技真正地在為金融賦能。

現金貸的另一個意義,在於證明普惠金融不僅可以掙錢,而且可能掙到大錢。在此之前,銀行對於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避之唯恐不及,因為特別容易虧損。此前某銀行在山東大力推廣小微金融,結果虧損百億之巨。

但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9月份,我在北京有幸聆聽了哈佛商學院Michael Chu教授的演講,他不僅是位學者,還是身體力行的企業家。為了踐行普惠金融,他在墨西哥創辦了康帕圖銀行,這家企業也是全球第一家IPO的小微金融機構。

他告訴我,在康帕圖上市之前,墨西哥只有500家機構從事小微金融,2007年康帕圖上市至今,已經有超過3000家企業在做小微金融。「在康帕圖公司創業之初,我們就立志成為最賺錢的公司。因為只有賺錢,才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進入普惠金融領域。」

我一直推崇用金融的力量來塑造好的社會,只有社會變得更好,金融才能賺更多的錢。如今,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業者們,就像墨西哥的康帕圖,它們良好的盈利表現,必然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未來,金融服務在中國會像「自來水」一樣方便,而不是像奢侈品那樣金貴。

weixin.qq.com/r/SnXD2x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陳老師解析】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應該有怎樣的職業規劃?
對於銀行來說,為什麼存款計提的就叫準備金,貸款的就叫撥備?
你看過最優秀的研報是什麼?
中億行:廊坊房產貸款條件和手續有哪些
國金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