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與粘連的那些事!
第一、了解瘢痕組織
當肌肉或韌帶發生撕裂或其他損傷時,人們很自然的想法就是身體會長出新的肌肉或韌帶來替代原先受傷的部位。但事實並非如此,肌肉與韌帶的撕裂或者其他損傷都是由瘢痕組織進行修復的。
瘢痕組織由膠原蛋白組成,是一種非常脆弱、僵硬的纖維狀組織。通過這中纖維組織可將兩側受傷的軟組織連接在一起,以達到修復的目的。聽起來瘢痕組織是對於損傷修復起積極而又關鍵的作用,但是它也有發生失誤的時候,給損傷恢復和軀體功能帶來阻礙:
1、 當損傷組織面積較大,出血量較多,會形成一大塊纖維狀的瘢痕組織。這時候瘢痕組織體量較大,呈堆積狀,會對周圍其他組織形成擠壓,也會在組織間縫隙或空腔內形成填充,阻礙正常的肢體活動。在一些實例中,我們可以在皮下看到或者觸摸到這樣的瘢痕組織。
2、 當損傷貫穿不同組織,比較深時,會形成不同組織間的瘢痕組織的粘連。如果在粘連形成的初期,不做處理,或者由於不當的訓練反覆引起出血、傷口撕裂,瘢痕組織不斷生長,粘連變的牢固,不同組織在活動時會成為一體,引起關節活動受限和活動時疼痛。
第二、了解前叉重建手術
對於膝關節前叉斷裂,目前主流的手術治療是關節鏡膝關節內重建。相對於開放性手術,關節鏡屬於微創手術,切口小,感染風險低,術後恢復效果好。
手術主要目的,是重建一條新的前交叉韌帶,以恢復其維持向前穩定的功能。手術時先要做診斷性關節鏡檢查,查看有無半月板或軟骨等關節內組織病變,必要時一併處理。選用合適的移植物來重建,並給予適當固定。骨-髕骨肌腱-骨自體移植物兩端帶骨頭,固定後癒合良好。自體移植物取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對摺成四股肌腱移植物,手術傷口較小。另外也可以用股四頭肌肌腱或異體移植肌腱,來作重建所用之移植物。移植物兩端的固定,可以用潔面擠壓螺釘、內鈕扣,可吸收擠壓螺釘固定。
那麼對於重建術後的康復有兩方面:
1、重建前叉韌帶的訓練康復,恢復其特有功能;
2、手術損傷的恢復,避免瘢痕組織影響關節功能;
對於經過運動損傷或有損傷康復經驗的人,我們知道當運動損傷發生後立即實施R.I.C.E.R.療法,可限制瘢痕組織的形成。R.I.C.E.R.它包括休息,冰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治療方案(這個展開會很長,先放這裡)。
第三、術後康復粘連和瘢痕的評定
1.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關節粘連有何表現?如何判斷已經發生了關節粘連? 準確有效的ACL重建手術,是術後關節活動正常的基礎,因此手術本身的缺陷造成的關節活動受限就不在本次討論範圍內。關節粘連的表現很容易理解,表現為關節屈伸的活動受限,關節活動僵硬感。通常ACL術後即可就要保持充分的伸膝,膝關節完全伸直的角度定義為0°,正常膝關節還有5-10°的過伸。術後任何時候發生伸直受限,就可以認定有關節粘連的發生。另一方面關節屈曲,為了保護移植體一般術後4周內控制屈膝角度在90°,4周以後逐漸增加關節屈曲角度,術後12周不少於120°。因此如果術後4周關節屈曲角度小於90°,術後3月小於120°也說明關節發生了粘連。
2. 術後3月發生了關節粘連如何分型和界定粘連的嚴重程度? 關節粘連分為4型:
1型:屈曲正常,伸直受限<10°2型:屈曲正常,伸直受限>10°3型:屈曲受限>25°伴伸直受限>10°4型:屈曲受限>30°伴伸直受限>10°,並伴有髕骨低位
嚴重程度分級: 輕度:伸膝受限<5°屈曲>110° 中度:伸膝受限5°-10°,屈曲90°-110° 重度:伸膝受限>10°,屈曲<90°
以上是簡單的定性判斷,對於瘢痕粘連位置的確定和嚴重程度,有時間也會有整理分享。
推薦閱讀:
※膝關節痛,要養也要練
※被膝關節絆倒的明星們
※一個膝關節患者2年的艱辛歷程(二)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自我康復
※膝蓋疼痛難忍,走路打軟腿是怎麼回事?可不要忽視了這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