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 production 精益生產 03:標準化

標準化作為精益生產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也是被各行業一直不停提到的概念,已經被廣泛的接受和應用。「標準化」的字面意思所有人都懂,也有好多人做的像模像樣,但是標準化,尤其是在精益生產中的意義遠遠不僅僅在於「讓一件事情有標準」。

為什麼需要標準化?

一般的理解中,標準化可以讓不同的工人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工作,保證質量和工作效率,更利於生產規劃,有一個標準可以評價效率等等。

在精益生產的概念中,一個標準的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是發現異常,並且成為持續改善的一個基線。

標準可以定義為:

目前最好的方法去完成一種任務、獲得一種結果以及生產一種產品。

標準製作完成以後,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作為用來應付檢查的文件,當做完以後就束之高閣。而是要成為知識的載體,如何最好的完成任務。也要成為檢驗目前水平的一個標準,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做,如果結果不好,員工不穩定等也就不能成為介面。也要成為進一步提升的基線,就像爬山一樣,每一步提升,都可以以一個標準作為基線,而不至於從頭開始。

如何標準化?

一次標準化以及應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如下步驟:

一個標準的內容往往是用SOP或者相似的文件體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核心的內容總是相似的,往往包含有:

  • 列出所有步驟
  • 每個步驟的關鍵描述
  • 簡單圖示步驟
  • 利用圖標等可視化critical points
  • 員工簽字等方式確認員工符合要求,有能力按照標準執行

一些關於標準化的誤區

  1. 標準化定義了一種完美的工作方法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理解,也是在很多持續改進不足的生產線常見的情況。如上所說,標準應該是要持續改進的,不停的更改適應新的要求,抓住可以提升的機會。

  1. 標準讓員工變得沒有創新

標準作為「當前最佳」的方法,如果有更好更穩定的方式來完成工作,應該隨時對可能的改進方案進行評估。

  1. 標準是領導層用來監督員工工作的一種方法

制定標準的目的並不是監督員工是否按照標準完成了工作,而是一個好的標準,更有利於員工完成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效率。如果為了監督工作而制定標準,那就違背了標準本來的目的。

  1. 制定標準後,員工應該自己學習標準

對於生產部門來說,制定標準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訓。應該要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對於生產線員工進行培訓,並且進行考核以驗證培訓效果,以及確認員工是否可以正確執行標準。培訓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收集反饋,分析標準是否最優的過程。

  1. 如果員工可以做的比標準更好,那麼應該讓員工自己發揮

對於一個生產部門來說,某個生產環節的不穩定,即使是經常性的效率偏高,也是不利的。首先一個環節的效率提升不會帶來最終效率的提升,然後當因為不穩定而出現問題的時候,也無從分析,這樣就失去了作為持續改進基線的功能。這時候更應該做的應該分析是否有進一步改進標準的機會。

制定標準的方法多種多樣,標準的形式也不局限於一種。在實際工作中,標準化最重要的還是一線工作人員以及工程師對於標準化深層次的理解和重視。

一些不好的標準化的表現

  • 不穩定的生產效率,cycle time
  • 標準的定義模糊,執行比較難得到反饋和確認,比如」將完成的工件放入支架,旋轉到正面朝上「。如果沒有定義」朝上「的具體要求,比如支架上無參考,旋轉時無法得到反饋,員工較難確認自己是否將工件放到正確的角度。
  • WIP (work in process)數量不穩定
  • 標準中使用「經常」,「一般」等詞語。如果有可能有異常,應該明確定義「如果」「那麼」。

推薦閱讀:

形式進步與思想進步
是什麼讓庫克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是人為操作失誤,如何回答客戶的8D報告?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論可走?-泰坦尼克上華人逃生比例的數據分析
對話亞馬遜:授權一線,Andon可以做更多

TAG:精益生產 | 製造業 | 汽車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