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大閱兵,100多架飛機是如何做到協同作戰?
隨著大數據在軍事領域的高效開發和全面運用,戰爭將步入大數據時代。在未來戰場上,「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只有具備大數據優勢的一方,才能有效掌控數據——這一關鍵戰略資源,從而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已經意識到大數據是軍事競爭的新高地。在今年的閱兵場上,我們共同見證了大數據的精準指揮魅力!
三軍亮劍,勢如雷霆
7月30日,建軍90周年大閱兵的震撼場面,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整個閱兵歷時75分鐘,共有12000名官兵、600餘台(套)裝備,100多架戰機接受檢閱。其中40%的裝備是第一次亮相。
我們來回味一下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時刻。
這100多架飛機編成1個紀念標識梯隊、1個空中突擊梯隊和6個空中梯隊,從東北、華北6個機場起飛,統一協作,整齊劃一,全部實現精準無誤。
方艙指揮,數據云集
此次受閱空軍全程依託方艙指揮,全部使用機動裝備開設高級別指揮所。
方艙:用各種堅固材料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方便、可移動的整體。也可以說是一個活動的"房子",裡面配備有先進的指揮系統。
在軍事方艙內,通信、機要、領航、航管、氣象、雷達情報等戰勤席位依次排開,大大小小的屏幕上顯示著各種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組成空情大數據,結合信息化指揮平台,指揮員依據數據作出決策,對千里之外的機場,千米之高的飛機下達行動指令。
在方艙內,各席位之間精誠協同,雷達情報分隊依次通過組網系統對空中每架飛機進行實時態勢監控,及時搜集準確的數據信息為指揮員果斷決策提供了有效支撐。
通信組輕點滑鼠,各閱兵機場、備降場和相關民用機場實時的影像數據隨調隨到。機場的多條航線雖然交叉重合,卻各自並行不悖。這歸功於他們通過大量數據測算,設計出最佳航線,綜合運用組網空情、數據鏈等多種手段準確掌握空中飛行狀態,綜合判定掌握航跡偏差和時刻誤差,確保精準精細指揮。
隨著各種感測器網路應用於信息化戰場,目標跟蹤與監視的海量數據保存了下來。將不同來源和類型的異構數據進行融合併挖掘整理,實現多數據關聯即席查詢、分析報告和決策支持,幫助指揮員從整合以及多源數據中找出規律,能有效管控戰場態勢,提高指揮效能。因此,大數據拓展了作戰指揮的控制內涵。
數據本身成為戰爭焦點
現代戰爭,被譽為數字戰爭。空軍作為高技術軍種,對數據的感知應用更為深刻。不論空中格鬥,還是地面抗擊,都是「算術」決定「戰術」。大數據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意味著未來影響、決定軍事行動的核心在數據。對數據的積累量、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將成為獲得戰場優勢的決定性因素。
戰場上的實時信息、各種偵察平台搜集的情報、作戰指揮中心的每條指令,都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並發揮作用。正是這些瞬息萬變、紛繁複雜的海量數據構成了最基本、最客觀、最全面的戰場態勢,從而也使大數據本身成為戰爭攻防焦點。通過掠奪、破壞和摧毀對方數據資源,建立己方的數據優勢,就可能快速達成作戰決策及行動優勢,並轉化成作戰勝勢。
當大數據成為舉足輕重的武器時,或許將開啟一種新的作戰樣式——「數據中心戰」。敵對雙方圍繞奪取「數據主權」,瞄準「數據紅利」,在「數據新幹線」上展開激烈爭奪,真正踐行了「得數據者得天下」這句話!
推薦閱讀:
※抖音or快手,鬥魚or虎牙?大數據助力MCN鋪設平台的選取| MobData
※巨變將至!未來人類不分階層,只分物種
※知識分享 | 不超3分鐘看懂「PHM」!
※從數據採集中獲益的8大產業
※呦呵~數據上圖新功能:圖標、紋理、更多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