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灸穴點陣圖-人體全圖

五腧穴

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總稱「五腧」。這是以水流的大小來形容各經脈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靈樞·九針十二原》)意指經氣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於頭面軀幹,象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經氣初出,如水的源頭,所以稱「井」,多位於四肢爪甲之側。經氣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稱「滎」,多位於指(趾)掌(跖)部。經氣漸盛,如較大水流灌注,所以稱「輸」,多位於腕(踝)關節附近。經氣充盛,象水流之長行,所以稱「經」,多位於腕(踝)或臂(脛)部。經氣統盛深入處,宛如水流匯合,所以稱「合」,多位於肘(膝)部附近。

陰經五腧穴表

經脈

井(木)

滎(火)

輸(土)

經(金)

合(水)

手三陰

手太陰肺經(金)

少商

魚際

太淵

經渠

尺澤

手厥陰心包經(君火)

中沖

勞宮

大陵

間使

曲澤

手少陰心經(火)

少沖

少府

神門

靈道

少海

足三陰

足太陰脾經(土)

隱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陰陵泉

足厥陰肝經(木)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曲泉

足少陰賢經(水)

湧泉

然谷

太溪

復溜

陰谷

陽經五腧穴表

經脈

井(金)

滎(水)

輸(木)

經(火)

合(土)

手三陽

手恥明大腸經(金)

商陽

二間

三間

陽溪

曲池

手少陽三焦經(相火)

關沖

液門

中諸

支溝

天井

手太陽腸經(火)

少澤

前谷

後溪

陽谷

小海

足三陽

足陽明胃經(土)

歷兌

內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陽膽經(木)

足竅明

俠溪

足臨泣

陽輔

陽陵泉

足太陽膀胱經(水)

至陰

足通谷

束骨

崑崙

委中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點

井穴開竅醒神,可用於神識昏迷、心下煩悶;熒穴清泄邪火,可用於熱病;輸穴可用於發作性病症、關節痛;經穴可用於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於腸胃等六腑病症。這就是《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說:「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以及《難經·六十八難》所作的補充解釋:「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歸納為:「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意指各經的滎穴和輸穴主治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難經》還將五腧穴配合五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補母瀉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經脈的「根」穴,因其位於四肢末端便於臨床診察施治。針刺、按壓或脈衝電刺激井穴常可出現經絡現象;疾病時左右兩側井穴溫差顯著,可用測溫儀測定人體兩側井穴的溫差來檢查經絡平衡狀態,為臟腑經絡辨證提供參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後一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六腑中的大腸、小腸、三焦,在足三陽經上又有一合穴,稱下合穴。《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這是指六腑下合穴而言。足三陽經上的六腑合穴,總稱「六腑之合」,即「胃合於(足)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上巨虛),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下巨虛),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這是因為「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其合穴同在足陽明胃經上;三焦水道,出於膀胱,故其合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六腑下合穴是「陽脈之別入於內,屬於府者」,臨床上治療「腑症」有顯著作用。其他滎、輸等穴則以治療各經的外部病症。

新針手足針療法

療法介紹

新針手足針法是針刺的一種新療法,相對於傳統針法的遠道取穴,是在手部或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扎針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遠端取穴治病的原理:有關四肢與全身的聯繫,在《內經》中早有記載。如《靈樞·動輸》篇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衛氣失常》篇又說:「皮之部,輸於四末。」「四末」即指四肢下端——手、足,說明手足陰陽經脈氣血會合聯絡的部位。在上肢,人身「陰氣……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素問·太陰陽明》篇);在下肢,「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氣起於足五趾之里」(《素問·厥論》),均是闡明手足與周身陰陽經絡的密切聯繫。所以十二經脈脈氣的散布,以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稱為「根」或「本」,和「四關」「氣街」關係密切,它與軀幹的「標」「結」等部位相對應。因此手針療法和足針療法針刺肢體遠端的不同穴位,能對全身各部的病痛產生治療的作用。 選穴原則多用「繆刺法」。即不同的疾病部位選取對側手足部的相應穴位,左病選右側穴,右病選左側穴。《素問·繆刺論》說:「夫邪客於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佈於四末。」由於經絡有左右交叉的傳注關係,所以在治療上採用交叉取穴的方法。

新針手足針法起源於60年代文革時期,盛行於80年代農村合作醫療的新針刺療法(包括針刺麻醉),對於當時農村缺醫少藥局面,新針刺療法在防治疾病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新針手足針法是在新針刺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成,集中發揮了新針刺療法的優點,可治療疼痛性疾病及疑難雜症,無須留針,且只用一根針,鎮痛迅速,針入痛消。著名新針手足針法創始人黃孔新醫師在繼承新針刺療法的基礎上,充分吸收了張顯臣老師的「手足三針療法」、王岱老師的「跳動神針」、張偉傑老師的道醫「天乙神針」中部分針法和實踐醫學,使新針手足針法更為完善。

療法特點

取穴少而精(一般只取1-3穴;如針一穴即效不針第二穴。)

進針快,強刺激不留針,針刺入穴快如閃電疾風飛箭般入穴。

遠的地方。

針法得氣快。進針後幾秒鐘完成手法,行針立即得氣,酸麻腫脹應針而至疼痛即減輕或消失。

針刺時間短,從進針到出針,快者3-5秒,慢者在一分鐘,2-3分鐘者極少收效顯著即可出針 。

隨咳進針,活動患部是關鍵。針刺咳嗽有二個作用:一是轉移病人的注意力,緩解病人對針刺的恐懼,減輕進針的疼痛,避免暈針;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氣血,提高療效。針刺同時讓病人活動患部,更是取效的關鍵,這也是從《靈樞·周痺第二十七》所說「故刺痺者---其瘛堅,轉引而行之」的具體應用。

應用安全:新針手足針法針刺穴位都在人體比較安全的部位,以手足踝腕關節以下為主,遠離內臟組織器官,不會發生意外醫療事故。

學習內容

主要學習針灸絕技「新針手足針法」,它是針灸的創造性發展。其顯著特點是:

1.取穴少而精,一般疾病只取一穴。

2.進針快如閃電,隨咳即進,活動患部是關鍵。

3.行針得氣快,入穴酸麻脹痛應針而至,疼痛即減輕或消失。

4.療效顯著:有入針即效、出針即愈,既有近期療效,又有遠期療效。

5.應用安全,針刺以四肢遠端部位為主,遠離內臟組織器官,不會發生醫療事故。

6.易學易懂,治療範圍廣,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具有療效好、方便、經濟的特點。

培訓內容:

第一天上午:新針手足針法的理論依據,臟腑經絡簡介。

第一天下午:.新針手足針法特定穴取穴方法,基本針法操作及練習

第二天上午:新針手足針法的針刺手法,補瀉手法操作及練習

第二天下午:具體病症的操作及練習(各種疼痛,頸肩腰腿痛,落枕,胃痛,痹病(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關,痛風等)

第三天上午:具體病症的操作及練習(各種疼痛,頸肩腰腿痛,落枕,胃痛,痹病(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關,痛風等)

第三天下午:學員疑難問題解答及複習相關針法。老師現場演示和學員互動。

學習方式: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實際操作,老師手把手地帶教,通過學習達到熟煉掌握、獨立操作的標準。

韓雪18910938325(威信)威信公眾號xh18910938325


推薦閱讀:

異鄉人,從一碗湯開始
中醫帶你了解合谷穴
被扭曲的古人治未病本義
相愛、傷害、叛變,身體里的小劇場觀看指南!
傷寒論的崛起,和為啥無法推廣的問題。

TAG: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