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友:這是我生命的功課,請過目
這是十年前的一個訪問,從未發表。現在讀來,音容宛在。謹以此奠奉吳清友先生的靈前。
「我為什麼不生在東京?我會生在台灣西南沿海的漁村,這不是宿命是什麼?一個人被上天安排在某個不同的時空誕生,每個人都應該為他所誕生的土地、社會、人民,盡自己所能做一些好事情。做一些你喜歡做的,或者做一些你認為應該做,但是沒人做的事情。」
_____
口述 | 吳清友
我是1950年出生的。
我可能有一點宿命論,因為年紀漸漸大了,就會有一些自己的觀點,不管別人同不同意、相不相信,都不會有所改變。這種觀點有時只是一種單純的Believe,一種相信。
我相信,每個人來到人間,都有他應該完成的生命功課。
誠品是上天給我的功課
1989年3月,40歲的吳清友創辦誠品
誠品創辦初期是很辛苦的。我開始想:台灣有那麼多人,為什麼是我去做這件事?我是不是最好的,最恰當的,最有能力的,或者能夠做到最精彩的?
其實我自己心裡明白,不見得。
但為什麼是我?我只好把它解讀為,這大概就是上天給我的功課嘛。
不管我是否擅長,是否喜歡,冥冥之中就是我被分配到做這種事情。
1988年,我在39歲的黃金年齡動了第一次開胸手術,用人工心肺機進行了四個小時。我開始深刻地體驗到無常,人類可以有很多想像和計劃,但都逃離不了無常。
我問自己未來是要做什麼?於是我選了一個既沒有發展性,又是我專長的全新工作。完全不是一個生意決策,是出於在那個當下,我心中的想像。我選擇把我的生命依附在一片樹葉上。
我在強烈地尋找生命的正當性。因為既然讓我活下來,我要"以禮相待「。
我為什麼會把它當做上天的功課呢?
生病時,我一位同事送我一句話,我得到啟發。他說:「吳先生,是上天要你服某種葯才給你這場病。」通常我們講因或果,誰前誰後,很難說。我可能是個非常固執的人,所以這個病必須要重,這個猛葯才會出現。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也是生命的奇蹟。
我認為醫院比教堂更重要。很多人在醫院得到的生命啟示最大的。一旦你躺在病床上,你心裡明白——這是你的命運,你的功課。
我女兒曾經抄《金澤庄》,攤開有120頁,每一頁有36個字,她去畫線、畫格子,把整本都抄完。1998年,她送給我當爸爸節的禮物。那是我這輩子難忘的禮物。在最後一頁,我女兒寫了一句:「一輩子有抄不完的經,一輩子有行不完的善,一輩子有無法賞報的恩情與愛。」
我躺在在病床上,一邊放著太太給我的《金剛經》,一邊放著女兒用手抄的《大悲咒》。我想,我應該算是非常幸運的人。
吳清友先生與女兒吳旻潔
書店的精神是安頓人心
1996年誠品面臨要搬家,我們就策划了一個活動,叫做「今夜不打烊」——就是那一天誠品24小時經營。沒想到這個創意在台北造成了轟動。因為很多人多年已經習慣來誠品書店,書店有他生活、生命的記錄。失戀也好、苦悶也好,他會來尋找他的精神脊樑。這家店要關,人們來書店不是跟誠品告別,而是跟自己告別。他曾經激情於在誠品書店的某一段時光,或某一個角落。他可能12點下班,下班後想來書店,我們這個店還開著,燈還亮著。從此,誠品書店變成了24小時書店。
我沒有把書店當作是書的交易場所,我和我的同事把它當作是個款待讀者的地方。
書店有它的場所精神。教堂有教堂的場所精神,圖書館有圖書館的場所精神,KTV有KTV場所的精神。
這個精神是以讀者、以人為中心。
書店是安頓人心情的閱讀場所,而不是書的交易空間。所以我們在增加資本之初就講究燈光等等情境氛圍。人有五感,所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誠品」希望盡量把這些都做好。
可我當然明白,同樣一本雜誌,在路邊攤和在誠品店,賣的價格是一樣的,它無法幫我加值。但是我們把消費者、顧客當成是人,我們書店是款待讀者、人的地方。我們的同事美其名曰叫做:「心情停泊的港口」。也有人說:「有些人進來看書看半天又不買」,我說這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核心價值。
全世界只有一個行業、一種營業場所,不用花錢你也可以得到享受,那就是書店。
你到咖啡館,不能借桌子坐一坐,喝杯水。你到書店可以,停留一天,看50本書,瀟洒地走出去,只要你高興。書店沒有強迫買賣,也不需要買門票。所以,經營書業的人,最好要有些理想,有些自己對閱讀正面的價值觀。正如你假使要選擇當老師,可能距離財富這條路比較遙遠。堅持自己的理想的人,我相信不是金錢能誘惑的。
商業思維把時間當做金錢,誠品人的觀點——時間是生命。我自己作為服務業的經營者,就要去探討我的服務觀是什麼?最後我們得出八個字:「成就生命,分享終身」。
這是一種生命的自重。
閱讀充滿了無限種可能。人類所有的內部和外部活動,幾乎可以全部轉換成文字。德國文學家赫爾曼·墨塞說:「除了大自然之外,人類最精採的作品,就是——書籍」。我徹底認同。
我真的要感謝上天給我的這個任務。假使我去做一個單純的生意人,就算賺很多錢,我明白我不會快樂的。
推薦閱讀:
TAG:誠品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