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成長事記1——Try to fail not fail to try.

知乎的朋友大家好。知乎很有名,我終於註冊了賬號,希望能跟大家交流,分享關於中國、以色列和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事與價值觀。

今天想分享一些我少年時代的一些事,希望這些經歷能給你帶來關於生活的新視角:如果你正處於跌宕起伏的時期,或是因為一些遭遇左右為難,請堅信現在的困苦是為了長時間過後的成功。

當下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讓自己更幸福,讓生活更有意義。

(我的中文口語還可以,但是寫作沒有辦法很流利,所以文章是我用英語寫,同事幫我翻譯的。)

曾經我也是媽媽的男孩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勇敢的人:我害怕很多東西,不敢在咖啡店裡和旁邊的姑娘講話,不敢在擠滿人的房間里演講,不敢嘗試沒吃過的東西,不敢獨自行駛到一個完全陌生地方。

我出生在德國。6 歲的時候,父母決定帶我和弟弟、妹妹移民以色列。作為一個猶太人,我的父親在軍中服役,深深以「以色列血脈」為榮,希望我們長大後也能成為一名驕傲的猶太人,吸收以色列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19 歲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以色列,在媽媽的關懷和保護下長大,從來沒有機會去發掘自己的潛能,也沒能成為爸爸希望的「一名驕傲的猶太人」。

爸爸說有夢想的人應該靠自己而不是別人,樂於面對挑戰和失敗,不放棄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那時的我,更像是猶太人口中的「媽媽的男孩「,舒適地生活在媽媽的羽翼下,不努力學習,不願意麵對挑戰。會在某一天逃課去海灘開派對,我更追求的是『幸福的日子』,而不是『生命的意義』。

爸爸的訓練讓我變勇敢,不再怕失敗

2004 年,我 16 歲,剛剛完成所有考試,考了一個剛好及格的成績。6 月的第一個星期,窗外是滿滿的陽光,晴空萬里。白天,我坐擁海灘和大海,晚上 party 一場接著一場,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的安逸舒適。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以色列休息日是周六),我剛從海灘回來,準備再次和朋友出去的時候,我爸把我叫到客廳。 「Rafa」,他說,「你要出去了嗎?」,「是的,朋友聚會,怎麼突然這麼問? 」。看著他,我的內心突然有種焦慮的感覺。我對我爸爸和他說話的語氣非常熟悉,我知道他肯定有東西要告訴我。

「這個夏天你已經 16 歲,到了法定工作年齡,是時候出去找點事情做了,不是每天瞎玩」。 「什麼意思? 「我裝作聽不懂的樣子,把問題推回給他。 「我的意思是這個假期你應該找一份暑期工作賺些錢」。我深吸了幾口氣跟他說:「但是爸爸,這是假期,我要享受和放鬆,就像我的朋友們一樣」。「是的,但是你工作之餘依然可以愉快地玩耍」。爸爸回答我。

兩天後的早上,我站在我叔叔的加油站,右手拿著一塊黑色的小毛巾,左邊是一個裝滿水的大桶。 「去吧,你還在等什麼,」其中一名工人他指著剛好停在我面前的一輛車對我說, 「嘗試為他們提供服務,看看他們是否願意讓你幫忙清理汽車的窗戶」。

當時,我穿著短褲和白T恤站在陽光下,全身不停地出汗彷彿身處煉獄,鼻腔充斥著難聞的汽油味,為什麼,我不停地問自己到底為什麼在這個地方?

那一個月里,我每個星期工作五天,從早上 8 點到下午 4 點,每天 8 個小時。我的工作似乎就是不斷地嘗試和不斷地失敗。

沒有基本工資,完全需要按銷售率提成。我必須說服車主讓我為他們打掃汽車,這樣才能拿到小費,並且向他們出售一些他們本來並不想買的產品。因此,我不得不主動接近他們,但當時我還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不得不說這確實提高了我的銷售技巧,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改善了我的性格。

在工作的第一個星期,由於沒有任何經驗和技巧。每天基本上都是空著口袋去上班,晚上又空著口袋回家,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客人拒絕。

我清楚地記得那種失敗和恥辱,我覺得失去信心。每天唯一的發泄就是媽媽接我下班的時候,不停地跟她抱怨: 「我要辭職,我受不了了!」。 「Rafa 我知道你很辛苦,但辭職的事情必須要先打電話跟你爸爸說。」媽媽回答。但我知道=爸爸的回答必然是『NO』!

第二個禮拜,一些司機開始願意讓我清洗自己的車了。成功率慢慢從 10% 增加到 20%,雖然增長緩慢但我仍然設法努力提升概率。漸漸地,我招攬顧客的成功率超過了80%。上班的最後一周,我每天基本能賺到 350-450 NIS(700 RMB-900 Rmb),而我第一周只能賺到 40-60 NIS(約 80-120 Rmb)。

這一份工作提高了我的溝通能力和銷售技巧,也鞏固我的耐力和毅力。但最寶貴的是讓我明白了如何在失敗和成功中成長。

我最害怕,是「不作為」

回頭看看那些漫長的日子:太陽下暴晒,大量的汗水和刺鼻的氣味,一遍又一遍的被拒絕。當時我找不到這麼做的意義,但現在我已經完全可以理解爸爸,他要讓我明白失敗的價值——失敗是人生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Try to fail not fail to try」,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從那個 16 歲的夏天到現在,無論我走到哪裡,不管我在做什麼,我都會守著我的這句座右銘,擁抱著它度過我華麗豐富的人生。

在這麼多東西中,我最怕的是「不作為」。我知道,如果因為害怕而拒絕嘗試,那麼我將永遠懼怕。所以,每天早上站在鏡子前刷牙,我會問自己:今天可能會有多少次失敗。到了晚上我會總結自己實際上失敗了多少次。

我開始嘗試著去和咖啡廳里旁邊的姑娘聊天,吃沒有吃過的菜,去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更探索新的工作領域,開展新的業務,迎接我創業生涯。雖然路途跌宕起伏,但我每天、每小時、每分鐘都按著我自己不斷嘗試的思考方式活著。

第一次試圖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許會遭遇失敗,但是再去嘗試的時候不會再犯之前的錯誤,這就是成長。有些人從來不敢嘗試,以為這樣就是避免失敗的最好辦法,這簡直荒謬至極。相反,通過嘗試和失敗,我們能夠學習和成長。如果一直站在同一個地方,不往前走,如何能接近成功?

生命是一段不斷學習和失敗的旅程,爸爸總是告訴我,「live as you die tomorrow and learn as you live for ever」。中文就是,你要活出一種明天馬上要世界末日的態度,因此要勇於嘗試和失敗。「在成功中我們或許只能收穫喜悅,但在失敗中我們卻能確確實實地學到許多東西。」從過去到現在我爸爸反覆強調。

這種思維方式成為了我公司的核心文化支柱,並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我為團隊成員提供信心和平台,鼓勵他們犯錯誤,不斷創造創新的理念和打破常規的想法。讓他們自由發揮,挖掘自己不同的潛力,我認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擅長領域。

無論對於一個初創公司,還是個人,只有不斷嘗試才能生存下來。一旦你停滯不前,時代的進步會讓你不自覺地退步。

「live as you die tomorrow and learn as you live for ever.」


推薦閱讀:

今年的The Guardian【卓越教學獎】屬於英國金斯頓大學!
自學可以成才嗎?
我要反駁輔導員,你們怎麼看?
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大慈大悲"?
家長辭去工作自己在家辦學堂教育孩子,這樣的行為算是違反相關教育法規嗎?比如剝奪了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等?

TAG:教育 | 個人成長 | 猶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