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從家裡偷錢?
做壞事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也許他們只是想要愛。
孩子偷錢,表層看來是因為他們需要錢或是品行問題。但是痛心疾首的父母有沒有問過,孩子需要錢來做什麼呢?孩子為什麼要採用「偷」的方式來獲取需要的錢呢?
我在心理諮詢中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案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偷錢的孩子背後也有很多很多種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缺乏被認同,為在群體中贏得更多的好感和尊重,獲得群體歸屬與認同感。比如,孩子因調皮或學習不好,不被家長和老師認同。越缺乏被認同的人,內心越渴望被認同,孩子在正常的情況下不能獲得被認同,也沒有群體歸宿感,就想通過金錢或什麼東西來討好同伴。
2、父母過多忽略孩子,孩子會做一些父母不接受的事情,來用「叛逆」和「問題」吸引父母關注自己;
3、孩子感覺生活中缺乏樂趣,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沉溺於某件需要金錢來維持的不良嗜好中。如過度迷戀網路遊戲;
4、孩子覺得家庭里壓抑,生活中缺乏玩伴,就以金錢來尋求夥伴與自己玩耍,同時逃避家庭內的壓抑。
5、合理需求不被滿足。無論合理與否,父母不認同的就拒絕滿足,令孩子心理失衡。
這種種的原因,背後都隱藏著家庭教育問題、親子關係不良、孩子內心缺乏被認同等問題。想要讓孩子改善行為,父母要做的不僅僅是教導孩子怎麼做對,還要關心孩子在「幹壞事」時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他究竟想要什麼?他究竟怎麼認為的?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明確孩子把錢用在什麼地方,了解孩子內在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例如一封來信描述:「今天中午他又偷偷拿了他姑姑300元。花了200元買玩具,自己要了一份,分給別的孩子一份。他對我解釋說上次他拿錢,別的小孩不相信是他自己的,他又拿出去是想證明給別人看,他上次不是偷拿家裡的。」
這清清楚楚地反映出孩子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或膽識,獲取同伴的認同;另一方面,也說明孩子一定在家裡缺少認同感,所以才需要在外面獲得認同。
所以,只要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就不難判斷出孩子需要什麼,而自己又有哪方面需要改進。
第二、即便是一個行為不恰當的孩子,依然需要被愛、被理解、甚至被保護。
孩子偷錢,很多父母一昧以打孩子作為懲罰,一次不行,兩次不行,結果孩子更加反叛,不僅僅偷錢的行為不改,反叛的狀態還不斷升級,甚至以自殺相脅,同時親子關係更加僵化甚至惡化。
不傾聽原因,僅僅懲罰結果,並不能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糾正孩子的行為時,要想一想改善行為才是關鍵,而不是因為他是個「壞孩子」所以只把重點放在懲罰上。
第三、改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後,應當與孩子就他的需要深入交談,一方面交談本身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另一方面要給教孩子如何合理地滿足自己的需要。譬如,對那些想用金錢換友誼的孩子,可以談如何和周邊的同學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誼,以及如何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感。
當然,如果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在人群中贏得尊重感,就很難教育孩子,因此,父母也需要不斷地自我學習。
首先理解並願意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給他一定的行為權力(譬如,給他合理的零花錢,或是允許他用更多時間去交朋友);再分享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同時約束他那些壞的行為。這幾個步驟,不僅可以幫孩子改變偷錢的壞習慣,在其他不恰當行為的修正中,也有很好的幫助。
未成年孩子們的行為習性都沒有最後的定性,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絕對不好的孩子。但孩子為了滿足他自己的內在需求,可能會做出一些錯的行為。根據不同的內在需求,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滿足,這對於家長來說,是需要學習的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美齡心理諮詢:http://xl699.com
推薦閱讀:
※那些本可以不必發生的悲劇,背後最根本的誘因是什麼?
※看《放牛班的春天》怎樣讓世界因你而不同?
※如何培養自己的口才?
※萬界天尊第四章講了什麼?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而卓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