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素質和精神交互作用
05-03
(摘自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森田正馬著)學習筆記)
疑病素質所謂疑病就是疾病恐怖――即害怕疾病的意思,也有易擔心和容易產生不快感受的意思,是人的生存欲的體現,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對於神經質者來說,只不過其程度過強而形成一種異常的精神傾向罷了,如果其程度加重,還可以叫做異常人格。這種精神傾向是屬於內向型的,是一種擔心患病的精神傾向。這種精神傾向根據其程度和疑病種類的不同可出現各種情況甚至癥狀,如死亡恐怖、疾病恐怖、有害物恐怖或吉凶恐怖,以及對痛苦(苦惱、煩惱)的恐怖等。這些如再作細分的話,還可分為心悸加劇發作、焦慮不安發作、眩暈猝倒發作、運動麻痹發作等發作性癥狀(這些可統稱焦慮症),各種各樣的恐怖症,以及頭痛、眩暈、頭腦不清、身體倦怠、記憶力減退、神經性失眠等普通神經質症(俗稱的大部分神經衰弱,即假性的神經衰弱)。實質上,上述的這些癥狀並不是真正的器質性或者客觀查出來的病變,只不過是患者在主觀上自覺性的癥狀。對疑病感受的錯誤應對
但是,神經質症患者並不了解其癥狀的本質(從而出現了錯誤的認知和錯誤的應對),而深信上述主觀上自覺性的癥狀是眼前的事實(這就是錯誤的認知),故對癥狀產生了恐怖,並煩惱不堪(錯誤的應對)。實質上,患者並未曾直接與死亡或疾苦發生什麼關係。患者只不過是僅憑自我認識或觀察、判斷便把一般人都常有的自我感覺或觀念誤會成病態的異常(錯誤認知),故煞費苦心地企圖努力將它排除掉(錯誤的應對),但由於這些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心身現象,故其企圖就無法如願以償,因此,就會引發精神上的矛盾和衝突,導致精神交互作用,從而,越發加劇自己的苦惱和煩悶。如此一來,患者就被癥狀固著、束縛了,而且,也容易形成預期焦慮和自我暗示性地誘發癥狀,導致惡性循環。精神交互作用
所謂精神交互作用,是指一種精神活動過程中的精神機制,這種精神機制是這樣引發的:因某種感覺偶而引起對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注意集中),從而導致這種感覺會變得敏銳起來(感覺敏感),這一敏銳的感覺又會越來越吸引注意進一步固定於它(意識狹窄),這樣,就使感覺與注意彼此促進、交互作用,致使感覺越發強大起來。一般說來,精神交互作用是由疑病性素質引發的,在錯誤的認知和應對方法、應對過程的作用下而不斷強化。
神經質症患者由於存在疑病性素質,就把常人都有的正常感覺或體驗(如過勞之後或睡眠過度時的頭重感、飽食之後的胃部不快感、害羞時的赤面等)誤當作是病態的異常現象,從而引起了對它們的恐怖或預期不安,由於精神交互作用,使(所謂的異常)感覺與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進,導致「異常感覺」逐步加深、逐步強化固定,乃至固定成為長期的癥狀。就這樣,神經質症就出現了。推薦閱讀:
※倖存者內疚
※抑鬱症患者如何走出抑鬱的深淵?尤其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社會功能和如何恢復記憶力?
※如何克服因為身高矮帶來的不自信?
※青春期男性生理特點
※現在看到勵志的東西就噁心,這是不是心理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