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焦慮,拿什麼拯救你?
文章來源:abgela ID:youshucc 麥子熟了
鏈接:中產焦慮,拿什麼拯救你?
1
朋友一家來澳洲旅遊,路過悉尼,我們得空小聚。
我們都發現對方變了不少。
她以前不慌不忙,做事從容淡定。現在,風風火火,連走路步伐都比我快幾步。
不僅步調快,做事節奏也快。每到一處景點,不是先欣賞美景,而是拿出手機,擺拍照片。
她十來歲的兒子顯然對這一切,已經駕輕就熟,每到一處,都會自動尋找最好的位置,站好,露出標準的8顆牙齒,配合得相當默契。
而我,自從移居到大土澳,受周圍環境影響,整個人都變得隨意、放鬆不少,她的快節奏反而讓我有點不適應了。
朋友是我前同事,在北京媒體工作。先生在企業擔任管理職位,收入不菲,兩輛車,中心地段幾套房,若論家庭資產,絕對算富裕的中產階級。
他們全家也名牌傍身,出手闊綽大方,生活得體面富足。
但朋友卻過得很焦慮,她抱怨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她本是個喜靜的人,但現在一到放假,國內國外四處遊山玩水,她反而覺得有點吃不消。
「既然這樣,那就不要出來玩,在家休息也一樣放鬆啊,」我問她。
「不行啊,現在一到假期,周圍的同學朋友都張羅著出去玩,我們哪兒都不去,就顯得太另類,」她說,「況且,看著朋友圈裡,大家曬這個曬那個,我們如果什麼都沒有,心裡也不是滋味。」
朋友的煩惱,讓我聯想起前些日子,國內頗具爭議的一個話題:中產鄙視鏈。
2
一篇名為《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幼兒園》的文章,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了不少討論。
文中指出,現在某些群體中,已然形成「中產鄙視鏈」,比如,
旅遊:出國的鄙視去港澳台的,去港澳台的鄙視在國內的;
上學:坐豪車的鄙視坐好車的,四個輪的鄙視兩個輪的;
興趣班:學馬術、高爾夫的,鄙視學琴的;
……
這副金字塔狀的「中產鄙視鏈」,以價格高低比能耐,以消費大小論成敗,塔尖是高消費人群。
而塔底的人們,因為消費能力相對較低,則顯得寒酸。
按說中產階層,本應該是人們羨慕的群體,也是很多工薪階層奮鬥的目標,但內部竟也有如此這般的攀比心與分化,讓人驚訝,同時也揭示了這個群體的焦慮心態。
中產階級起源於西方發達國家,這個群體收入穩定,生活富足,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同時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發達和富強。
有數據顯示,在歐美,中產階層一般佔到總人口的70%以上,美國甚至達到了80%。
澳洲也是如此,社會的中堅力量,非中產莫屬。
我們居住的社區,若論收入和職業背景,算是典型的中產社區。比如,這條街上的鄰居,有醫生、律師、作家、公司高管,所謂白領和金領人士。
但同一條街上,也住著藍領工人,比如,電工、水管工、超市收銀員,或者打零工的手藝人等。
這兩撥人,收入自然有高低之分,但都生活得相當自在快活。
要說物質上最大的分別,就是居住環境的差異。
白領金領們,可能更多住在有庭院的獨立屋裡;
而收入低者,可能租房子住,或者住在相對空間狹小些的公寓里。
也就是說,這邊的中產階級,若論財富數量,也有高低之分。但據我觀察,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數,卻沒有很大的分別。
3
我女兒的一位好朋友,一位非常可愛爽朗的小女孩,總是神采飛揚,開心快樂。
這兩天,他們一家剛剛從塔斯馬尼亞州露營歸來,沿塔州環島一邊自駕一邊玩,度過了愉快的兩個星期。
他們家就住在我家不遠處,女孩爸爸是打零工的建築工人,媽媽在一家小店裡幫忙收銀打雜。
他們家收入並不高,但有時,我反而還挺羨慕這一家的生活方式。
因為他們的心態沒有被物質所限,反而知足常樂,能將有限的物質條件,轉化為無限的精神追求。
比如,他們的房子是租來的,但女孩的媽媽告訴我,她挺享受這種生活方式。不用固守著一處居所,反而可以常常搬家,尋找新鮮感。
自從結婚後,他們住過海景房,也住過靠近City的景觀公寓,現在孩子成長期,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他們又租住在了帶院子的獨立屋中。
他們的車子是普通二手車,孩子的一些衣服玩具是朋友分享的舊物。
物質條件不起眼,但他們的生活方式卻豐富多彩。
假期帶孩子走走逛逛,周末約三五好友喝酒聊天,或者陪孩子騎車踢球,晚上全家一起相伴燈下,玩遊戲做閱讀,享受恬淡安然的家庭時間。
他們的生活狀態,沒有物化。
他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
他們熱情洋溢的笑臉,和養育的快樂孩子,就是明證。
另一戶鄰居,丈夫和妻子都是公司高管,結婚後,妻子辭掉了全職工作,專心當家庭主婦,收入幾乎減半。
現在孩子們開始陸續上學,我問她,會考慮回去上班嗎?
她回答得很乾脆:
會的,但還不是現在,我現在的主要工作,不是掙錢,而是陪伴孩子成長。
而這一家人,兒子的腳踏車、滑板車都是別人家孩子用過的舊物,我女兒有一些小號舊衣,也送給了他們的小女兒。
他們不缺錢,但他們更享受撇開物質條件,而能達到的品質生活。
這種品質生活,不是靠金錢堆砌,而是精神狀態的富足,因而更容易找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4
物質追求無上限。如果將生活目標和幸福標準建立在物質上,你的生活將永遠無法快樂。
那些將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方式物化的人們,每天糾結的是更大牌的服飾、更昂貴的早教班、更高端的旅行地,致力於為孩子打造光鮮亮麗的成長環境,恨不得竭盡所能,實現「頂配」童年。
但物質條件頂配了,幸福快樂就能同步嗎?
為什麼有車有房有錢的中產階級,一邊疲於奔命的奔跑,一邊抱怨缺乏安全感?
其實,這是太忙碌而無喘息空間的生活狀態,造成的必然。
一位澳洲朋友,她的女兒考上了精英中學,後來卻發現,她們班裡超過一半的同學,都是亞裔背景,尤其是祖國內地背景,而且很多都有過各種長短不一時間的補習經歷。
朋友很困惑,問我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我作為一名媽媽,當然理解同胞父母們的心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皆有之。
只是,即使出國後,他們還是將這種怕輸想贏的心態,隨身攜帶,並印刻在了骨子裡,成為行走全世界的一個獨特標籤。
我也想不到更好的答案,只好跟朋友解釋說,因為很多亞裔背景出身的父母,從小到大,都是在競爭的環境下長大。即使來到了以閑適、放鬆為名的土澳,還是得需要一些時間,慢慢適應調節。
在焦慮中長大的人,即使有一天達到了理想中的生活狀態,但卻很可能因為習慣使然,而忘記了慢下來享受生活的方法。
所以,放鬆這種狀態,也是需要學習的。
心態不改變,走到世界各地,都還是一樣焦慮。
異國風情、文化浸濡、物質條件,改變的只是眼前的景色,卻改變不了你看待問題的方式。
點評:為什麼有車有房有錢的中產階級,一邊疲於奔跑,一邊抱怨缺乏安全感?其實,這是太忙碌而無喘息的生活狀態,造成的必然。
特別推薦這首歌:? 煙火里的塵埃 ,除了有強悍的唱功,最厲害的是他的眼界和悟性。他的音樂格局和音樂審美都很大氣,有深厚的音樂功底和素養。
添加本人微信hsy808ok
- 並加入 知乎理財投資學習群,每周免費定期上課(註明來自知知乎)
推薦閱讀:
※起訴開發商後,我竟然敗訴了!抱歉,這個理由我不接受!
※買買買!灣區矽谷買房那些事
※別驚訝,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房子 ,你看著看著就沒了
※央行發信號了,2018投資買房建議大放送(年底送乾貨)
※北京集體戶口能買房嗎?應注意什麼?
TAG:買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