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殽之戰」復盤

一、晉國線

《左傳》中,「殽之戰」的故事是從「冬,晉文公卒」開始寫起的。一場由秦國發起的對鄭國的戰爭,卻由晉文公過世起筆,這很值得玩味。從內容上看,「晉文公卒」直接引出了「柩有聲如牛」的情節,但其實沒那麼簡單。在《史記》中,晉文公和秦穆公都位列「春秋五霸」。不過據說「春秋五霸」在古籍中有八種說法,但無論怎麼排「齊桓晉文」都是不可撼動的。晉文公在公元前632年稱霸,於前628年過世。過世時他的岳父秦穆公已經54歲,在位已33年。當時列國在位的有魯僖公、陳共公、蔡庄侯、鄭繆公、宋成公、楚成王、齊昭公、晉襄公、燕襄公、衛成公、曹共公。其中實力最強是在位第44年的楚成王,但經過城濮之敗,楚成王已經無力參與中原爭霸。而與「殽之戰」相關的鄭穆公和晉襄公都是登上君位不到一年的「菜鳥」。前霸主剛過世,江湖處於權力真空期,站在中年尾巴上的秦穆公,內心必定是很有想法的。

秦穆公有沒有把想法說出來我們不得而知,但此時在晉國的首都「絳」,一場「顯靈秀」正在上演。當代人幾乎不會相信這種神棍戲碼,但鬼神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信的人極少。有趣的是,卜偃從牛叫聲中讀出的信息未免太精準了。不僅預言了有西方來的軍隊會過軼(不通告越過)我們國家,還預言了襲擊他們必然大捷。晉國西方的國家只有秦國。對象、過程、結果,甚至細節(過軼),卜偃都精準地預言到了。這麼神?我不信。不僅我不信,古人也不信。晉代史學家杜預就說「卜偃聞秦密謀,故因柩聲以正眾心」。卜偃事先通過某種渠道得知了秦國的密謀,因此借靈柩有聲來統一大夫們的思想。卜偃不太可能有渠道知道秦國最機密的戰略動向,但晉國的情報系統則很可能有辦法,因此卜偃只需要掌握晉國最高層的動向就行了。

那麼晉國的情報系統能不能打探到呢?不僅能,而且滲透地很深。當秦軍在攻打滑國的時候,晉國最高領導層爆發了一場關於「打不打」的辯論。晉國元帥先軫一上來就說「秦違蹇叔」。這四個字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表示說這話的人不僅知道蹇叔的立場,還知道秦穆公拒絕了蹇叔。蹇叔位居秦國政壇的最高層,晉國的諜報系統是怎麼獲得情報的呢?

蹇叔一共有三次表達了自己的立場。第一次是秦穆公得到杞子的建議後立刻去問蹇叔的意見,這段對話應該發生在蹇叔的家裡,不太可能被外人偷聽到。第二次是在秦首都雍城東門外,蹇叔對著出征的秦國大軍痛哭,秦穆公非常沒肚量地派人去罵蹇叔。第三次是蹇叔與兒子訣別,似乎沒有外人在場。因此要得到「秦違蹇叔」的情報就只有在東門外大軍出發時。

如果先軫能得到「秦違蹇叔」的情報,那麼他一定能立即推理出秦穆公爭霸中原的意圖。秦國要進入中原,必然要通過當時已在晉國控制下的「殽函通道」。如果讓秦國佔據了鄭國,那麼秦國爭霸中原的勝率將大大提高,而剛失去偉人晉文公的晉國的霸主地位將不保。這不僅是先軫的憂慮,同時也一定是剛繼位的晉襄公的憂慮。

亂世中,但凡新君繼位,必然都要面臨穩定國內、國際局勢的艱難挑戰。對晉襄公而言,如何處理與秦國的關係已經成為第一道考題。在此之前,「秦晉之好」已延續了30年。他的爺爺晉獻公將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秦穆公又將女兒嫁給他的父親晉文公,並且晉國上三代國君都是秦穆公擁立的。朝廷內「親秦派」絕不在少數,比如元帥欒枝。

最終,是先軫的一番話讓晉襄公下定了決心。先軫的話中有兩個主要觀點:秦國打我們的同姓國,這是對我們的無禮;放過敵人,會給後世帶來巨大隱患。這兩個觀點只有一個是成立的。所謂「秦國打我們的同姓國」只是外交辭令,晉國自己沒少壓迫同姓的鄭國。但秦國一旦獲得鄭國不僅實力大增,還將成為新的霸主,到時候我們晉國不僅國際地位不保,還將處處受制於秦國。此時的晉襄公雖然政治經驗尚欠,但日後也是個雄才大略的明君,他不僅接受了先軫的建議,還穿著染黑的喪服親自出征。對他來說,如果能戰勝秦軍,很可能將一次性在國內外同時樹立起威信。

在晉國高層,先軫說服了晉襄公和最高領導班子成員欒枝;在晉國中下層,卜偃用「顯靈」的把戲統一了中下層士大夫的思想(卜偃的行動很可能就是先軫授意的)。至此,在伏擊秦軍這件事上,晉國從上到下達成了一致,實現了「人和」。

晉國將伏擊的任務交給了姜戎。姜戎原是生活在晉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屬於羌族與華夏族的混血,曾建立過一個叫申的國家。公元前638年,晉惠公招撫姜戎,他們遷徙到晉國南部生活。用姜戎部隊伏擊秦軍,制定這一策略的很有可能也是先軫。如此,既可觀察姜戎的戰鬥力,又可在萬一戰敗的情況下保存晉國主力部隊。

二、秦國線

如果說晉文公的過世激起了秦穆公心中爭霸的野心,那麼杞子的密報就是引發戰爭的導火索。「殽之戰」兩年前,秦晉聯合討伐倒向楚國的鄭國。鄭國大夫燭之武隻身赴秦軍大營說動秦穆公退兵。秦軍退兵後留下杞子、逢孫、楊孫三將幫助鄭國。此戰後兩年,鄭國讓杞子掌管國都北門,杞子認為這是秦國獨自消滅、佔領鄭國的良機。

秦國和鄭國並不接壤,如果秦晉聯合消滅鄭國最終將使晉國得利,這是燭之武能說服秦穆公退兵的主要原因。此番秦國獨自奔襲鄭國,顯然是想將鄭國變為自己的「飛地」,然後以此作為進入中原的橋頭堡。

秦鄭之間隔著多個諸侯國,尤其是必須跨過佔據著「殽函通道」的晉國。晉國在三十年前用著名的「假道滅虢」之計消滅了虞國和南虢國,徹底佔據了由中條山、黃河、殽山、秦嶺組成的「殽函通道」,像兩隻大手掐住了秦國東進的唯一通路。秦軍要通過「殽函通道」按照常規要支會晉國向其借道,但顯然晉國絕不會答應,那麼就只有不告而過。故事開頭卜偃宣稱秦軍將「過軼」晉國,折射出晉國領導層(應該就是長於軍事謀略的先軫)對秦軍可能採取的行動有精準的預判。

秦穆公在得到杞子的情報後首先諮詢了蹇叔,而且是親自去蹇叔的家裡,足見蹇叔在秦廷的地位。蹇叔指出此戰是千里奔襲,行軍距離太長,軍隊的體力和保密工作都必然出問題。可惜秦穆公已被野心蒙住雙耳,完全聽不進。

那麼秦、鄭之間到底有多遠呢?藉助地圖軟體能測算出來,秦軍從首都雍出發,一路經過殽山、洛陽、滑國最終到達鄭國首都新鄭,總距離在七百公里以上。如果一個人不眠不休地走也要至少七天,事實上秦軍走了將近五個月還沒到。

秦軍出發前,蹇叔預言自己將在殽山為兒子收屍。殽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東西走向的秦嶺在今三門峽市處延伸出一條東北向的支脈,一直延伸到黃河南岸,是為殽山。古時要通過殽山有南北兩條路可選,從蹇叔的敘述看,最早夏朝,最遲周文王時期這兩條路就已經開通了。那麼秦軍走的是哪條路呢?

秦軍在第二年春天經過洛陽的北門,由此可以反推秦軍極有可能走北道通過殽山。去時走北道,那麼回時有極大概率走去時的路。可以認為晉國在殽山北道伏擊並全殲了秦遠征軍。

秦軍通過洛陽後在滑國停留。滑國在今天偃師市西南方,是鄭國的附屬國。一個準備去洛陽做生意的鄭國商人弦高遇到秦軍後自發地用自己的資產賄賂秦軍主帥,並且派人去鄭國報信。他還告訴秦軍主帥孟明視:「鄭國國君聽說他們要經過鄭國,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天的糧草和護衛」。商人弦高的這句話體現出了高超的話術。他讓孟明視誤認為鄭國已知道秦軍意圖並做好了軍隊和糧草的準備。

「殽之戰」的故事講到這裡,情節上出現一個極大的空白:一名商人為何能判斷秦軍是要去襲擊鄭國?

如果簡單地認為弦高眼光獨到、智慧過人未免太偷懶。聯繫到此前秦軍將士在洛陽城下輕狂放肆的舉動,說明秦軍上下對裡應外合攻克鄭都非常自信。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支把生死存亡等閑視之的軍隊停留在滑國時很可能沒有進行嚴密地布防,甚至沒有對士兵進行嚴格地約束。通過弦高給孟明視送禮的行為,我們有理由推測他在見主帥之前就已經用相似的手段與秦國普通士兵接觸過並套取到了情報。

自覺勝利無望的孟明視決定放棄襲鄭。可能是為了彌補遠征的消耗,也可能是想給秦穆公一個交代,孟明視就地滅亡了滑國。滑國是彈丸之地,秦軍必然不費吹灰之力滅之,然而這成為了壓垮秦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滅滑後的秦軍必然大肆劫掠一番。當獲勝的秦軍將士攜帶著大量財物回國時,很可能會進一步放鬆警惕。與此同時,晉國的姜戎部隊已經靜候在殽山北道的陰暗處。

三、後續

戰爭的過程,左丘明只用了24個字交代:秦軍在殽山全軍覆沒,三位將軍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被俘虜。晉國勝在達成「人和」(上下思想統一)、佔據「地利」(殽函通道)、攻敵不備。秦國敗在冒進、少謀、襲遠、入險、放肆、輕敵、貪婪、鬆懈等一些列錯誤之下。

戰後,在秦穆公的女兒、晉文公的妻子、晉襄公的嫡母太后文嬴的勸說下,三位將軍被釋放回國。此舉氣得先軫當著晉襄公的面吐口水。

文嬴在公元前636年被晉文公接到晉國,至殽之戰時已在晉國生活9年。作為有著強大母國支持的太后,她在晉國朝廷內外的勢力恐怕不小。剛繼位的晉襄公不敢忤逆太后,也是可以理解的。

先軫在唾君後四個月,帥軍抗擊狄人入侵。晉軍在箕(今山西蒲縣東北)擊敗狄軍,俘獲一名狄軍首領,史稱「箕之戰」。戰爭收尾階段,先軫脫下頭盔鎧甲,衝進狄軍中戰死,以此懲罰自己冒犯襄公的罪過(「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

「殽之戰」兩年後,孟明視等三將帥四百乘再次攻晉,在彭衙被先軫的兒子先且居打敗。孟明視自上囚車領罪,但秦穆公又赦免了他。又過了一年,孟明視率領五百乘東渡黃河伐晉。過河後,他命令戰士將渡河的船全部燒掉。全軍勇敢衝殺,不僅奪回了被晉軍佔領的兩座城,還打下了晉國的幾座大城。獲勝後,孟明視帥軍至殽山,安葬、祭奠了三年前陣亡於此的秦國將士。此戰後,周襄王賞給秦穆公十二隻銅鼓,承認他為西方的霸主。

註:部分圖片取自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誰是大鬧天宮事件的受害者?| 西遊記釋疑16
讓我們來聊一聊西方的「娘man」時尚,以及你該讀的6本高分[中性文學]
「讀書讓你擁有數不盡的人生經歷,而這是一個極好的特權」
關於毛筆的句子有哪些?
《題西林壁》一詩中蘊含了什麼哲理?

TAG:歷史 | 文學 | 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