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農民起義的開始

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封建社會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土地兼并。由於皇族、官吏、豪強的不斷土地兼并,所以小農的生活越來越糟糕。失去土地的他們無法養活自己,只得爭相擁擠進入城市謀生路。

或問曰:城市難道就有土地給他們?

答:當然沒有。城市本是皇族、官吏、豪強集中的地區,別說土地早被瓜分沒了,就算有,農民們能分到?

不過由於封建社會是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的,地主能買農民的土地,農民當然也能買別人的土地。問題是農民有錢嗎?

少部分是有的,所以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比較精明、勤快的農民能發家致富,成為非統治集團內部產生的中小地主。但是大部分農民手上的流動資金是很少的,像那些被迫賣掉自己土地的農民,賣田換來的錢本就不多,應急之後能剩下的(假如能剩下的話)自然就更少。這點錢,夠用嗎?

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得以留在本地給地主做僱傭工,但是地主並不需要那麼多農奴,所以一部分農民還是得離開家鄉,從一地遷居另一地重新生存。要想再獲得土地,唯一的可能就是再購買了。

問題是,請各位看看自己身邊,是一線城市的房價貴,還是二線貴?是市區房價貴,還是郊區貴?農民在非城區將自己的土地賤賣給了地主,然後跑到城區來,你指望這點錢能買得起新的土地?

就是按正常價,你賣了長沙的房子也買不起北京的房子嘛(住別墅的土豪請無視),何況還是賤賣?

全言註:土地兼并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不講理」;相反,很多兼并都是合理合法且「兩情相悅」的。比如今年遭了災,顆粒無收,沒糧食過年,不賣田,那就只有餓死的份。倘若能以正常價格賣出,那過了今年再買回來也不是不行。但地主豪強要是願意正常價買就怪了!要麼就超低價賣給我,要麼就留著餓死去:法律可沒規定我必須買你的田,對吧?

面對死亡,農民只得低價賣地,先活過今年再說。而其實大家都知道,過了今年,可能就沒有明年了。

有時候,我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差選擇;一個,是沒有選擇。

這就是現實。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城市沒有土地、就算有也肯定只會比農村更貴,那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什麼還要往城市擠?

無他,因為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罷了。

呆在農村,除了種田,基本是沒什麼就業選擇的。但在城市就不一樣了,城市消費群體大,各種需求多,擺個地攤,賣個炊餅,開個麻辣燙,搞個燒烤攤,或者給別人家家搞裝修打打工什麼的,勉強也能糊口——駱駝祥子就不是去北京種田的,他靠當計程車司機(拉車)就能活;要是呆在農村,哪個鄉下人會要他拉呢?

我們看今天各個城市的小商小販,又有幾個是本地人呢!

正是因為城市具備這個調節功能,所以每個封建王朝總是會在衰敗前出現一個十分光鮮的盛世局面,尤其以出現一批的超級人口大都市為代表,但這些都市看似是光輝璀璨,實際上卻是暗藏了滅亡王朝的殺機。那些無法在城市定居下來的人口,就是社會崩潰的不定時炸彈。

當然,老百姓大都是很淳樸的,不到萬不得已,有口飯吃就會勉強過下去。造反要被砍頭,這是個人都明白;而政府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面對不斷湧入的外來人口,他們也頂多派城管出來整治一下街道和市容,不會徹底滅了大家的活路。兔子逼急了也會咬人,官民之間維持個基本平衡就OK了,真出了亂子,雙方其實都不好受。

正是在這兩種想法的驅動下,封建王朝的城市規模會變得越來越大,本地人口和非本地人口的比例也會急劇增加,失業人口自然也會不斷增加。按《後漢書》里記載的進步思想家王符所說,黃巾起義前,東漢帝國首都——洛陽的情況是:

「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

即:真正種田的人只有全洛陽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這話可能有些過頭了,但是非農業人口的劇減凸顯了東漢土地兼并的嚴重:除極個別遊手好閒的人之外,誰不想自己有份田地可耕種?問題是沒田種,你讓人怎麼辦?

洛陽本地有土地兼并,洛陽周邊也有土地兼并,大家的田都沒了,只好扎堆往帝都擠,擠破了頭也沒幾個人能買到屬於自己的地,最終非勞動人口越來越多。洛陽也好、其他都市也罷,都養不活這些人了,他們就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流亡。

流亡的結果,就是催生流民。一旦社會出現了大規模的流民,那就距離起義和改朝換代不遠了。

為何?因為流民失去了正常的工作可能,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唯一的收入就只可能是暴力搶掠了。所以我們看古代農民起義都帶有極其殘暴的特性,這既是被逼無奈下的選擇,也是這種選擇反哺的一種心理:老實種田被兼并,殺人放火卻金腰帶,何樂而不為!

按理說,出現了流民,國家和各級政府就必須想辦法讓他們安定下來才是。但即將出現的問題卻是:一個王朝要是流民問題極其嚴重,就必然是地方豪強兼并極其嚴重的時期;兼并到這個份上了,國家的公共權力就必然已經被地方豪強所把持;由於地方豪強本身具有地域狹隘性,所以他們都是巴不得讓自己領地上的流民滾蛋。

於是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

流民被從一個地方驅趕到另一個地方,因為豪強不願意看到自己領地上有流民威脅自己的私有財產,地方官也不希望轄區內有流民影響自己的政績,大家都只顧著把流民趕出去,卻不想著如何安定他們。可要是全國各地都是流民的話,該趕到哪裡去呢?

城市,沒空間了;其他地區,也同樣有著一撥又一撥嗷嗷待哺的流民。大家發現實在走投無路了,怎麼辦?

那就反了吧!

所以像宋江那種農民起義,是不可能改朝換代的,因為他們的隊伍大多不是因為沒飯吃才造反,而是因為司法不公正等原因而落草為寇。司法不公正必然導致反抗,但是這種反抗的力度遠沒有讓人活不下去而起義的力度大,更遠沒有讓全國人民都「無處逃生」而起義的力度大,那才是真正強大的力量。

不過,細心的朋友們沒有發現我上面的論述里有一個漏洞?

失去土地的農民,在成為流民前,真的只有留下來做地主僱傭和湧入城市兩條路可選?並不是,因為歷史上確實有第三條、而且也是引領人類走向新紀元的路可以選。

什麼?對外殖民擴張。

去城市買不起地,在國內買不起地,但殖民海外的話就不需要買地了,因為大家可以赤裸裸地搶了。近代史上的那些殖民帝國,誰是花錢向殖民地土著買地而崛起的?

中國人也是靠殖民起家的,不然你以為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領土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正因為我們的祖先殖民了這麼多土地,所以才能夠在歷史上長期養活那樣龐大的人口。

所以直到唐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勢頭主要還是向上的。因為國人開發土地的進度能夠適應人口的增長——先是黃河流域,然後長江流域,接著珠江流域。這三條江成為了中國人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但是從宋朝開始,隨著珠江流域開發的逐漸完成,東亞大陸比較適合傳統農業發展的地區就沒多少了,但我們老祖宗們的人口卻仍然在發展,此時中國人沒有積極主張對外殖民擴張,反而逐步走向閉關鎖國,這就徹底斷掉了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空間。

通過對外擴張解決國內矛盾,雖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也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希特勒用槍杆子是對外擴張,山姆大叔用錢袋子同樣也是對外擴張。

今天美國欠了一屁股的外債,可是誰真敢讓他正常還債?且不說大家打不過他,就是能打過,作為世界經濟最發達的美國要是垮了,產生的連鎖反應誰吃得消?恨他也沒辦法啊,人家是站在全球經濟食物鏈最高端的國家,霸道不講理是一回事,可是大家也不得不承認,全球經濟也確實是美國在做「火車頭」。小不忍則亂大謀,強悍媳婦當家好,不忍也得忍啊!

當然,殖民擴張首先需要科技跟得上,其次也考驗一個民族的膽識和毅力:古來殖民幾人回?倒在海路上、死在殖民地土著手上的殖民者,難道還少嗎?

但是這世界就是需要膽識才能進步的。今天你安土重遷,明天就落後挨打,中國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深刻道理,不可不反思之也!

最後,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土地兼并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大量勞動力,最終走向成功。而中國卻一次次農民起義周而復始,兩者為何區別如此大?

因為資本主義社會農村土地被兼并不但不是壞事,而且是好事(當然,是對資本家而言,對農民的話……你懂的),提供了原料產地和廉價勞動力。資本主義社會僱傭勞動力既能夠提供就業,又能夠促進生產。而封建的土地兼并只管殺不管埋,自然就「同途殊歸」了。

摘自《三國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

  • 【天涯版】bbs.tianya.cn/post-no05

  • 【貼吧版】tieba.baidu.com/p/51146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如何體現?
2018春-鐵馬畫三國--人物薈集篇
三國猛將呂布之墓為何無人問津?
新三國演義,空城計是第幾集?
董卓如果多讀幾本書,天下就是他的

TAG:歷史 | 三國 | 農民起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