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論下的廣告業

剛畢業的時候,做過兩年廣告。

後來,覺得自己天天做的東西,可想吐,就轉行了。

離開的原因,除了日久的厭倦,後來反思的時候,又加了一條——「因為看不到自己作品的價值,覺得自己做的廣告,似乎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浪費甲方的廣告費,所以不想做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而轉行到金融,正因為其一切都可以明碼標價的魅力。

但今天,受一篇文章里一句話的啟發,再次反思「價值」這個字眼。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著名廣告大師約翰 ? 沃納梅克說道。

這個結論再也不成立了。

倒不是因為大數據和精準營銷的出現。

而是因為,概率。

我們經常被要求,做一個現象級的廣告出來。

而現象級的廣告,其本質就是——它超出了我們的投資預期。

本來你計劃投100萬,就把歌詞和評論放在地鐵里,但沒想到,那麼多人都覺得很棒,願意為你傳播。

你覺得這100萬值了。

但如果你把這100萬平放到整個營銷經費和營銷周期里,你就會發現,總體上,你所有的營銷投入和產出比率是一條平滑上升的曲線。(假如你的營銷策略是對的)。

所以,並不是說,你要把每個100萬都做成現象級的廣告效果,才算不浪費廣告費。

而是說,這根本就不能夠被稱為「浪費」。

每個精心製作的廣告出街,都有無數種可能。

到底是那些因素讓一些廣告成為「現象級」,一些則默默無聞,悄無聲息?

即使現象級最多的杜蕾斯,也有許多廣告是沒有get到G點的。

那些沒有get到G點的啪啪啪,就是浪費的廣告費么?

不,成本不是這樣算的。

-------------------------------------

杜蕾斯真正牛逼的地方不在於創意,而在於持續不斷的沿著既定策略,一直用隱喻的弦外之音去撩動那些G點。所以有如此龐大的基數存在,就有很大的概率誕生更多所謂的「現象級」。

另外一個讓廣告投入產出曲線更好看的辦法,就是基於大數據的精準營銷了。不,是精準「展示」,你每一塊錢的投入,都出現在那個最大概率對此有需求的屏幕前。

------------------------------------

所以對於個人的自我價值,也是需要設定一個目標和策略,持續不斷的走下去。

靈光一現的神來之筆固然能讓人瞬間飛升,但內心的渴望和熱愛,自律與勤勉,才是到達終點的最可靠方法。

突然又明白了,每一步,都算數。


推薦閱讀:

同態復仇式的公平正義
不敢邁出的那一步早已註定你永遠失敗的命運
求知最怕認真二字
看誰忽悠,教育真的可以輕鬆嗎?告訴你美國有多毒藥
048—產品經理養成記(結果導向)

TAG:廣告 | 概率論 | 獨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