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學:比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
假如讓你獨自生活在一個地方,並且只能帶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呢?
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於書的評判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一個人,閱歷增長之後,對書的要求會不斷變化;同樣一本書,時隔多年再讀,也可能會讀出新的感悟。
讀書最大的好處在於,潛移默化中領悟到書中的精髓,不知不覺間提升了素養。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優秀的人對話。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找到一本好書呢?
很多人買完書後,都會束之高閣,白白蒙上一層灰塵,甚是可惜。
有人說這是拖延症,我卻不這麼認為。
試想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做事會毫不拖延呢?有需要的時候。
因此,買來書卻不看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感覺不到對這本書的需要。
那麼,什麼是目前需要的書呢?
舉個例子:你要考研,那麼各門課的專業書籍就是必備的書,不看就很難考上研究生。
工作需要從業資格證,那麼資格證考試所需的教材就是你目前最需要的書。
另外,如果了解某些學科的知識,能對你的工作有所幫助,這也是你當下需要的書。
當然,讀書的意義有很多,有的書指導生活、工作,有的書拓展思維、視野,有的書則是為休閑、消遣。
不同的書籍能夠滿足我們不同的需求,因而在選書前需要想明白讀這本書是為了什麼。
明確讀書目的之後,我們再來說說如何找到一本書。
? 個人喜好
如果你有喜歡的書、喜歡的作者,順著他們就會找到更多的書。
優秀的人總是相互欣賞的,你手頭的書不錯,那麼作者推薦的書也不會差。
稍微用點心,你就能在喜歡的書中發現作者認同的人,或是贊同的觀點。
根據這些信息,再通過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相關的作者或書名。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喜歡一個作者,就很有可能也喜歡 TA 喜歡的作者。
如果你覺得自己特別認同某位作者的觀點,就去找 TA 的其他書來讀。
這種方法類似於順藤摸瓜,比如我在讀劉未鵬的《暗時間》時,又接著讀了《奇特的一生》、《別做正常的傻瓜》、《怪誕行為學》等。後來,又通過搜索找到了他的博客,獲益良多。
我有個朋友,在讀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之後就徹底淪陷了,緊接著讀完了《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
當然了,你並不需要把感興趣的書立刻買來,因為囤書沒有任何意義。
我的建議是建立一個文檔,專門收集書目,並按照主題歸類。等到需要讀的時候再去買,既有利於主題閱讀,還能有效避免 「囤書」。
時間久了,還可以形成自己的閱讀系統。
? 基礎書單
流傳於網上的書單實在太多了,我個人主要通過兩種途徑檢索:
書評網站、電商網站。
這兩類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 :同類推薦。
舉個例子,我當初在找心理學相關書籍時,從《心理學與生活》開始延伸,找到了《動機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等。
此外,在書評網站上還會有很多專業人士列出的書單可供參考。
如果你有一本特別喜歡的書,可以按照這種方法去尋找同類書籍,再結合網友評價,就能找到更多你喜歡的書。
此外,電商網站還會根據你的瀏覽記錄和購買記錄,推薦出你可能喜歡的書。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找書雖然方便,但是很難保證找到書籍的質量。
畢竟,購書網站很多都是以商業書為主,有些評論還帶著濃濃的軟文性質,真正有價值的書還是需要自己去發掘。
不過,作為尋找入門書籍的途徑,已經很不錯了。
? 他人推薦
前一陣子想了解心理學,就去諮詢了心理學專業出身的朋友。
他告訴我《心理學與生活》是基礎入門讀物。雖然內容很多,看起來也不容易讀下去,但我還是決定一點一點讀完。
找他人推薦,首先是通過對目標領域有所了解的專家、大牛、朋友,獲得最初的入門讀物。
其次,就是注意他們平時都在讀什麼書。
有句話說的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模仿 TA 做的事。
想跟誰學習,就去關注 TA 的朋友圈、公眾號、微博、豆瓣、知乎等。
作為領域內 「見多識廣」 的人,肯定能發現更多更好的書,跟著他們的學習思路走,一般都錯不了。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是直接向他們請教,聽他們講講讀書心得、人生體會,收穫自然少不了。
另外,參加讀書會,也是很好的方式。在讀書會裡,你可能會遇到與你興趣相近的朋友,交流讀書心得,討論書中內容,也會有長足進步。
? 專業論文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某個領域,還可以去讀領域內有名的論文。
每一篇論文最後,都會附上參考文獻,這些參考文獻基本都是有很高參考價值的內容,你想找的書很可能就在其中。
所有的書單其實都是參考,找到書之後,我們還需要對書的內容進行判斷,以判斷這本書是不是值得一讀。
? 適合自己
翻閱書的目錄、前言、後記,了解主要內容。
如果可以試讀,就找吸引你的部分讀一下,一看文風是否適合,二看文中論證是否有理有據。
最後,去各大網站找找相關書評。其中有專業人士,也有大眾評價,綜合著看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 書名
雞湯時代,標題黨泛濫,很多關鍵字大家都已經自行免疫了,像是 「秒懂!傳瘋了!真相是!千萬!震驚!深刻!」 這一類。
關於書,其實也有很多關鍵字,比如說 「世界、人生、逆襲、絕境、力量、心靈、靈魂、勇敢、堅強」 等。
這其實就是標題黨,想要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同理心,這樣的書質量一般都不會高。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好書也用這一類 「雞湯體」 書名。這一點,就需要大家自行判斷了。
? 出版社
有格調的出版社是不會出劣質書籍砸自己招牌的,因此選擇一個靠譜的出版社會省心很多。
比方說: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等。
同時,各家出版社所覆蓋的領域也是不同的。
例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出版社偏向文學類;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偏向經濟;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則偏向教育。
? 作者
一般來說,水平高的作者寫的書會相對好一些。但是,在這個時代想要獲得標籤並不那麼困難。
這時候,我們更多的要看作者的專業水平,像是在領域內有什麼著作、發表過哪些論文等。
? 長銷量
這裡的銷量不是指一本書賣了多少,而是賣了多久,再版了多少次。
如果一本書銷量不錯,再版次數也很多,那麼這本書一般差不了。
? 參考文獻
一本書如果連參考文獻都沒有,根本不值得一讀。
一輩子時間不長,能讀的書其實並不算多。而每年出版的書又不計其數,因而不能毫無選擇地盲目閱讀。
說到底,選好書的關鍵在於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對書籍的判斷。
一方面,我們都在不斷成長,視野、思維也在發生著變化。因而正確認識自己,了解當下需求是前提。
另一方面,讀的書多了,想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書籍好壞。
但是,若只讀自己喜歡的書,就很容易陷入思維死角,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畢竟,這是一個充滿聯繫的世界,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因此,我們還需要一些適當的驚喜,打開視野,拓寬認知邊界。
說到底,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為你量身定做書單,你真心喜歡並且適合你的書單,只有你自己知道。
?
推薦閱讀:
※你真的會讀書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影響人的「三種武器」
※睛姿眼鏡,一個無力的弱勢消費者的吶喊
※讓這本書告訴你:和錢打交道的正確姿勢
※什麼才是理想的職業?
TAG: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