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中幽靈(Ghost in the Shell):一部探討人何以為人的神作
果殼昨晚推送了一篇文章,叫做《攻殼裡的幽靈:未來的人類將走向何方? 》。小磕當然第一眼就明白這是要講什麼(跟小磕一樣的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不過這個不文不白的「攻殼裡的幽靈」是什麼鬼……於是改成了「殼中幽靈」,看上去工整多了吧~
不過「殼中幽靈」不知道有沒有嚇到大家,其實它跟「櫃中骷髏」一樣,只是一個隱喻而已,不指向恐怖的內容,小磕不是要轉換風格哦。周五啦,我們來輕鬆地討論一些非常不輕鬆的話題~(咦)
(「櫃中骷髏」是西方一個典故,原意是被隱藏起來的家族醜聞,限於篇幅不多加說明,後面很多術語也是類似,大家善用搜索~不行還可以給小磕留言嘛)
好了不賣關子,「殼中幽靈」指的是Ghost in the Shell,始於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於1989年首次連載的賽博朋克(cyberpunk,科幻中一個亞分類,背景一般設定在反烏托邦式的高科技未來)漫畫,日文名為「攻殼機動隊」。當初作者起的名字就是英文,只不過在出版時雜誌社方面考慮到觀眾還是選用了日語名,英文作為副標題。後來因為1995年押井守導演的同名(英文名)動畫電影而在國際名聲大噪,2002-06年出了三部TV版,2004年押井守也導演了電影第二部。
果殼特地推了一篇長文是因為好萊塢拍的真人電影4月7日就要在國內上映了,小磕也藉此跟大家討論一下這部作品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cyberpunk界乃至整個科幻界中不可或缺的經典作品的原因。
故事的背景舞台設定是21世紀中葉的虛構日本城市新濱市,高度發達的科技和全球化背後隱藏著犯罪浪潮。用機械構造取代身體一部分的義體改造相當常見,很多人除了大腦之外全身都已經義體化。甚至連大腦本身,都有相當多的使用電子元件來部分取代皮層的案例。外號「少佐」的女主角草薙素子所隸屬的反恐單位公安九課,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與犯罪、腐敗、外交紛爭和政治陰謀的鬥爭。
(日本動漫遊戲似乎很喜歡少佐、也就是少校major這個階位,可能是有少壯派軍官的感覺吧,另一位知名少佐大約是夏亞·阿茲納布)
光看這個設定,好像是個常見的日本動漫嘛,就是設定新奇一點,為什麼像斯皮爾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等等大導演都大加讚揚,兩位沃卓斯基更表示正是因為受到了《攻殼機動隊》的直接啟發才創作出著名的《Matrix》系列呢?
我們就從大家比較熟悉的Matrix開始好了。雖然這個系列有些年頭,導演介紹歷經沃卓斯基兄弟、姐弟、姐妹……它在粉絲心目中還是不朽的作品。而這個系列最核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Matrix這個創造出虛擬世界、讓人類的意識在其中活動而不自知的母體。攻殼機動隊中人們把意識上傳到虛擬網路,在網路中進行虛擬行動應該是這個構思的來源,而士郎正宗的構思來源,其實是哲學上一個存在了很久的問題。
這個問題有許多思想原型,如莊周夢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圖的「地穴寓言」、笛卡爾的「惡魔」和「我思故我在」。1981年,哲學家Hilary Putnam把它總結成一個思想實驗,叫做「缸中之腦」。
假設一個瘋狂科學家(mad scientist,可以用AI或者其他代替)將一個大腦從人體取出,放入一個裝有營養液的缸里維持著它的生理活性,超級計算機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電信號(大腦的感受和思考本來就只是一些生物電信號而已),並對於大腦發出的信號給予和平時一樣的信號反饋,大腦所體驗到的世界其實是計算機製造的一種虛擬現實,則此大腦能否意識到自己生活在虛擬現實之中?
答案當然是不能,一個大腦無法知道自己是在顱中還是缸中,因此這世間的一切可能都是虛假的、虛妄的,我們無從判斷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如果你想到了《Inception(盜夢空間)》、《源代碼》、《The Thirteenth Floor(異次元駭客)》,那麼恭喜你。
其實這還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虛擬現實給人的感覺和現實是一樣的,那麼如果一個人在虛擬現實里過得更好,他是不是該選擇放棄現實一直活在虛擬中呢?隨著VR技術越來越先進,這個選擇也許離我們並不遙遠。
而對於Ghost in the Shell,這只是思考的開始。
前面說了,動畫中的人類隨著技術進步,逐漸把身體換成機械,甚至大腦的一部分功能也用機械來改造。這同樣離我們沒那麼遠,給截肢病人使用的,接上原來的神經讓他們能用自己意識操縱的機械手腳已經開始實用化,腦機介面也已經在研究中——畢竟沒什麼神奇,就是電信號嘛。而我們也知道,神經信號在人體中傳輸速度是非常慢的,如果能用機械複製我們的大腦,那麼藉助光電信號的傳輸速度,大腦的表現會有天壤之別。所以攻殼機動隊中,就有激進者一點一點地把大腦完全換成了機械,或者有人在大腦中大部分都是機械的時候,原來的生體部分死去了,然後換成了機械。這些人的行為跟原來毫無二致,同樣的記憶,同樣的思維,同樣的生活習慣和小動作,那麼,他們還是原來那個人嗎?
這裡同樣有個哲學命題,叫做忒修斯之船,比較有名可能大家聽說過,說一艘木船在航行中不斷有木頭壞掉被替換,等到所有木頭都被換過了,這艘船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其實不用機械,我們身體本身就是不停在新陳代謝的。又或者,如果技術完整複製了一個你,那麼那個複製品和你是等價的嗎?
回到機械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之一可能是,全機械之後, 雖然看起來跟原來一樣,但本質上其實不能算是「人」了,畢竟沒有人的部分了嘛。如果你也這麼想,那麼你終於來到了Ghost in the Shell最核心的部分,這部作品的基礎設定也是這樣的。「Ghost」在其中是一個術語,指機械無法複製的代表人類個性的意識。人造的義體、假肢、電子腦不過只是「shell」——一個空殼,無法複製的Ghost才是真正定義每個人存在的「靈魂」,沒有Ghost的機器人或者仿生人僅僅是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哲學殭屍,並不是真正的人類。《攻殼機動隊》世界中的義體化、電子化人類就相當於「Ghosts in the shells」——棲息在人造軀殼裡的人類意識。
(註:哲學殭屍也是個思想實驗,幫大劉翻譯了《三體》第一部、使三體得了雨果獎,自己則早已獲獎無數的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有一部短篇叫《愛的演算法》,就以此為主題。)
我不知道各位讀了對Ghost和shell的設定有什麼想法。事實上,人類從來都對「用人造物來改造自己身體的人」表示反感,中國自古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教誨,即使到了現在,「整容」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還是很不齒的事情。科幻作品中,cyborg(半機械人)也往往為眾人所疏遠。Ghost in the Shell裡面的cyborg們終於擺脫了這種命運,那麼,靈魂Ghost,會是最終人與機器的分界線嗎?
當然不是。一個叫做「傀儡師」的反面角色出現了,他的身份一直隱藏在迷霧之中,到最後大家發現,原來它是一個在數據海洋中產生了自我意識的AI。有意識的AI,和機械化的人類,差別在哪裡呢?甚至主角素子也在疑惑,所謂的Ghost,到底存在於哪裡呢?「也許真實的「我」根本就不曾存在過」——我們都只是自以為有自我意識、是人類而已。
電影第一部結束時,素子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了網路,捨棄了肉身,從此存在於網路中,並在第二部把意識下載到一個機器doll中,這個機器於是變成了素子的化身,與她從前的搭檔並肩作戰。這個素子,又是不是真實的素子呢?
士郎正宗稱,之所以選用這個名字,是在向匈牙利裔英國作家阿瑟·庫斯勒致敬。後者一篇名為《The Ghost in the Machine》的論文最初給予了士郎正宗關於Ghost的靈感。「The Ghost in the Machine」(即「機器中的鬼魂」)則原本是英國哲學家吉爾伯特·賴爾創造的一個名稱,用來諷刺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關於心物二元論的主張(「我思故我在」),對所謂獨立靈魂神秘屬性的嘲諷。
我們也許會越來越明白,意識是完全存在於軀體的物理結構中的。整個軀體的所有運行和所有反饋共同令人得以存在,而所謂的意識 、靈魂或者Ghost,只是這個複雜系統的湧現特徵。
解釋一下湧現(emergence)。這個概念有很悠久的歷史,它是一個複雜系統中由次級組成單元間簡單的互動所造成的複雜現象,為複雜系統重要的特性之一。舉例來說,一隻螞蟻的智力極其有限,但一群螞蟻通過少數幾種基本的互動,卻能讓蟻群作為一個整體呈現出高度的智能。蜂群也是,鳥群也是,我們的細胞群很可能也是。具體的,大家移步KK的那本經典:《失控》。
所以,Ghost in the Shell這部作品引發的最重要的思考,不是「未來的人類將走向何方」——我要去哪裡,而是更加根本的那個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
-----------------------
啊不過,好萊塢改編日本ACG作品的真人電影大多數都慘不忍睹,導致粉絲們紛紛揚言報復。2008年夢工廠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取得《攻殼機動隊》的翻拍版權開始策劃,因為各種原因直到2016年初才開始前期製作,由Rupert Sanders導演,Scarlett Johansson飾草薙素子的這部電影,不知道會如何呀,要不要去看呢。。。
話說押井守在2014年7月12日參加訪談時,被問到「《攻殼機動隊》是否會成為現實」的問題,他答道:「 我覺得這已經是現實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機……我也有,現在只不過是把手機放進大腦里的問題。 不管是在衣兜里還是大腦里,反正你離了它就活不了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說人類必須去適應科技…… 它也許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實際上已經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了。」
(讀完之後,你選擇點贊還是分享支持小磕呢~)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 http://cc.newrank.cn )
或者版權印( http://101612200004148.bqy.pub )
限時免費中哦~
推薦閱讀:
※動畫專業的視聽語言課上,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
※構築賽博朋克未來都市,連過街信號燈也不能放過
※那份深沉的情感——攻殼機動隊TV2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