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睞之光被SteamDirect取代,而G胖早已看透一切
如果說獨立遊戲的聖地在哪,那麼可能有人會回答「青睞之光」。在這幾年來,被它捧紅的獨立遊戲不乏《艾希》等佳作。而日前,Valve正式宣布將使用全新的「Steam Direct」取代青睞之光。這一舉動不但引起一些遊戲產商的反感,而且令不少玩家產生「G胖又圈錢」的懷疑。那麼青睞之光究竟何去何從,待二白細細道來。
2月11日,Steam青睞之光(人稱「綠光」)社區上發布一份公告,公告指出,原本作為新游發掘機的青睞之光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遊戲發布機制「Steam Direct」。
▲取消青睞之光的公告
綠光是於2012年在Steam上線的一個「徵集社區幫助,挑選新遊戲在 Steam 上發布」的系統」。滿足一定條件的開發者,在辦理相關手續後,可以在Steam上發布自身製作的遊戲或軟體相關的信息、視頻,並接受玩家的投票表態。
▲和「創意工坊」一樣,都是被定位在社區
根據投票以及審核情況,Steam將決定這些遊戲是否會在Steam上正式發行。「綠光」上線後表現不俗,上線僅4年就已有超過1萬款新遊戲信息發布,其中有6000多款遊戲通過審核並最終於Steam發布。
▲「青睞之光」遊戲發布概況
光照亮的地方
綠光社區曾為遊戲開發商和玩家們都帶來過不少的驚喜。
首先,綠光社區為玩家提供了一個獲知新遊戲信息、表達意見的平台。廠商通過綠光發布的資訊最終會展現在玩家眼前,而玩家除了可以在綠光上直接與廠家溝通外,還有權對這些遊戲表示支持或者反對,「殺死那些垃圾遊戲」。
▲「青睞之光」遊戲底部購買意向調查
而對於開發商來說,綠光既是一個低成本、低門檻的開放發布平台,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反饋渠道。綠光為每款遊戲信息留出了足夠多的用戶討論空間,玩家可以通過投票表示對遊戲的期待,同時也可以對遊戲或軟體本身進行評價,甚至和廠商互動。
▲在「青睞之光」上,玩家可以對遊戲進行評價
最後,對於Steam本身而言,綠光豐富了平台的商品來源,並最終為Steam選擇盈利的商品提供了參照。畢竟好遊戲,受歡迎的遊戲與「能賣錢」的商品對於V社而言幾乎是一個同樣的概念。
▲「青睞之光」上的遊戲
綠光下的暗角
但是,「綠光」本身的弊端也是明顯的。綠光自上線以來就飽受爭議,就連G胖也曾在綠光上線1年後表示:「綠光是篩選機制的反面教材」。
▲Steam老闆G胖對「青睞之光」的評價
一方面,遊戲廠商的大量湧入,在提高了運營成本的同時,似乎並沒有帶動綠光社區的整體活躍。從綠光討論區的數據上可以看出,從2016年12月至今的3個月期間內,綠光社區上僅有221個話題發布。其中在綠光「取消」的公告發出後才發表的話題數就有近100個,相比之下,創意工坊今年1月末至今僅1個月就已有279個話題帖子,綠光社區平時的活躍度可想而知。
▲「青睞之光」的話題討論
社區活躍度不足,而另一方面申請通過綠光的廠商卻源源不斷,這意味著每個遊戲各自的曝光程度在相對下滑中。
▲Steam平台上「青睞之光」的主頁
綠光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莫過於其「投票」機制,但隨各種刷票送key(測試碼或激活碼)手段的到來,本來就不算活躍的社區以及遊戲討論區反倒成為了廠商水軍的重災地。加上所謂的「垃圾手游」、「垃圾頁游」、「復古冷飯」層出不窮,最終導致用戶信息過載,喪失耐心,優質遊戲被埋沒,「劣幣驅逐良幣」。
▲「青睞之光」的水軍
用戶失去發掘新遊戲、好遊戲的耐心,遊戲廠商刷票嚴重,投票機制喪失初始功能,遊戲質量參差不齊等等要素,無時無刻不在為綠光社區敲響警鐘。
敗局
綠光的弊病某種程度上反映了Steam商城的渾濁,Steam或正面臨一個遊戲發布的浮躁期。
「綠光」的初衷或想建立一個高品質的遊戲商城。在上線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綠光的入選門檻相當高,大多數遊戲從上傳到最終通過審核差不多要一年時間。但是在2014 年,Steam 對綠光的運行機制進行了調整,遊戲過審的門檻降低,遊戲發行數量也迅速增多,僅在2016年這一年中,綠光上發布的遊戲就有超過2000款,約佔所有在綠光上發布遊戲的1/3。
▲「青睞之光」Top20合集
但綠光也成為了某些垃圾遊戲和軟體的溫床。據相關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通過了綠光並在Steam上發布的共計6000多款遊戲中,僅100多款遊戲超過100W美元的銷售額,在這張關於Steam 2016年的銷量統計表上,你能在TOP25中找到一個通過綠光發表的遊戲?
▲steam2016年銷量統計表
當然,通過綠光發布遊戲的通常是中小型廠商,若非要拿他們和大廠商比,未免有些不妥。但是上文提到的各種數據,仍在某些層面上表明了「綠光」的雞肋——即便通過玩家篩選,仍難以產生出足夠多的優秀作品。
▲「青睞之光」玩家投票隊列
此外,一些因素也在不同層面地加劇遊戲市場環境的惡化,譬如遊戲製作技術的改良和簡化。如《RPG製作》等簡易遊戲製作工具漸漸出現在人們眼球。但當這些工具流入「有志者」的手中時,與其說加快了好遊戲研發速度,不如說孵化了更多的粗製濫造作品。
▲簡直把「青睞之光」逼向危機
綠光的信息環境隨著奇葩作品越來越多而變得更加尷尬。綠光沒能解決垃圾遊戲辣眼睛的情況,反倒是隨著遊戲數量的增加,社區的維護越來越難,砍掉綠光似乎變得合情合理。
儘管Steam新的發布機制尚未詳細公布,但從2014年審核門檻降低的趨勢來看,二白猜測這次V社將採用的「Steam Direct」遊戲發布機制,將會再次降低新遊戲和軟體信息發布的審核門檻。V社或會把遊戲的篩選重新交給市場,不再依靠社區內的「玩家投票」上架遊戲,從而在降低社區運營壓力的同時豐富商品庫。
▲在「青睞之光」發光發亮的國產獨立遊戲《ICEY》
後言
這意味著,作為玩家的我們,或將要面臨一個更為魚龍混雜商城,Steam或將成遊戲界的某寶,「管你好不好玩,反正不是我買單」。
更多@GJgamer,原文來自微信公眾號GJgamer
推薦閱讀:
※獨立遊戲工作室現在已經不再適合涉足手游開發了嗎?
※#27.Academia : School Simulator
※為什麼在中國遊戲市場的今天,我們還要去做獨立遊戲?
※《小三角大英雄》評測 全力以赴的國產佳作
※《人類一敗塗地》憑什麼在一年半後狂賣130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