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傳達「我愛你」了嗎?
-1-
隔著兩門,都能聽見隔壁男孩的哭聲。她的媽媽提高著嗓門:「XX是什麼檔次的人,你是什麼檔次的人,你和他玩一起?」
小男孩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我……我們就是……就是遇到了……就多說了幾句……唔……」
「多說幾句?!你看你自己摔得那麼慘,你什麼時候傷成這樣過?!」
小男孩繼續哭,偶爾模糊地嗚咽幾句。
「我是心疼你知不知道,啊?!你這都不知道!」
小男孩「哇」一聲,哭得更響了……
可以聽出來,小男孩和同學玩,結果摔傷了,媽媽「訓斥」他了。
-2-
暫且不論這位鄰居姐姐所說的「檔次」事。
小時候的自己,哪能理解父母的心。我們難以有這樣的邏輯:他們心疼我,愛我,看我受傷了很著急,所以才提高音量「罵」我。
我們聽在心裡的無非是他們控訴我:不懂事自己貪玩,弄成這番模樣。
明明我是那個正在感受疼痛的人,為什麼大人不「關心」我,卻反而厲聲呵斥呢?
憑心而論,就我自己想像下,如果自己的孩子磕傷,都是血,也是難以控制情緒的。
但是有情緒就要立刻向孩子發泄嗎?
若如此,我們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什麼呢?
我們為什麼有情緒?
——「因為心疼孩子啊。」
我們為什麼心疼孩子?
——「因為愛自己的孩子啊!」
但是,我們所謂的愛的表達方式,只是讓孩子感到了害怕,因為害怕而做出各種表達內心的行為(哭和不哭都是)。
德雷克斯解釋說:孩子的察覺能力很強,但是解釋能力很差。
孩子能覺察到他所相信的事實——家長不開心了,是我惹父母不高興了,是我的錯。
可是,我們希望孩子是因為這個而認錯嗎?
不是。我們希望孩子能認識到,自己對自己身體不負責的行為是錯誤的。
所以,父母這樣的責怪只會讓孩子誤解事情的因果關係,並且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本應該是在疼痛時給予擁抱的港灣,卻成了尖頭刺。想想甚是心酸。
-3-
那如果我們已經做了該怎麼辦呢?
教育家Jane Nelsen(《正面管教的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矯正錯誤的三個R。
1. 承認(Recognize);
2. 和好(Reconcile);
3. 解決(Resolve)。
如若運用到該事例中,可以做出的行為是什麼呢?
等雙方冷靜下來和孩子談談。
向孩子承認自己剛才大吼的行為是錯誤的,例如——
「我想我剛才你摔傷了,我卻向你大喊,你可能會覺得委屈而且覺得我關心你。我能理解這種感覺。如果我換做是你,明明自己很疼,媽媽卻還一臉怒氣,也會這樣覺得。」
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父母的道歉的——進入和好狀態。
你想,你做了那麼多讓孩子害怕(懲罰傾向)的事情,他都依然會做你的貼心小棉襖,可見他們是多麼「善忘」(你試試成人看,哼)。
這個時候,也是重要的一步,要提出「我們該如何解決(不是你)」,讓孩子自己提出來,參與到制定「怎麼做一步」。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對父母有較強的敵意和不信任,那麼這些做法則不是一下子能成功。
-4-
不僅是家長和孩子。
在任何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影子。
我們用一些傷人的表達方式,去表現愛,並期待,或者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能明白。
可是,誰保證了,一個人要強忍著內心的痛苦委屈,只因為愛你,並相信你愛他。
我們自己沒有傳達愛的信息,不要怨別人人不懂你的愛。
「相愛必是痛苦難耐」的荒誕想法要不得。
也不請不要將自我委屈犧牲所獲得的「疼痛」,當作愛。那是疼痛上癮症。
或許,Jane Nelsen也可以運用在修復密關係中。
----------------
來小咩 | 一直愛奔跑吃草的羊駝。微信:xiaomielife
推薦閱讀:
※我是一個男生,但是為什麼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心情莫名其妙地down?
※放鬆和放下是最好的心靈良藥
※每個女人都有兩條命
※為什麼在lol中遇到很菜的對手,都有些不忍心殺他?我是不是心裡有病啊?
※一課幸福心理學 —— Live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