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音樂有助於提升智力?
莫扎特效應
1993年10月,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勞舍爾(F.H.Rauscher)和肖(G.L.Shaw)於英國《自然》雜誌發表《音樂和空間任務能力》一文,介紹他們邀請大學生聽音樂,然後對他們進行智商測試。大學生在聽了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與聽放鬆指令和不聽音樂時相比,聽了音樂的大學生智商得分(IQ)提高了8或9分。」這種現象就是後來被全世界廣泛傳播、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的「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 他們那篇著名的論文時,並沒 有說莫扎特會讓小孩兒變得更聰明,而是說他的音樂幫助人的精神意象(mental image)和時間排序的能力變得更好。這個結論顯然讓人有些不知所措,那到底他們是想說音樂是否有助於人的認知能力的提升?真是急死人了,話說的不清不楚。
讓我們先來了解下音樂與大腦的關係
大腦基本結構音樂訓練會讓孩子對音樂的情感加強,那音樂會不會帶來認知能力的提高,比如智力、記憶、語言和視覺,對認知能力有什麼長期或者短期影響,研究表明音樂對不同皮質的神經能起到很好的活化程度。
是的,音樂可以活化不同皮質的腦神經,腦神經連接的緊密,關聯的強大,我們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等智力所需成正相關關係。若兒時至少會一種以上的樂器,通過專業訓練所得到的一些認知優勢會持續存在到成人時期。有幫助的認知功能包括,推理、在多重任務之間相互切換、工作記憶、計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Trainor et al. 2009)
長時間學習樂器的小孩,會在學校里在語言(特別是學新語言)和數學上表現更優秀(Hille et al. 2011)。
畢竟練樂器鍛煉小孩兒的動態感知信號(視覺和聽覺)以及運動信號(手指手腕手臂,有些樂器還需要嘴唇的精確控制,如笛子、簫),這些高級認知能力的長期和強化訓練必然會對學習和記憶帶來好的影響。
早學樂器的人在胼胝體(corpuscallosum,即左右腦之間相連的部分)的白質含量明顯更多,而胼胝體是人類大腦中最大的白質帶。白質的區域相當於是匯聚大腦中的」電線「的部分,起著幫助位於不同不同大腦區域的神經元相互溝通、共同合作的作用。片面一點說,白質更多,大腦不同區域的鏈接就更多,那溝通更有效,高級的感知認知功能就會更好(做需要多種感知的高難度工作,如聽寫英語單詞)。這個研究的結論是,7歲,是一個音樂學習的風水嶺。兒童學習音樂對認知能力影響的最重要的時期為7歲之前。
精神意象和時間排序的能力增強後,就會在某個斯坦福的IQ測試中的空間推理部分得分變高。
音樂包涵大量的認知結構,對於記憶、直覺和習得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聆聽莫扎特音樂時,我們假設只在注意、知覺、認知和情感等方面存在意義,就已經涉及對旋律、節奏、和聲、曲式等方面的感知,而這種注意,可以提高短期記憶,以及讓人注意感覺細節。
實際上這項研究的結論,不僅僅是說莫扎特音樂,而是整個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如何訓練開發智力?
音樂對人體有益的發現,符合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結果,在TED的一個關於腦神經的音樂報告中談到這樣一個音樂與大腦的關聯活動:「當科學家專註觀察那些音樂聆聽者或音樂家的大腦,其小庭院的煙火便開始大大地綻放開來,其結果就是,聆聽音樂能讓大腦陷入相當有趣的活動,演奏音樂如全身鍛煉一般,能讓大腦動起來,神經學家發現大腦里有許多部位都被點亮了,這表示我們的大腦同時進行著複雜、相關聯性,以及透過極致的速度來處理各種不同的訊息。」這就是說,聆聽音樂時,大腦許多區域被激活,當大腦在處理這些聲音時,會先將它拆解開來,以理解其中的元素,像是旋律或者節奏,然後再將這些元素結合起來,成為我們聽到的音樂感受。這裡面包含了我們空間任務能力,時間結構能力,多任務進程記憶以及分類能力,這些能力也都分別對應我們智商
通過音樂的訓練,成年人的大腦依然可以發生明顯變化。研究顯示,在我們學習演奏樂器時,大腦會通過一種名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過程發生改變。隨著演奏樂器的技藝越發精湛,小提琴演奏者大腦中控制手指活動的區域會日益變大。音樂家們通過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以達到內心充實的境界。這是一種可以影響大腦功能及其物理結構的體驗。從研究中收集到的證據顯示,冥想可以重新連接大腦中的某些神經迴路,不僅會對心智和大腦產生有利影響,還會惠及全身。研究人員發現,長期從事音樂活動的這些音樂達人可以自由地維持在某種腦電波狀態,而這種技能或說協調共振可能會間接地能長期改變一些非常重要的大腦認知功能,譬如 學習、情緒。
可為什麼我從小學音樂但智力並未提高?
實際上,即便你是一個從小接觸音樂的孩子,你的智力也未必會得到音樂以外能力的發展,當然對音樂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果要提高非音樂的能力,你需要的不僅僅是懂音樂,不僅僅是提高音樂以內的能力,而需要的是懂得音樂以外,音樂如何影響你的思維能力,你的空間推理,經活化你的腦神經。這和你對音樂的理解以及應用是分不開的,這些理解應當包括如何藉助音樂達到更為穩定清晰的頭腦,達到情感平衡、甚至具有關心他人的意識、愛和同情。如果人們不積極開發這些素質,那即便是從小學音樂,它們也將會一直隱而不現。所以多半希望在音樂上有音樂能力以外,比如智力提高的孩子,多半是並不知道如何使用音樂達到對大腦的訓練,任何一本音樂的教科書也未曾提到有意識的使用音樂去鍛煉一顆聰明大腦的理論,所以即便我們每天都有音樂行為,可我們卻每天都沒有「音樂以外訓練」。
音樂能力的遷移
從音樂中能否獲得語言能力、文學能力、數學能力、注意力與分配能力、以及視覺空間推理這些智商能力的訓練?
我們要知道,一個音樂何以達成智力訓練的原理,老師用一個等式來說明:A=B,C=A,B=C
A代表生物學上的腦科學;
B代表智力發育(了解腦科學是為了了解智力的發育),對A的研究獲得對B的認識,即A=B。
C在這裡表示音樂對大腦的影響,可繼續得到等式C=A
這麼一來C=B,我們便知道如何訓練大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對等。
通過對腦神經科學與行為的認知,再通過了解音樂對腦神經的影響,就可知音樂如何影響人的行為,為什麼能影響人的行為,這裡,行為也可以表現在智力的方面。這就是我們研究音樂與大腦關係的方式,也是證明莫扎特效應的方式。
3點具體原理(大綱):(具體內容敬請關注《音樂智力開發》LIVE)
具體的音樂啟智計劃我將開設一個LIVE專欄,敬請大家關注
通過古典音樂中豐富的音樂元素與運動對大腦神經的關聯來進行有效的活化訓練循序漸進的古典音樂從簡到繁的聽覺能力(辨別能力)到注意力保持集中在到記憶力訓練等過程,最終將這種能力遷移到生活的更多方面的遷移法,分期LIVE給大家。
這也是本人的一項從事已從事有5年的科研課題,對高中生已有為期兩個學期的跟蹤訓練,以獲得豐富成效。
附:2005年羅伯特羅森(加州大學神經音樂學主任)一個音樂提高注意力的科學實驗:
為了研究專註音樂的作用,研究人員還對音樂訓練前後的自願者展開了研究。找來了接觸音樂累計2000小時(按每天訓練2小時,受過音樂訓練3年的音樂生)和未接觸過音樂的孩子,自願者頭戴耳機,耳機裡面會播放特定頻率的聲音,偶爾會摻雜輕微的高音。自願者們需要在10分鐘內,專註於聽到的聲音,並對定期摻雜其中的高音作出反應。在訓練結束後發現,相比那些沒有進行音樂訓練的對照組自願者,音樂生總體上對這種容易導致他們心煩意亂的高重複性任務的反應時間變化幅度較小。結果表明,音樂生更容易讓自己保持警覺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第二次實驗中,只有音樂生的大腦對高音作出的反應表現得比較穩定。
在這個實驗之後,研究人員針對從未接觸過音樂的孩子,按照上述方式,進行了為期3個月,每天進行至少8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發現保持警覺的能力較之從前也有所提高,注意力的提高,會伴隨記憶力和理解力以及閱讀力的相應提高,同時也會有種幸福感伴隨其中。
包涵大量的認知結構,對於記憶、直覺和習得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聽賞莫扎特音樂時,我們假設只在注意、知覺、認知和情感等方面存在意義,涉及對旋律、節奏、和聲、曲式等方面的感知。
推薦閱讀: